中國入口網站中,新浪網(Sina.com)已是公認的冠軍,不僅瀏覽數(Page Views)高居第一,同時在中國唯一具公信力的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網路使用者流行度調查中,高居首位,一年前,新浪網還排名第七。
這次調查中,透過專業人士的審視,新浪網在影響力上已經高居第一。台灣思科公司(Cisco)總經理孫永祥就指出:「在華文入口網站中,新浪網具備的優勢在於涵蓋面較廣,使用者接受的程度也較高。」而知名的網路創業投資家,目前擔任漢宇創投公司總裁的黃齊元更盛讚新浪網是全球華人市場中最具備包容性、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家公司。新浪網全球產品副總裁,也是新浪網台灣公司總經理蔣顯斌則很明確地表示:「新浪網最大的優勢就是以華人市場為主,根據各地的差異性量身訂製,因此,可以兼具全球品牌優勢以及地方文化特色。」4月份在華爾街最動盪不安的時刻,新浪網依然在Nasdaq掛牌上市,結果在Nasdaq指數歷史上表現最差的期間,新浪網的股價居然還上漲了60%。
**新浪網除了「先行者優勢」,還有?
**摩根史坦利的亞洲網路分析師Sunil Gupta指出,Sina.com已經是華文社會最大的入口網站,憑著「先行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s),只要不犯大錯,未來數年領先的局面應該很穩定。 真的嗎?去年新浪網在調查中還名列第七,可以打垮去年的「先行者」,為什麼新浪網的「先行者優勢」就可以維持? Sunil Gupta 指出新浪網「先水平,再垂直」(horizontal now vertical later)的策略,讓公司在擴張的速度上超越同儕。新浪網深知憑著全球寥寥可數的五、六百名員工,無法在短期內製造足夠的內容來應付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大量和華文內容的提供者策略聯盟,將大量的資訊塞進新浪網的網站中。因此新浪網的內容雖然稍嫌紊亂,同時深度不足,但是卻能夠吸引大量的網路瀏覽者到此一遊。
接下來就必須靠著上市募集而來的資金,進行下一步的發展,這個階段,新浪網就不能光以吸引的人數為滿足,如果不能夠建立深度社群(vertical community),就無實現上市公開說明書中所揭櫫的願景,增強會員的凝聚力,並且跨足電子商務的領域。因此上市募得的資金,就有很重要的用途,購買具有深度,可以帶來黏度(stickiness)的網站,納入旗下,讓會員瀏覽的時間更久。
**豐沛的資金當購併的後盾
**
購併可以加強網路事業的廣度和深度,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以中國市場為主的入口網站中,沒有人擁有比新浪網更豐沛的資金,可以作為購併的本錢,因為新浪網不僅已從Nasdaq上市,募集了充沛資金,近來在Nasdaq的表現,更讓新浪網接下來籌募資金更為容易。豐沛的資金,將使新浪網雖然不是名符其實「先行者」,卻能在超越群雄後,藉由併購,築起護城河,抵擋後方的追兵,建立起「先行者優勢」。 新浪網的經營模式,橫跨美國、中國及台灣的合併壯舉,都已經在網路世界為人稱頌多時。但是下一階段的發展,可能必須得藉由資金的挹注來快速擴張。在瞬息萬變的網路世界,華爾街分析師推斷新浪網將會透過購併其他網站,來爭取時間,穩固華文社會入口網站的盟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