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和博通(Broadcom)傳出正在測試英特爾(Intel)最新的18A製程技術,這顯示他們對英特爾的先進生產技術抱持初步信心。
據《路透社》報導,輝達和博通的測試,代表著他們正在評估是否要與英特爾簽訂價值數億美元的製造合約,而這項決定對英特爾來說非常關鍵。
原因在於,英特爾的代工業務被認為是拖累財務狀況的罪魁禍首,並且製程發展落後最初的路線圖。因此若18A製程倘可成功受到大客戶的肯定,勢必對接下來的發展有所助益。
值得注意的是,超微(AMD)也在評估英特爾的18A製程是否符合其需求,但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否已將測試晶片送至英特爾的工廠。
對此,英特爾發言人表示,「我們不對特定客戶發表評論,但我們看到整個生態系統對英特爾18A抱持濃厚的興趣和參與。」
然而,這些製造測試並不保證英特爾最終能贏得訂單。去年就有消息披露,博通測試英特爾代工業務後,其高層及工程師感到相當失望,認為不適合用於量產。當時博通表示,他們會繼續評估英特爾的代工服務。
18A是英特爾對標台積電2奈米的製程技術,按照最初公佈的路線圖,英特爾計畫在2024年下半年投入量產,不過目前製程技術發展陷入嚴重落後,18A代工已被推延至2026年。 《路透社》指出,依照他們看到的文件,英特爾已將整個時程延後6個月之多。
延後的主要原因是矽智財的認證流程比預期來得長,可能要到2026年中才能生產18A晶片。不過,英特爾方面僅=強調,他們預計會在今年收到客戶設計,並在下半年開始擴大產量滿足客戶需求。
英特爾前執行長喊話:只有基辛格能救英特爾
在英特爾代工業務可能有轉圜的同時,也出現要求前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重回公司的呼聲。
英特爾前執行長兼董事長克雷格.巴雷特(Craig Barrett)在《財富》(Fortune)雜誌發表評論文章,反駁四位前董事會成員提出的拆分英特爾的建議。 他強調,英特爾在技術上已重返領先地位,拆分公司將造成資源分散,阻礙其競爭力。
巴雷特認為,英特爾當前應著重於尋找合適的執行長,而非拆分公司。他指出,英特爾在Pat Gelsinger的領導下,技術開發團隊已成功恢復活力,其領先技術已與台積電(TSMC)的2奈米技術並駕齊驅,並在新興的成像技術(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刻技術,high NA EUV lithography)和背面供電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巴雷特也說,過去英特爾在晶圓代工業務上的失敗,是因為其技術不具競爭力。如今隨著技術的復甦,「英特爾有能力在高端晶圓代工市場上挑戰台積電。」
巴雷特認為,拆分英特爾將帶來複雜性和干擾,不利於其競爭力。他呼籲停止討論拆分英特爾,轉而關注如何利用其技術復甦,在高端晶圓代工市場上與台積電競爭。
巴雷特指出,「我認為,更好的作法是解散英特爾董事會,重新僱用基辛格,已完成他過去幾年的傑出工作。」
英特爾預計在今年稍晚推出的Panther Lake處理器就將採用18A製程,其技術能力是否如巴雷特所言?屆時即可驗證。
資料來源:Reuters、Tom's Hardware、TheRegister
本文初稿為AI編譯,整理.編輯/陳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