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澳搶食太平洋島國數位化大餅!長經濟卻丟主權?數位化是福是禍?
【觀點】中、澳搶食太平洋島國數位化大餅!長經濟卻丟主權?數位化是福是禍?
2025.03.09 | 5G通訊

大洋洲數據主權爭奪戰,誰占上風?

中國知名科技公司華為,自2010年以來在太平洋地區展開一系列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在所羅門群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鋪設海底光纖網絡。

根據《南華早報》的報導,華為在所羅門群島的光纖項目為當地提供了更快速的網路接入,但也引發了澳洲和美國的高度警惕,主要擔心當地數據主權與網絡安全可能受到威脅。

或許是為了對抗中國的影響力,澳洲於2019年啟動「珊瑚海纜系統」,以1.36億美元的投資連接巴布亞紐幾內亞、所羅門群島與澳洲本土,提供高速、穩定的網路服務。

根據澳洲外交貿易部的報告,珊瑚海纜系統啟用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網路速度提高了約10倍,從原本的平均5Mbps提升至50Mbps,網絡覆蓋率也逐漸擴大。

這一改變對當地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當地中小企業的國際交易顯著增加,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統計,2021年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量增長了約18%。

與此同時,中國的數位基礎設施項目也磨刀霍霍,不斷顯示出積極性和競爭力。舉例來說,在萬那杜,中國的援助幫助當地建設了數據中心和光纖網絡,並大幅降低了用戶接入的費用。

這些基礎設施讓萬那杜的寬頻接入成本下降了約30%,對普通家庭和小型企業來說是重要的經濟支持。

誠然,中國和澳洲的數位基礎設施戰略在太平洋島國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的項目強調快速部署和成本效益,並往往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資金支持(即便其融資條件往往造成該國債台高築),使其能夠提供廉價的技術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澳洲則更注重安全性和長期穩定性,珊瑚海纜系統由澳洲政府資助,並確保所有數據流量直接通過澳洲,而非第三方國家。

這樣的安排增強了當地對數據主權和網絡安全的信心,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澳洲項目的覆蓋範圍。

斐濟的數位化試驗場:訂單量暴增

斐濟以「數位斐濟」(DigitalFIJI)計劃為核心,成為太平洋島國數位轉型的典範之一。該計劃由斐濟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共同推動,目標是實現公共服務數位化並促進經濟多元化。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官方報告,2022年斐濟已經實現了超過60%的公共服務數位化,市民能夠透過數位平台完成如出生登記、稅務申報等手續,這使得行政效率顯著提升。

此外,這些數位化服務的普及讓當地政府在透明度上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許多市民表示,數位化避免了傳統手續中的繁瑣程序與潛在的腐敗問題。

再者,旅遊業是斐濟的經濟命脈之一,數位化對該行業的影響尤為明顯。例如,吐瓦魯島的家庭旅館和小型度假村使用數位平台(如Airbnb和TripAdvisor)後,國際遊客的預訂量顯著增加。

數位技術的推廣還在氣候變遷應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斐濟政府與國際機構合作,部署了物聯網(IoT)設備,用於監測海平面、氣溫和極端天氣變化。

例如,2019年斐濟在颶風「薩拉」到來前,成功利用IoT數據進行了及時疏散,挽救了數千人的生命。

然而,數位化的過程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和負面影響。首先是基礎設施的維護成本。據斐濟政府估算,每年維護數位化網絡和硬體的支出約占國家GDP的2%,這對財政資源有限的國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此外,數位化的快速推進也引發了數位鴻溝的問題,偏遠地區的居民因缺乏基礎設備和數位技能,無法完全受益於這些技術。

從積極角度來看,數位化為斐濟帶來了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和經濟活力;但從負面來看,資源分配不均與基礎設施的長期可持續性仍需進一步解決。

綜合來看,斐濟的數位化進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實驗場。它不僅展示了數位技術在提升政府效率和促進經濟多元化方面的潛力,也反映了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需面對的現實挑戰。

所羅門群島的雲端革命:效率拯救人命!

2021年,所羅門群島啟動了「政府雲端平台」,這一計劃由世界銀行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持,旨在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並促進數位基礎設施建設。

此平台的啟用讓各政府部門能夠共享數據和資源,大幅降低了行政成本,並提高了跨部門合作的效率。

此外,遠程醫療的應用成為該計劃的一大重要特色。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自該平台啟用以來,偏遠島嶼居民獲得基本醫療服務的比例增加了20%以上,醫療的品質也有所增加。

一位住在諾魯島的母親提到,她的孩子曾因急性高燒而無法及時送醫,但在遠程醫療的幫助下,當地診所能夠快速連接到首都醫院的專家,針對病症給出解方,因而挽救了孩子的性命。

從商業角度來看,數位化也讓當地的經濟活動更加多元,許多當地工匠開始透過電子商務平台將木雕和手工藝品銷往國際市場(誠然,高額的物流成本仍是一個問題)。

據所羅門群島工商會統計,2022年電子商務的普及幫助當地手工業收入增長了15%,這對小型家庭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也為他們帶來額外的收益。

然而,數位化進程並非一帆風順,以所羅門群島來說,全境位於颱風多發區,基礎設施經常受到極端天氣的破壞。

此外,數據主權和網絡安全問題也成為挑戰,尤其是「數位主權」的議題,好幾次成為太平洋島國論壇討論的重點。隨著國際企業參與數位基礎建設,如何確保本地數據不被外部勢力濫用,是政府亟待解決的議題。

太平洋成大國競技場,各島國推數位合作重奪主權

數位轉型在太平洋島國並非自然而然地惠及所有人,尤其在大國競爭的陰影下,資源分配的失衡和數據主權的挑戰依然存在。

根據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一份報告,太平洋島國的財政往往仰賴外部大國,而這些大國的援助多集中於具有戰略價值或政治宣傳效益的項目,例如電信、港口、軍事設施以及體育場等設施。

相比之下,那些能真正改善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礎項目,例如偏遠地區的數位教育或基層醫療,卻經常被忽視。這種資源分配的失衡,讓許多島民無法享受到數位轉型的全面紅利。

在這樣的背景下,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或可成為推動數位合作的重要平台,整合區域內部需求,吸引多元資金來源,並制定更加符合本地需求的技術標準。

例如,PIF可以促進小型創新項目,如社區網路中心或農業數據平台,直接回應島民的日常需求,同時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大國的援助。

此外,島國應更加注重培養本地技術人才,減少對外部專業資源的依賴,並強化區域內的知識分享與合作。

只有這樣,才能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不僅提升經濟競爭力,還能維護文化的獨立性與社會的韌性。

最終,太平洋島國的數位轉型之路不僅是技術進步的過程,更是人文關懷與區域合作的典範。它提醒我們,科技的真正價值在於為人服務,而非淪為地緣政治的工具。

在這片碧海藍天中,只有透過共生與合作,才能真正實現一個融合科技與人文的未來。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責任編輯:溫偉軒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