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發展要能夠落實,不能光看如何往前走的部份,更重要的是基礎部分要能夠做得紮實。
要不然,就算有很好的創意,你也會發現,有很大的阻礙擋在你面前,有很大的拉力在牽絆著你,現實與期望會有很大的落差。
但是過去一年來的網際網路的發展,我覺得網路世界裡的內容(content)部分,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這些內容儘管還不能算是非常精緻,但至少已是初具規模,所以我覺得已經是到了時候,來真正地推動網路生活化。網路生活化是至關重大的,因為個人如果無法將運用網路成為一種習慣,企業推動電子化必定是困難重重,甚至無法成功。
推動25歲以上族群網路生活化
儘管我們宣稱台灣有400萬的上網人口,但是我認為,台灣大概只有25歲以下的族群才能真正算是上網人口--上網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25歲以上的族群,儘管使用過網路(也許三年來只有一兩次),網路卻從未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網路生活化對25歲以下的年輕人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已經很習慣於運用網路這樣的工具,但是對25歲以上的人來說,網路可能是全然陌生的。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套方法來推動網路生活化。
推動網路生活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既費力,又費時,需要政府、企業、家庭和個人來共同努力。舉例來說,台北市政府如果真正要成為數位化城市,或許可以考慮主動地去列舉出優良網站的推薦名單,然後再設法運用學校或是各種進修教育機制的電腦設備,鼓勵學生家長也積極地去上網。這樣做的意義,在於讓年紀稍長的人也能夠有接觸網路的介面,同能也可以藉由優良網站的推薦,讓第一次上網的人有一個好的開始,願意持續地上網,讓網路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
**電子商務是充份 客觀條件下的產物
**
也正因為這樣的網路生活化過程既艱鉅又漫長,所以我們更應該及早規劃,一步一腳印地執行與累積。或許三年後,我們會有機會看到一些成果。我們經營聯強的網站,事實上也是基於同樣的想法和邏輯,我們並不急於在短時間內創造最大的網站流量,我們希望的是,上網的顧客都能充分了解這個網站的目標與功能,這樣的網站能真正對他們有所幫助,而電子商務則是在所有配合的客觀環境都已成熟,而顧客又都已「習慣於」網路購物以後,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情。
只有社會精英在鼓吹網路的好處是不夠的,必須要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網路生活化才能真正成功。要讓e化成為一個國家競爭力的來源,有多少人口將上網視為一種習慣,我認為要比總上網人數要來得重要得多。而我想,現在是來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