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應該納入外匯存底嗎?前央行副總裁:不可能!兩派論點一次看懂
比特幣應該納入外匯存底嗎?前央行副總裁:不可能!兩派論點一次看懂
2025.03.14 | 區塊鏈

自川普政府上台以來,比特幣作為國家儲備資產的可能性在全球引發熱議。為因應此一國際趨勢,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於3月13日舉辦「比特幣國家儲備-2025第二屆創新與衍生型商品監理策略論壇」,邀請前行政院長陳冲、前財政部長劉憶如與立法委員葛如鈞,以及各政府機關代表、產業專家共同探討相關議題。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首先在論壇開場時表示,加密貨幣產業在全球快速發展,帶來不少機會,不過,在創新發展的同時,市場也有不少伴隨而來的風險,特別是利用加密貨幣相關的詐騙問題。張振山認為,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對於產業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台灣金管會以「四大階段」對台灣的加密產業進行監管,而如今金管會已經推出「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並即將設立專法,準備邁入監管的第四階段。

張振山強調,他對臺灣虛擬資產產業的未來發展表示樂觀,同時也希望透過與業者、區塊鏈技術專家等各方合作,共同推動產業的穩定發展。

法幣和穩定幣注定互不相容嗎?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劉憶如在論壇上分享她對加密貨幣發展的看法,並回顧了她早期接觸比特幣的經驗。她以韓劇《W-兩個世界》的情節切入,認為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就像兩個平行世界,但兩者之間將會從互不理解走向逐漸融合。

劉憶如回憶起2017年她首次舉辦加密貨幣論壇時,許多人對這個概念感到陌生和不解。然而,她堅信加密貨幣具有潛力,並受到經濟學家海耶克關於貨幣非國家化的思想啟發。

海耶克(Hayek)《貨幣非國家化》一書中指出,貨幣不應該由政府或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而是允許私人(銀行)發行競爭性的貨幣。

而有著去中心化特性的比特幣,當初的崛起正與全球金融危機、政府政策等因素密切相關。從比特幣誕生至今,從無人認可,到現在美國正式發行加密貨幣現貨ETF,讓散戶也可以進入加密貨幣市場進行投資,劉憶如認為,加密貨幣的發展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它正在逐漸被主流金融體系所接受,並對全球金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此外,劉憶如更認為穩定幣的崛起,特別是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實際上是美國擴大美元影響力的一種方式。

劉憶如表示,比特幣因其價格波動過大,很多人認為加密貨幣不適合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然而,對於美國而言,情況略有不同。美國市場上目前有203種穩定幣,其中93%的穩定幣與美元掛鉤,這使得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對整體金融體系的影響相對較小。

事實上,當比特幣的需求增長時,穩定幣的需求也會隨之提升,進一步促進美元現鈔和美國國債的需求,強化美元的全球地位。因此,將比特幣納入美國戰略儲備或許是一種間接促進穩定幣發展並加固美元影響力的策略,而這也是川普可能的盤算之一。

比特幣是貨幣還是資產?比特幣應該納入外匯存底嗎?

比特幣不應該作為外匯存底派

比特幣是否適合作為外匯存底?針對這個問題,前中央銀行副總裁許嘉棟首先就直接表示,「比特幣不是貨幣,央行未來也不可能考慮這件事(作為外匯存底)。」

許嘉棟指出,外匯存底對於國家經濟穩定至關重要,但在全球化與金融環境變化中,如何有效管理成為一大挑戰。

外匯存底管理不僅受到外部市場風險影響,內部政策和政治環境同樣會帶來挑戰。尤其在面對國際金融風暴時,強大的外匯儲備能夠有效幫助維穩國家經濟。

外匯存底的功能包括調節外匯通需、穩定匯率、因應不時之需、賺取孳息(指民法上「物」及「權利」所產生的收益),以及其他各種經濟性與非經濟性的功能,如成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或促進邦誼等。

許嘉棟表示,傳統的外匯存底管理方式,已不再適應現今的國際市場,應該探索創新策略,如主權財務基金等管道,來提高資產運作效率。不過,儘管數位貨幣等新興工具逐漸崛起,但其高波動性使其不適合作為外匯存底的替代品。

比特幣應作為外匯存底派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資深顧問李牮斯,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李牮斯指出,美國面臨的貿易結構挑戰不僅關乎國際貿易流動,也涉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未來命運。

儘管川普曾被視為一位「狂人」般的政治人物,但其實他的內閣團隊對於美國的經濟戰略有著清晰的規劃。李牮斯強調,川普的經濟政策不僅限於貿易關稅和貨幣政策,背後更深層的邏輯是改變國際經貿結構,讓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位置重新洗牌。

李牮斯強調,如果美國想要在未來繼續維持其全球經濟領導地位,就必須重新設定國際經貿結構。雖然美元與美國國債的關聯性仍然至關重要,然而,隨著美國不再是全球最大生產大國,依賴美元作為全球貿易的基礎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李牮斯指出,這不僅僅是關於貨幣政策的問題,而更是關於美國如何重振其產業、改善國內貧富差距,並處理不斷升高的貿易赤字和國際競爭壓力的問題。

隨著數位貨幣(如央行數位貨幣CBDC)和穩定幣的興起,傳統的儲備貨幣結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再加上中國的數位貨幣策略,以及比特幣和黃金在國際儲備中的角色,都可能會對全球貿易結構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李牮斯強調,這場關於貨幣形式和金融主權的比賽,不僅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較量,也是全球金融秩序重塑的關鍵時刻。

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紘宇也認為,美國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代表全球最大經濟體對加密貨幣的認可。

林紘宇建議,台灣應積極思考應對策略,如制定專法、納入外匯存底或透過主權基金投資,而非僅停留在爭論其資產定位。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作者為邵元婷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