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產業登陸日本後,興起不少創投公司,他們為了尋找及培養迎向新世紀的技術與創業者,同時為因應這股潮流,新的證券市場也在日本出現,他們對於日本的新經濟,勢必產生重大影響。
早在二次大戰之前,位於日本橋的『兜町』,就是證券交易的集中地。當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東京證券交易所。日本的證券市場,分為東證(東京證券交易所)、大證(大阪證券交易所)、名證(名古屋證券交易所)等八家,分別位於各大城市;這裡頭的上市股票都分兩種,所謂的「第一部」相當於台灣的第一類股,要能在東證第一部上市交易的股票,門檻都很高,包括其上市股票數、少數特定持股人的持有比例、上市股票與股東人數比例、近六個月的平均交易量,甚至股利分配,都有明確規定。「第二部」則指第二類股,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另外還有店頭市場,就是報紙上常說的JASDAQ。
東證從1982年開始,陸續將股票交易全部電腦化。為了電腦化以及全國市場的單一化,新潟與廣島交易所兩個地方交易所已於今年三月一日廢止,併入東證。目前剩下「六市場」-即東京、大阪、名古屋、札幌、京都與福岡六個市場。
**新的證券市場配合新經濟發展
**
由於網際網路產業的集資熱潮,以東京證券交易所為例,又有所謂的「MOTHERS」(Market of the high- growth and emerging stocks)這個市場;MOTHERS市場強調的是創新性、流動性、迅速性、透明性這四個原則。另外,從今年六月底開始,美國NASDAQ將與大證(大阪證券交易所)合作,推出另一個針對網路高科技產業而設的NASDAQ Japan 新市場。由於新興企業的取向是高風險與高回收(high risk, high return),在新的business style 之下,當然也要有新的證券市場來配合。
1990年,由於JASDAQ放寬標準,所以日本在店頭市場交易的公司數量也急速成長。但以1999年底的上市規定來比較,MOTHERS的門檻顯然又比JASDAQ和東證二部來得低。MOTHERS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義務提供情報與教育,因此今年四月時組成了股票俱樂部(Club KABU,株=KABU,就是股票),提供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管道與情報訊息服務。
**內行人才能看門道
**
所謂的日經平均指數,是選擇225種東證第一部的股票中,採用道瓊公式計算而得的指數。
另有一種稱為TOPIX的指數,是採用時價總額的方式計算,可適切地與日經平均指數互補長短。
不過從今年開始,由於所有的股票交易,都已導入電腦撮合系統,所以我們在看電視日本股市消息時,就不再會看到一大群人在那裡比手畫腳的熱絡景象了。
六大市場加上JASDAQ、MOTHERS、NASDAQ Japan,你能想像日本人「進出」一下有多複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