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和先進數據處理技術正快速重塑全球勞動市場,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最新發布的《2025 年未來就業報告》(暫譯,原文為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5),未來 5 年全球職場將有 22% 的工作面臨結構性轉型。
而這波浪潮不僅止於技術升級,更深刻影響企業的業務轉型、人才策略。面對這場轉型挑戰,經理人若能提前掌握趨勢,制定適當的人力資源策略,將有望在未來競爭中奪得先機。反之,若忽略變革,則可能面臨技能過時及職位流失的風險。
職位流動性提高:9200 萬個既有職位將消失,伴隨 1.7 億個新職位誕生
根據調查, AI 與資訊處理技術被視為當前最具顛覆性的驅動力,影響高達 86% 的企業。 此外,約 6 成企業預計將在未來數年內調整營運模式,以因應數位化趨勢。
由於勞動市場出現結構性轉型,預計將在全球創造出約 1.7 億個新職位,同時淘汰約 9200 萬個既有職位,顯示出職位流動性大幅提升。經理人需意識到,傳統職位的穩定性正在減弱,未來的勞動市場將走向高度動態化。
39% 核心技能將面臨變化或被淘汰,「人本技能」的重要性不降反升
不同產業對未來技能的需求亦呈現出高度分化趨勢。例如,保險與退休金管理業對好奇心與終身學習的重視程度遠超全球平均,94% 的業者強調員工的彈性與敏捷性;而礦業與金屬產業則特別強調環境管理技能,比例為全球平均的 2.5 倍。
報告亦指出,未來 5 年內,約 39% 的核心技能將面臨變化或淘汰壓力。技術技能方面,AI 和大數據、網路安全、技術素養等領域預計將成長最快。 然而人本技能的重要性不降反升,分析性思維、彈性與敏捷性、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依然是企業最重視的核心能力。
此外,人機協作將成為未來工作的新常態,預計到 2030 年,約 1/3 的工作任務將透過人機協作完成。儘管 GenAI 技術強大,仍有高達 69% 的技能類別目前難以被其取代,特別是涉及同理心、判斷力及感官處理等人本技能。因此經理人應聚焦於如何打造能與 AI 高效協作的團隊文化,充分發揮人機互補優勢。
AI 掀起轉型巨浪,經理人的下一步是?
面對 AI 驅動的轉型趨勢,經理人必須重新思考如何提升團隊績效與打造競爭優勢。
首先,應積極推動 AI 工具的應用,將其作為強化人力價值的利器。同時,企業亦加速自動化進程,73% 的受訪雇主計畫進一步自動化重複性任務,釋放人力專注於策略性、高附加價值的工作領域。
經理人應藉此機會,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建立 AI 驅動決策的文化,將數據洞察融入日常管理,提升決策效率與準確性。
招募、留才策略更向「技能至上」靠攏
在招募方面,AI 技術人才與 AI 協作型人才正成為企業爭相搶奪的關鍵資源。69% 的受訪雇主計畫招聘能設計與強化 AI 工具的人才,62% 的企業積極尋求能與 AI 協作的人才。
此外,人才選用標準也出現顯著轉變。報告強調企業日益重視「技能優先論」,即根據應聘者的實際技能而非傳統學歷或證書來識別和吸引人才。
多元與包容性人才策略亦日益受到重視,83% 的受訪雇主表示已實施相關措施,較 2023 年顯著增加;47% 的企業認為挖掘多元人才庫具有巨大潛力,如女性、年長員工、身障人士及 Z 世代青年等族群。
報告顯示,63% 的雇主認為「技能差距」仍是企業轉型過程中最大的障礙。85% 的企業將員工再培訓與技能提升視為關鍵策略,51% 的雇主計畫透過內部轉型,將員工調整至新興或成長型角色,以降低裁員風險、保留組織內寶貴的知識。
延伸閱讀:影片|中階主管崩潰中!Y世代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Z世代又不愛升遷⋯發生什麼事?
本文轉載自經理人月刊,作者:支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