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退場,IA起立!
PC退場,IA起立!
2000.04.01 | 科技

「一名中學生在回家途中,被兩名機車族搶去了剛買下的PS2(Play Station 2)」,斗大的標題崁在報紙上。這是融合電玩、DVD、網路等功能的Sony超強遊樂器主機PS2,在三月初於日本發售的盛況之一。當天日本電器街秋葉原萬人空巷,一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
再將鏡頭拉到歐洲,為期七天的德國漢諾威CeBIT資訊及通訊展,你看見巴掌大的小機器PDA(個人數位助理),能夠連網,還能把你要的資訊統統塞進去,再回頭瞄瞄那些窮變法戲的PC,光環不再。

**逼宮說?IA vs. PC? 

**
IBM將推出委託3COM代工的PDA「Work Pad」,微軟也祭出整合娛樂、網路的多媒體主機X-BOX。
你嗅出一種新產品時代的來臨,它們彷彿要接棒曾經叱吒風雲的PC,卻又不像PC那樣面目清朗。
你在號子看見它,它叫精簡型電腦(Thin Client),說是把CPU簡化,把硬體、軟碟機拿掉的PC主機,可以從伺服器直接擷取資料,沒有操作系統升級的麻煩、沒有病毒的問題,MIS(資訊工程師)只要在伺服器更改設定,就可以照顧全公司,再不用一台一台電腦跑,疲於奔命,整體持有成本(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更比PC減少57%。
你在家電展看見它,它叫「網路冰箱」,說是可以為你那不是空無一物就是全部過期的冰箱食物來個大補帖規劃,它可以聰明地告訴你該買鮮奶了,又透過網路連上超市,把你缺的一一補齊,徹底家庭自動化。
你在電視廣告看見它,它叫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說是可以上網查到剛出爐的英文成績,順便看看今天的運勢如何。
它們尺寸不一、規格未定,在企業、家庭和個人市場,都說要接PC的棒子,都說可以連網、好用,而且低價,為了一網打盡,我們勉強給它們一個共有的名字,叫做「資訊家電」(IA, Information Appliance)。

**產、官、學界力挺IA

**
那廂美國市調公司IDC預測,從一九九八到二○○二年,資訊家電產品的平均複合成長率可維持在76%,而在二○○二年,全球資訊家電產品的銷售量將達5570萬台,四年後,還要高達近9000萬台。這廂宏碁電腦總經理林憲銘對資訊家電顯然更樂觀,他說光是宏碁電腦今年在資訊家電的營收,就將有200億台幣,二○○五年台灣的資訊家電產值應可比官方預估的64億美元,至少再多出5到10倍。國科會的聲音可能又要讓國內廠商為之一振,根據他們公佈的國內第一份「三C整合科技與產業白皮書」,預測不到二○○五年,台灣的資訊家電總產值,將躍居世界第一。
資訊家電的確切發展模式尚未成型,號稱台灣最大產業聯盟、結合國內數十家資訊業者組成的「資訊家電聯盟」,卻已經於二月底成立,除了凝聚產業力量,將部分資訊家電產品列為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也將以半官方的性質,增加對外爭取技術授權及海外合作機會的談判籌碼。
資訊家電聯盟正式成軍,國內電腦廠商也向這塊新生地大舉開跑。英業達集團總裁李詩欽表示,英業達內部的資訊家電專業小組將於近期獨立為新公司,將採代工模式開展相關業務;廣達財務協理兼發言人李杜榮也表示,廣達將延伸營運觸角至資訊家電領域,以與美商Netplace合作的上網機及日前於德國漢諾威展參展的Web Pad為主,並著手開發可攜式資訊家電、結合無線通訊功能的PDA以及網路電話等。李杜榮說,去年廣達網路家電出貨約5、6萬台,雖然資訊家電市場變化大,估計今年至少可出2、30萬台。
國內最早提出XC(專用電腦,即資訊家電)概念並進入資訊家電市場的廠商宏碁預估,宏碁電腦今年的PC將會出貨1千萬台,資訊家電則可達300萬台,後者將逐漸追上前者,宏碁電腦旗下的元碁並計畫為宏碁的眾多資訊家電產品——包括網路電視、網路電腦等,提供相對應的入口網站服務。
主機板廠商也不甘示弱,紛紛宣示進入資訊家電領域。華碩電腦將在年中推出結合PDA與行動電話功能的新產品,另一款結合網路與電視功能的資訊家電產品,也在計畫當中。磐英科技在去年生產網路電話之後,又和華康科技合作,共同開發電視上網機,磐英科技總經理侯穎孝表示,任何資訊家電產品,都需要類似主機板的關鍵零組件,資訊家電將是主機板領域的延伸。

**不只美麗還要有超人氣

**
即使明碁即將推出MP3播放機,所屬的宏碁集團也動作頻頻,向來快人快語的明碁電腦總經理李焜耀,對現在各家廠商做的資訊家電卻並不樂觀,認為大多數仍停留在以PC為中心的思考點,只能稱為「網路瀏覽機」。威盛總經理陳文琦則表示,現在談資訊家電,就如同數十年前談PC,要清楚看見它的輪廓,最少還要幾年。揚智總經理吳欽智也表示,產品的演進不是一蹴可幾,資訊家電所創造出來的,不一定是PC般規格大一統的市場,許多利基領域的出現,也會是資訊家電的重要特色。
正如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資訊家電產業分析師江天池所說,資訊家電的出現,是為了服務人的生活,因此產品的規劃設計,要從服務面重新思考。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認為,未來資訊家電的風貌將由服務的方案來驅動,由其決定如何整合3C(Computer, Consumer, Communication),而不是由某個C去整合另外兩個C。博達科技總經理特別助理張惟清也指出,PC是人配合設備,資訊家電卻是設備配合人,比的不是規格,而是應用,技術和品質只是起碼要求,最重要的是觀念要調整。
宏碁轉投資公信電子,仁寶也以類似的方式入主神寶科技,高科技業向來頻繁的策略聯盟,在3C整合的資訊家電百家爭鳴的時代,沒有理由不持續輪番搬演。另一方面,本著文化與價值觀的地域性,以提供內容服務為重點的資訊家電,走華人市場也是大勢所趨。
兩年前開發WinCE掌上型電腦、領先全球業界的宏達國際,交由國眾行銷大中國區,神寶、快譯通等公司,也都以自有品牌在大中國區銷售同類產品。而宏碁電腦宣稱要以大陸廣東中山廠為資訊家電產品唯一生產基地,英業達計畫在上海設立資訊家電營運據點,華宇、神達也都積極進行大陸佈局,連向來對大陸投資持保守態度的廣達,也開始改口,做出正面回應。
不過江天池提醒,國內廠商要特別注意大陸動態,避免產品價格競爭能力受到威脅。公信電子資深副總索緒芳則認為,大陸的成本優勢,僅停留在OEM階段,當技術成熟到某一層次後就不再是優勢,繼之而起的是品牌和價格,真正需要留意的是國際知名品牌的價格策略。最近美國國家半導體考慮以「半買半相送」的方式,銷售價格偏高的視訊轉換器(Set-Top-Box,用於電視上網),就是例子。
台灣資訊流通迅速、商業模式靈活、既有資訊科技產品的完整與創新,都是優勢。但業者也不約而同地指出,從通訊、軟體到行銷,專業人才的匱乏,是亟待加強的一環。
博達科技掌上型電腦產品行銷經理蕭博文形容,在Wintel架構壟斷下的標準化PC,全世界就像一座大型工廠,市場規模因此拱大;但資訊家電產品尚未標準化,誰會竄出頭,都是未知狀態。他預估兩、三年後,霸主就要出現,「這是產品的春秋戰國時代,群雄並起,誰能掌握市場趨勢,就是未來贏家。」
林憲銘說了,除倚天的傳訊王,還有一種可能好玩的資訊家電,就是麻將機。誰說不可能?正因為看不見全貌,想像空間無邊,大廠也好、小廠也罷,投入資訊家電的腳步,特別顯得年輕、珍貴而勇敢。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