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歡大廠訂單,但當你是nobody,誰相信?做出的程度和速度,又是什麼樣子?」
公信電子資深副總索緒芳毫不保留地說。
因為深知「眼見為憑(to see is to believe)」,公信硬是以行動和產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去年下半年,宏碁針對XC相關產品所進行的最大規模轉投資計畫,就是買下公信電子15%的股權,公信登時成為宏碁在資訊家電硬體事業的第一個投資標的;今年二月初宏碁又調派施振榮培植的第三代優秀接班人馬、原宏碁電腦負責資訊家電產品規劃的侯知遠出任公信總經理,雙方的親密關係不言自明。
說公信董事長葉宏清和施振榮私交匪淺才有這樣的際遇,有欠公允。施振榮曾經說過,「如果其他公司只是要我們做投資者,我們不做;我們要做的,是事業夥伴。」那麼截至目前仍處虧損狀態的公信,究竟是何方神聖?眾多期待宏碁相濡以沫的廠商不禁側目相望。
研發實力是宏碁入股公信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公信是國內少數營運腳步領先、資訊家電產品線又完備的WinCE平台專業廠商之一,營運項目涵括PDA(個人數位助理)、迷你筆記型電腦(Mini Note Book)、精簡型電腦(Thin Client)及視訊轉換器(STB, Set-Top Box)等。
在微軟進攻中國大陸網路市場的「維納斯計畫」中,公信是主要的硬體供應商,而在PDA的表現上,公信與大眾集團旗下的宏達,同樣備受國際肯定。
前身是主機板專業廠商山汶電腦、成立只有三年的公信,清楚一個400人規模的中型公司,量產主機板那樣的「Me-Too產品」,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三年前淡出主機板,篤定要著力於看未來的趨勢,以質精取勝。當時筆記型電腦已經成長迅速,可攜式(portable)產品絕對是趨勢,筆記型電腦是一條路,另外就是PDA。而在固定式(stationary)產品上,公信看中了書本大小的精簡型電腦,又和法國合作視訊轉換器,「這兩項現在是走利基市場,但未來一定是主流市場,」索緒芳說。
**苦盡甘來的自豪
**
紙上談兵容易,真正轉型卻是步步難。從主機板到資訊家電,索緒芳指出,「聽起來做的都是IC、CPU,都和電腦有關,其實差別很大。」過去做主機板都有固定規格,做資訊家電,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從市調、研發、設計、製造、通路到客戶開發,都要自己做全盤性的決定。
打破電腦代工的傳統迷思,跳脫過去硬體講求的規格和功能,公信逐步抓到資訊家電的精髓,朝向功能特定、好用、顧客導向的指標開發,「除了餵它資訊,還必須和使用者互動。」在思考脈絡改變時,也不忘銜接既有的技術,「開發的東西是未來的墊腳石,有一個成功的故事,就很容易去開創另一個故事。」索緒芳表示。
自謙和宏碁相比,不過是「small potato」,公信對自己在共通技術和應用上的成績,卻有苦盡甘來的自豪。「在資訊產品的投入,我們很勇敢,而且是深耕,」索緒芳笑說,「走三年,學費繳得比別人多,」她強調在策略轉折點上,一定要看三、五年後未來趨勢,也體會產品定位的重要,她對有心投入資訊家電的廠商建言,「不要通吃,否則產品難賣。」
以雙贏為願景的公信,辦公大樓沒有電梯、企業文化就是「吃苦耐勞」,想過去看未來,要求自己在速度和客戶服務上都要再加把勁,下半年起,要以專門的主題,推出訴求明確的PDA;視訊轉換器上,也要結合策略夥伴,提供多元的內容服務,預計今年在精簡型電腦和迷你筆記型電腦上都將成長,得以損益平衡。
「這是真真正正策略聯盟的產業,沒有呼風喚雨的領導者,也無明確的規格標準,要大家一起來共大。」索緒芳說著,帶著點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