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電子——小而豪情的potato!
公信電子——小而豪情的potato!
2000.04.01 | 科技

「大家都喜歡大廠訂單,但當你是nobody,誰相信?做出的程度和速度,又是什麼樣子?」
公信電子資深副總索緒芳毫不保留地說。
因為深知「眼見為憑(to see is to believe)」,公信硬是以行動和產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去年下半年,宏碁針對XC相關產品所進行的最大規模轉投資計畫,就是買下公信電子15%的股權,公信登時成為宏碁在資訊家電硬體事業的第一個投資標的;今年二月初宏碁又調派施振榮培植的第三代優秀接班人馬、原宏碁電腦負責資訊家電產品規劃的侯知遠出任公信總經理,雙方的親密關係不言自明。
說公信董事長葉宏清和施振榮私交匪淺才有這樣的際遇,有欠公允。施振榮曾經說過,「如果其他公司只是要我們做投資者,我們不做;我們要做的,是事業夥伴。」那麼截至目前仍處虧損狀態的公信,究竟是何方神聖?眾多期待宏碁相濡以沫的廠商不禁側目相望。
研發實力是宏碁入股公信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公信是國內少數營運腳步領先、資訊家電產品線又完備的WinCE平台專業廠商之一,營運項目涵括PDA(個人數位助理)、迷你筆記型電腦(Mini Note Book)、精簡型電腦(Thin Client)及視訊轉換器(STB, Set-Top Box)等。
在微軟進攻中國大陸網路市場的「維納斯計畫」中,公信是主要的硬體供應商,而在PDA的表現上,公信與大眾集團旗下的宏達,同樣備受國際肯定。
前身是主機板專業廠商山汶電腦、成立只有三年的公信,清楚一個400人規模的中型公司,量產主機板那樣的「Me-Too產品」,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三年前淡出主機板,篤定要著力於看未來的趨勢,以質精取勝。當時筆記型電腦已經成長迅速,可攜式(portable)產品絕對是趨勢,筆記型電腦是一條路,另外就是PDA。而在固定式(stationary)產品上,公信看中了書本大小的精簡型電腦,又和法國合作視訊轉換器,「這兩項現在是走利基市場,但未來一定是主流市場,」索緒芳說。

**苦盡甘來的自豪

**
紙上談兵容易,真正轉型卻是步步難。從主機板到資訊家電,索緒芳指出,「聽起來做的都是IC、CPU,都和電腦有關,其實差別很大。」過去做主機板都有固定規格,做資訊家電,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從市調、研發、設計、製造、通路到客戶開發,都要自己做全盤性的決定。
打破電腦代工的傳統迷思,跳脫過去硬體講求的規格和功能,公信逐步抓到資訊家電的精髓,朝向功能特定、好用、顧客導向的指標開發,「除了餵它資訊,還必須和使用者互動。」在思考脈絡改變時,也不忘銜接既有的技術,「開發的東西是未來的墊腳石,有一個成功的故事,就很容易去開創另一個故事。」索緒芳表示。
自謙和宏碁相比,不過是「small potato」,公信對自己在共通技術和應用上的成績,卻有苦盡甘來的自豪。「在資訊產品的投入,我們很勇敢,而且是深耕,」索緒芳笑說,「走三年,學費繳得比別人多,」她強調在策略轉折點上,一定要看三、五年後未來趨勢,也體會產品定位的重要,她對有心投入資訊家電的廠商建言,「不要通吃,否則產品難賣。」
以雙贏為願景的公信,辦公大樓沒有電梯、企業文化就是「吃苦耐勞」,想過去看未來,要求自己在速度和客戶服務上都要再加把勁,下半年起,要以專門的主題,推出訴求明確的PDA;視訊轉換器上,也要結合策略夥伴,提供多元的內容服務,預計今年在精簡型電腦和迷你筆記型電腦上都將成長,得以損益平衡。
「這是真真正正策略聯盟的產業,沒有呼風喚雨的領導者,也無明確的規格標準,要大家一起來共大。」索緒芳說著,帶著點豪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