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捷運綠線作為桃園市首條自辦捷運路線,全長 27.8 公里,共設 21 座車站,串聯八德、桃園、蘆竹、大園與航空城等區域,是桃園交通路網的重要骨幹。隨著桃園人口的持續增長,軌道運輸的角色也逐漸從單純的通勤工具,轉變為城市邁向永續與宜居的重要支柱。
桃園捷運綠線將於 2026 年率先北段通車G15b坑口站至 G11 藝文特區站,並於 2028 年延伸至 G08 景福宮站,預計 2030 年實現主線全線通車。2025 年 7 月,桃園捷運綠線主線動態測試已正式展開,象徵捷運建設正式進入營運準備的關鍵階段。
列車動態測試啟動:確保列車運行之安全與穩定
列車動態測試是捷運通車前一項嚴謹的程序,主要在確保列車在實際運行時的安全性及穩定性。桃園綠線的測試依序進行:首先是靜態接收測試與測試軌低速行駛測試,用以確認列車的基本性能;接續進入測試軌號誌系統測試階段,重點檢驗列車與號誌系統的協調性,包括全自動、半自動、手動駕駛切換、列車定位、遠端監控等關鍵功能。
今年 7 月,桃園市長張善政親自視察桃園捷運綠線 G13 至 G14 區間的主線動態測試,並與測試團隊一同搭乘列車,見證首列車自機廠完成各項測試後正式駛入主線高架段。此一測試作業歷經多個月整備,標誌桃園捷運綠線正式從施工進入測試階段,也為邁向 2026 年初步通車目標再跨一大步。未來捷運投入服務後,將提供桃園居民更便捷的交通選擇,並可望吸引更多外地旅客造訪桃園,推動觀光與城市活力。
挑戰工程限制:綠線締造四項全國紀錄
桃園捷運綠線是桃市府首條自辦捷運,不僅克服多項嚴苛條件,更締造四項全國紀錄,成為國內工程新標竿。首先,在「首座捷運高架橋跨越高鐵」的工程上,施工團隊利用 BIM(建築資訊模型)反覆模擬、優化方案,並於 2023 年 1 月,配合夜間高鐵斷電窗口,僅花 10 小時就完成 27 公尺高的 U 型鋼橋梁吊裝,展現工程團隊的高效協作與技術信心。除此之外,所有進入高鐵施工區域的人員也都必須先通過高鐵專業訓練並取得證照,確保施工安全。
其次,為了在桃園市區僅 15 公尺寬的中正路路幅下施作上下疊式隧道,並預留必要的逃生空間,必須使用開挖面積更大的潛盾機,因此造就全台最大潛盾機的誕生。
此外,由於道路空間有限,綠線 G08 景福宮站及 G09 中正力行站採用了國內首創的「車站與月台分離設計」,直接將月台設在隧道內,這種配置在國內尚屬首次,提供未來都市施工珍貴的參考經驗。
最後,因 G07 車站與台鐵桃園站共構,結合上下疊式隧道及最大斷面潛盾結構,成為全國開挖最深的捷運車站。綠線在克服各種挑戰的同時,也展現了桃園在公共建設的工程實力與跨機關協調能力,也一步步形塑出桃園在軌道建設上的技術與治理底氣。
讓捷運成為城市記憶的守護者:文化、歷史與環境的三重考量
桃園捷運綠線在推動交通建設的同時,也展現了對在地文化、歷史記憶與自然環境的深度關懷,體現一條現代軌道如何與城市脈絡共生共榮,為公共工程立下嶄新標準。
橫跨南崁溪的「蝴蝶橋」,全長 115 公尺,其「蝴蝶造型雙複式拱圈」設計結合了美學與象徵意義。靈感源自桃園市徽的雙心圖案,寓意族群融合與共榮。這座橋梁未來將搭配光雕設備,在夜間呈現視覺效果,展現捷運建設作為城市景觀延伸的價值。
在隧道穿越景福宮區域時,為避免影響這座已有 250 年歷史的古蹟,施工團隊展現了對在地信仰與文化資產的尊重。捷運隧道並未選擇直接穿越,而是以工程難度較高的「雙曲線繞行方式」進行施工,在 200 公尺內完成兩次轉彎。這項設計考量,體現了在工程進度之外,對「敬天尊民」文化價值觀的重視。
面對興建於日治時代、已有百年歷史的桃園大圳,這條水道既是桃園農業灌溉的重要命脈,也承載著地方深厚的歷史記憶。為了在捷運施工期間保護其結構與功能不受損害,綠線工程採用了「管冪工法」,並輔以多項監測系統,確保隧道安全穿越大圳下方,在守護大圳安全的同時,也讓這段地方記憶延續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
軌道串聯城市命脈,驅動北北桃生活圈與友善步行環境
桃園捷運綠線的啟用,預期將大幅提升市民通勤便利性,並進一步帶動城市經濟、觀光能量與街區更新。未來綠線將與機場捷運、台鐵與高鐵實現無縫接軌,並配合中壢、大溪等延伸計畫,逐步完善桃園環狀軌道路網,進一步拉近桃園與雙北的距離,擴大整體區域的發展效益。
因應人潮匯聚與通勤動線改變,市府優先於蘆竹中正北路與南崁路二段推動人行友善環境改善,總長約 7,000 公尺,總經費約1.3億。工程內容包含鋪面更新、設置無障礙坡道與庇護島,並將電力與電信箱體整併至中央分隔島,釋出路側空間增設候車亭、避車彎與停車格,提升步行與候車的整體舒適與安全。這是一項基礎設施的升級,更代表桃園邁向「以人為本」的步行城市轉型起點,期望吸引更多人以雙腳與大眾運輸重新認識並探索這座城市。
以捷運為核心,擘劃智慧桃園新未來
桃園捷運綠線的推進結合多項工程創舉、對文化資產的尊重及步行環境的重視,共同描繪出桃園以科技為基礎、兼具人文關懷的智慧城市藍圖。
未來隨著桃園捷運綠線全面通車,桃園在北北桃都會區的地位將更穩固,也會連結更多發展能量,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當我們搭乘捷運穿梭桃園,不只縮短了地理距離,也讓人與城市的連結更緊密,一起迎向桃園的新未來。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