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於7月31日召開第二季法說會,第二季財報單季營收為1,240.35億元,季增4.28%、年增19.9%,稅後淨利為139.48億元,每股盈餘(EPS)為5.37元。同時,公布上半年財報稅後純益241.79億元,年增53.9%,每股盈餘(EPS)9.31元,寫下歷史上最強的上半年成績。
法說會上,台達電董事長鄭平指出,公司成長動能主要來自AI伺服器電源與液冷散熱方案需求急速升溫,其中AI伺服器電源在第二季營收占比達22%,液冷散熱也貢獻5%。鄭平強調:「我們在資料中心的產品組合從機櫃內外的電源,到液冷、氣冷系統都已到位,只要有AI資料中心的建置,台達電的營運都會不錯。」
AI伺服器需求引爆,電源與散熱生意持續看漲
攤開第二季財報,可以看到台達電的EPS達到5.37元,歸功於最大的成長動能,來自營收占比為52%的「電源及零組件」,單季營收高達642.4億、年增17%,關鍵原因是受惠於當紅的AI電源。
「這個趨勢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不會改變,因為資料中心的建置需求短期之內不會減少。」劉亮甫強調。AI市場需求依然強勁,這對台達電來說是一大利多,因為台達電提供AI伺服器最關鍵的「電源供應」與「散熱解決方案」。
企業投資部副總裁劉亮甫也指出,目前4大雲端服務供應商Meta、Google(Alphabet)、Amazon與Microsoft,大多維持甚至增加資本支出,預期未來兩至三年AI資料中心的建置趨勢不會改變。他表示:「即使面臨川普關稅新政的不確定性,但從目前Meta第二季營收成長率39%、Alphabet成長22%的財報來看,雲端投資仍將持續推升相關設備需求。」
「從伺服器機櫃內部到外部的電源,再到板子上的元件,我們都準備好了。」鄭平表示,台達電的優勢在於產品線的完整性與系統整合能力,在散熱方面,無論是氣冷或液冷方案,台達電皆已佈局,特別是液冷,雖然目前專注於資料中心內部,但有著快速成長的業務量,如果沒有大問題,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好。
針對新一代AI資料中心架構,台達指出,輝達NVIDIA預計將在2027年全面導入高壓直流電(HVDC)於電源機櫃系統中,由於已經在HVDC技術領域已深耕多年,具備相當技術基礎,未來可望迅速因應客戶需求、切入相關應用市場。
全球產能佈局調整中,關稅與供應鏈壓力仍在
面對地緣政治與關稅環境的不確定性,台達電早於2015年即啟動「分散式製造」戰略,可以靈活調整供應鏈版圖。鄭平指出:「核心零組件仍在中國生產,系統組裝主要放在台灣,中段製程則往泰國移轉,最終產品則靠近客戶地區組裝,像是美國。」
但這樣的策略也並非毫無挑戰。目前泰國關稅高達36%,已影響原訂的產能轉移進程。「如果稅率不調整,長期會對當地訂單產生影響。」鄭平坦言。
針對川普關稅所帶來的貿易政策變數,鄭平也做出回應。他表示,目前美國加徵的關稅成本多由當地客戶吸收,尚未顯著影響物價與通膨;但這樣的情況是否能持續仍待觀察。此外,分散製造除了應對關稅,更需考慮當地供應鏈是否完整,「若只是設備導入多、人工少的製程可以轉移,但涉及在地供應的產線短期仍難外移。」
多元業務分化發展,EV承受壓力、儲能與機器人成亮點
除了AI與資料中心的強勢驅動外,根據第二季財報,台達電的其他事業部門則呈現多方面發展,電源與零組件部門營收占比達52%、基礎設施占28%、自動化業務占11%,而交通事業部則占9%,但面臨成長壓力。
在談到電動車(EV)市場時,劉亮甫指出:「全球EV市場已分裂為三塊,中國仍持續成長,歐洲相對穩定,美國則出現明顯衰退。」以Tesla為例,第二季交車數較去年同期下滑約15%,加上美國大而美法案過關7500美元購車補助即將於9月30日結束,短期內難以回溫。他補充道:「幸好我們的EV客戶主要在歐洲,因此相對穩定。」
儘管交通事業部門壓力加劇,台達電在新興領域的發展仍持續擴展。在法說會上,鄭平透露,公司積極投入儲能與機器人技術。他指出:「儲能是AI資料中心的關鍵基礎建設之一,未來智慧城市與穩定供電都將倚賴這類系統。」雖然目前儲能尚未貢獻高獲利,但在對公司而言具有高度價值。
機器人方面,鄭平表示:「目前市場對人型機器人期待高,但我們更看好實際應用領域,如物流中心與安防。」台達正在開發搭載相機與AI演算功能的輪式與四足機器人,並計劃於8月啟動相關技術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