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社群網戰》中告祖克柏的雙胞胎嗎?他們創辦的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要上市了
還記得《社群網戰》中告祖克柏的雙胞胎嗎?他們創辦的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要上市了

還記得指控祖克柏剽竊「Facebook」這個點子和程式碼的那對溫克沃斯(Winklevoss)雙胞胎兄弟嗎?他們是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創辦人,如今即將在那斯達克上市了。

過去,Cameron Winklevoss與Tyler Winklevoss和祖克柏透過法律途徑達成和解,兩兄弟獲賠6,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這件事情之後被拍攝成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兄弟檔因而名聲大噪。2014年,他們看準加密貨幣的市場契機,創立加密貨幣交易所和託管商Gemini,幫助客戶購買、出售和儲存各種加密貨幣及資產。

Winklevoss
Cameron Winklevoss與Tyler Winklevoss結束與祖克柏的訴訟後,投身加密貨幣創業成立Gemini。
圖/ shutterstock

11個年頭過去,Gemini估值來到71億美元,並即將IPO,這也是繼Coinbase和Bullish之後,第3家在美國公開上市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Circle已於6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成功上市,募資超過10億美元,首日股價飆升168%。隨後,加密貨幣交易所Bullish也募得11億美元,首日股價漲幅高達84%。這一連串的IPO成功案例,也讓Gemini的上市之路備受矚目。

然而,Gemini的上市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從其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S-1文件來看,這家交易所正面臨不斷擴大的淨虧損以及市佔的流失,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旅程」。

Gemini:從加密合規先鋒到跌落神壇

Gemini的故事始於2014年,當時溫克沃斯兄弟利用他們從Facebook和解案中獲得的資金大舉投資比特幣,一度持有其總供應量的約1%。他們馬上就發現,當時缺乏一個受到嚴格監管、值得信賴的平台,因此兩兄弟決定創立Gemini,並從一開始就將重點放在嚴格遵守美國的監管規範上。

這項策略在當時的野蠻生長階段可謂獨樹一幟。

Gemini於2015年10月正式啟動,在此之前,他們已從紐約州金融服務部(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獲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比特幣牌照」(BitLicense),Gemini也率先在競爭對手中推出了受監管的比特幣期貨,並積極為機構客戶建立基礎設施公司業務也擴展至國際市場,提供數位資產託管服務。

交易所Gemini
Gemini一開始就積極在合規上進行佈局。
圖/ shutterstock

Gemini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零售和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其中包括場外交易(OTC)服務、發行以美元為基礎的穩定幣、提供支援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和各種穩定幣等加密資產的交易服務。此外,它還推出了美國信用卡,提供加密貨幣回饋獎勵,並支援加密質押服務。

2021年11月,Gemini成功募資4億美元,使估值達到71億美元。目前Gemini上的資產總額超過180億美元,累積交易量達到2,850億美元。

然而隨著加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Gemini的交易量在2023年初開始急劇下降,截至同年2月,Gemini在全球現貨交易市場的佔比已跌至歷史新低的0.07%。根據CoinMarketCap的數據,Gemini目前在全球交易平台中僅勉強維持在前25名,被許多知名度較低的項目超越。

除了市場份額的挑戰,Gemini也曾面臨用戶和監管機構的反彈。其「Earn」借貸計畫曾導致許多用戶無法取回資金,引發強烈不滿。此外,公司也曾捲入多起法律糾紛,進一步損害了其聲譽。例如,美國SEC曾在2023年指控Gemini透過Earn計畫向散戶投資者出售未註冊證券,儘管這些指控已於今年早些時候撤銷。

同年1月,Gemini也同意支付500萬美元以了結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一項訴訟,該訴訟指控Gemini在試圖推出首個美國受監管的比特幣期貨合約時誤導了監管機構,儘管公司並未承認或否認責任。

揭開招股書面紗:Gemini的營運現況與潛在風險

Gemini此次IPO將由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和Cantor等知名投行承銷,不過此次發行的規模和預期股價範圍尚未披露。

從Gemini向美國SEC提交的S-1文件來看,其財務狀況並不樂觀。

在2024財年,公司有1.585億美元的淨虧損,而營收為1.422億美元,其中,交易收入約佔總銷售額的70%。更為嚴峻的是,在2025年上半年Gemini的淨虧損已擴大至2.825億美元,營收僅為6,790萬美元。這與一年前同期相比,虧損從4,140萬美元大幅增加,而且Gemini僅在2025上半年的淨虧損,就已經超過了2024年全年的虧損總額。

這些數據顯示,儘管Gemini在尋求上市以期扭轉局面,但其當前的營運狀況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持續擴大的虧損,加上交易量的急劇下滑,Gemini在高度競爭的加密市場中可能越來越乏力,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成長動能都不足。

Gemini
Gemini的營收表現並不理想。
圖/ shutterstock

對於潛在投資者而言,Gemini的招股書揭示了其在市占率、營收模式穩定性以及過往監管糾紛方面的潛在風險。儘管Gemini強調其對合規性的堅定承諾,這在當前監管環境趨嚴的加密市場中可能是一項優勢,但持續擴大的虧損和劇烈的市場競爭仍將是其上市後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

加密市場的IPO熱潮是否再起?

短短2個月內,美國本土接連有Circle、Bullish和Gemini等加密貨幣公司上市,成為一股熱潮,而這股熱潮的背後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監管環境的逐步放鬆以及川普政府對加密產業日益增長的接納態度。

事實上,川普政府已簽署了相關的加密貨幣立法,而溫克沃斯雙胞胎本人也參與其中,他們不僅向川普的競選活動捐贈了比特幣,還出席了川普總統於7月簽署穩定幣法案的儀式。此外,他們也投資了與川普兒子相關的比特幣挖礦公司American Bitcoin Corp.,這些都顯示了加密產業與政治力量結合的趨勢。

在Gemini之前,穩定幣巨頭Circle的上市表現可謂是這波熱潮的領頭羊。Circle不僅在6月透過IPO募資10億美元,更以31美元的IPO價格在首日飆升168%,成為當天的市場焦點。儘管Circle隨後報告,因IPO相關的一次性成本導致當季虧損,但其強勁的營收增長仍受到關注。

緊隨其後的是加密貨幣交易所Bullish,該公司於本月早些時候成功募資11億美元,而且Bullish的股價在上市首日也表現亮眼,從37美元的IPO價格一路飆升至118美元的高點,股價翻了超過一倍。值得一提的是,Bullish旗下還擁有知名的加密媒體CoinDesk,或許也帶來了一些話題熱度。

這些成功的案例為Gemini的IPO增加了信心和動力。Gemini公司表示,他們希望以Circle為榜樣扭轉目前的局面,而對溫克沃斯兄弟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創業路途上,比祖克柏那場官司更重要的戰役。

資料來源:《TradersUnion》《TechCrunch》《WSJ》《Bloomberg》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