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落地,陪伴新創成長的三部曲: 工研院產服中心執行長陳立偉 推動心法如何建構?
拔尖落地,陪伴新創成長的三部曲: 工研院產服中心執行長陳立偉 推動心法如何建構?

「發展新創,最終要走向產業化,希望能為台灣找到下一個像半導體一樣的新興產業。」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簡稱:產服中心)執行長陳立偉一語道破。正如1980年代的半導體創業潮最終締造護國群山,奠定台灣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培育新創不只為了催生「獨角獸」,更為了驅動產業轉型,以新技術和商業模式,活絡市場,塑造未來的新興產業。工研院產服中心多年來輔導無數新創,從創新技術、產品研發,再到產業化,針對新創加速成長,已擘畫出清晰的三部曲藍圖。

從市場驗證到產業化:新創成長的三部曲

新創立足的第一步,是在本地市場找到並驗證「產品市場契合」(Product-Market Fit,PMF)。許多滿懷熱情的團隊常以為做出產品原型,就完成任務,殊不知這僅僅是概念驗證 (Proof of Concept,POC)」。真正的考驗,在於後續的「市場驗證 (Proof of Business,POB)」:怎麼說服新客戶?如何出貨、收帳甚至是提供完善售後服務?完整走完一遍商業流程,才算完成一次POB。

陳立偉指出,新創要真正站穩腳步,至少針對不同客戶多次走完 POB,才能從經驗中歸納出最適的產品服務範圍與最佳的商業模式。同時,也要克服常見盲點,避免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理解產品,難以掌握客戶的真實痛點,而是應當發展「客戶導向、議題導向 (Customer oriented, Issue oriented)」的思維。

工業研究院
面對POB流程層層關卡,新創團隊必須正面迎戰。
圖/ 數位時代

當產品經過市場驗證,收入逐漸穩定,新創進入了第一階段「早期成長期 (Early Growth)」。此時,團隊開始尋找第二、第三市場,國際化成為必然選項。然而,市場擴張並非複製貼上,不同市場的文化、消費者行為與法規環境都截然不同。一項在台灣市場暢銷的硬體產品,進入東南亞市場就可能需要調整規格與價格,並尋找全新通路。

新創團隊需要將第一階段練就的市場驗證功夫,在新市場重做一遍,若基礎不穩就急於擴張,往往會面臨巨大挑戰。執行長提醒:「你腳都站不穩,現在馬上出發,失敗率就很高。」根本問題,往往還是源於第一階段的 PMF 不夠扎實。隨著不斷在新市場成功驗證能良好適應市場的產品(Good Market Fit),就能創造出市場磁吸效應,帶來真正的高成長 ,此時的新創團隊就進入第二階段「高成長期(High Growth)」。若能將產品和市場,與更多元的產業相連結的「跨域合作」,也有助於團隊更上層樓。

當產品與服務在多個市場都取得成功,供應鏈隨之擴大,便會逐漸邁入「產業化」的第三階段,從單一公司的成功,萌芽出新興產業的雛形。此時,團隊的思考點將轉變為如何永續成長(Lasting Growth)鞏固核心地位,持續投入研發與創新,維持長久的競爭力。

工業研究院
產服中心持續累積多元經驗,以「Helper」角度輔導新創茁壯強大。
圖/ 數位時代

不只協助成長,更建構生態

在環環相扣的新創成長三部曲中,工研院產服中心扮演著雙重關鍵角色。一方面,產服中心作為「協助者」,陪伴新創團隊,協助創新技術落地。當市場驗證功夫不夠扎實,產服中心會「帶你去問清楚」,透過鏈結客戶,讓新創直接面對市場,理解真正的客戶需求。

另一方面,產服中心也致力於建構更完整的新創生態環境:包括鏈結國內外的加速器、投資人、導師與潛在客戶,或帶領團隊參展增加曝光等。例如在美國西岸,產服中心已建立起綿密的網絡,能為前往海外的台灣團隊提供法規、專利佈局、人才媒合、市場驗證等全方位資源,廣泛多元的基礎建設,為台灣新創打造了一條通往國際市場的橋樑。

從團隊陪伴到跨域合作,產服中心協助新創走向市場

以工研院衍生的新創公司慧保科技為例,工研院自2018 年起致力於保險理賠試算與保單銷售科技研發,2024年正式spin-off成立慧保科技,透過分析超過21家壽險公司保戶的保單和條款,以AI模擬近500種疾病的理賠費用,協助保險業務員為客戶精準分析現有保單的保障缺口,解決保險市場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成立初期,這支以工程師為核心的技術團隊,對募資提案、財務規劃等都相當陌生,產服中心扮演領航員,從零開始,一步步地陪伴團隊,更積極引入業師、媒合創投,為慧保科技敲開市場大門 。至今,產服中心仍持續協助鏈結潛在客戶,拓展業務網絡 。從萌芽到成長的「一路陪伴」 ,為慧保科技補上商業化拼圖,讓創新技術真正走向市場。

工業研究院
整合資源、跨域整合,鎖定適切市場定位,催生新興技術的新創團隊將有無限可能。
圖/ 數位時代

另一個案例則是台灣第一家船舶新創公司「梭易科」。梭易科以創新的「AI Sailor」產品,打造海洋版本的自動駕駛:藉由整合船隻雷達與影像資訊,建立AI大腦,不僅導航,更能在危急時刻能主動介入減速,避免碰撞,宛如「AI水手」。

海洋環境變幻莫測,帶來技術上的艱鉅挑戰。產服中心積極協助團隊發展「跨域合作」:一方面,鏈結政府低軌衛星專案,探索合作可能;另一方面,媒合傳統漁業的船主,提供真實的試驗場域,協助產品驗證與商業模式的探索 。產服中心不僅為梭易科這樣的「深科技」新創提供了成長養分,更示範了如何透過跨域整合,催生未來新興技術的無限可能 。

拔尖落地,持續發掘台灣新創

執行長觀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台灣新創改變過去埋頭研發產品的思維,開始學習從客戶角度,思考自家產品能否真正解決客戶難題。展望未來,執行長期望產服中心能做到「拔尖落地」:發掘出產品技術成熟、具備國際潛力的優秀團隊,善用遍佈全球的網絡與資源,全力協助團隊接觸客戶,「落地」到國際目標市場。

工業研究院
工研院產服中心陳立偉執行長,將會持續串聯產業鏈、帶領台灣新創邁向新未來!
圖/ 數位時代

「新創必須自己準備好,蹲得夠深,才能飛得夠高。」執行長強調,產服中心努力扮演好Helper (幫助者)角色,提供各項協助和豐富資源,然而,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唯有從客戶角度出發,做足市場驗證和研發的基本功,才能真正走向國際市場,創造高速成長。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