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走進日本博多車站的服務處,有一面透明玻璃,只要你對著它說中文,它會瞬間顯示日文與中文並列的字幕,讓你跟不諳中文的日本站務人員,彼此用自己的語言溝通。
目前這片精通十二國語言、宛如哆啦A夢經典寶物——「翻譯蒟蒻」的玻璃,在台灣桃園機場、松山機場,甚至「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員工宿舍,都看得到它。
但,打造這一面翻譯玻璃的團隊並非電子大廠,而是一家五人團隊的台灣新創:聲麥無線。
聲麥創辦人彭德新,曾在遊戲大廠美商藝電(EA)工作,參與過《魔戒》、《哈利波特》等遊戲製作。他觀察,每一款遊戲,只要多增加一種語言,產值就會翻數十倍以上。
儘管他見證語言的力量,但二○一四年創業,彭德新投入的是手機遊戲,他與五名同事花三個月催生卡牌手遊,上架一週,就衝進蘋果遊戲排行榜前二十名,但,高下載不等同高收入,玩家不見得會課金,導致他們不敵大量投放廣告的遊戲大廠。
一八年,他轉了第一個彎,因此重新設定創業題目。
當時,他遇到一位旅行社老闆,對方向他訴苦,說公司每年花費近一千萬元,只為了租借解說景點的無線導覽機,他聽完靈機一動,認為可以用軟體取代,於是用一款手機App,加上一台無線路由器,開發出成本只需要原本三分之一、用手機與耳機就能聽導覽的解決方案。
日商重視誠信,他吃足苦頭
想不到,兩年後COVID-19疫情爆發,原本埋單的旅遊社客戶,一家家倒閉,逼著彭德新將產品從「語音到語音」轉為「語音到字幕」,用於疫情期間仍持續舉行的國際論壇。
創新不僅讓他們獲得二○二二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並收到日本廠商來信邀約。
有人主動來信,不代表一切順遂。聲麥面對第一家客戶、京都智慧城市展的主辦方,當時,他們光提案就花三個多月,對方不僅要求每週開會,甚至在疫情期間不能旅遊的狀況下,還要求彭德新須親自帶團隊到日本關西「現場」展示產品,一度讓他十分為難。
為什麼明知道疫情難以差旅,卻硬是要求聲麥必須到現場?這與日商對台商的信任有關。「在日本,我們遇到不少台灣廠商都很會說話、也很敢說,總是把自己和自己的產品說得無所不能,但實際上可能根本做不到。」其客戶JenT Capital社長前原說。
彭德新沒有打退堂鼓,他來回與對方溝通,最後雙方妥協的是,由聲麥搭建出網路頁面,讓客戶線上測試,並且記下對方開出的一個個需求,「一定要讓他們感覺到誠信!」
同一時間,聲麥也跟位於九州的博多車站洽談,但彭德新說,當時同樣是疫情險峻,團隊根本無法到該車站場勘,「我連服務台是圓的、方的、長的都不知道,Google Map也沒有室內實景,資料很難蒐集,怎麼寫(程式)?」
山不轉路轉。彭德新找到了一位旅居福岡的台灣人,拜託對方每週到博多車站和他視訊通話,甚至要對方拿出皮尺,現場丈量櫃檯長度,並和服務人員假裝閒聊:「你們最常與外國觀光客說的語言是哪些?」問了才發現,比起中文,該車站更需要的是韓文翻譯。
花了九個月,聲麥拼起客戶的需求,徹底體驗了日本人的「磨」。
譬如,寫給站內人員該怎麼操作產品的說明書,他們修了超過一百次,導致頁數也從原本僅三頁擴增到十倍,內容詳細到連「打開電腦螢幕,螢幕亮起」,都被要求寫入說明書。
又譬如,拿下博多車站的訂單後,彭德新曾向一家位於關西的潛在客戶簡報,沒想到,對方卻說博多在九州,「那不是在關西的案例,」要求他必須從零開始,為自己重新設計一套客製化產品。
因為在對方的觀念裡,「九州是九州,關西是關西,你用九州的案例去關西販售,就等於你要從頭開始。」彭德新說,這就是日本企業之間,存在多年且難以疏通的地域藩籬。
花3年蹲點,打破地域藩籬
為了打破藩籬,他在一個關西的商展,連續三年參展,起初乏人問津,後來,終於在蹲點的第三年,一家當地系統整合商主動在展上向他表示:「你今年又來了!」然後跟身邊同事介紹,「他每年都來,」接著問彭德新:「今年你們有什麼新東西?」
「第一年他不會跟你交涉,第二年開始聽你介紹,第三年他們才會認為,你是認真在這個市場耕耘。」彭德新透露,目前聲麥與這家日本業者,已進入討論合約的階段。
不屈就既有藩籬,先理解文化,然後用耐心與行動解題,藉此鬆動對方不信任的窠臼,是聲麥贏得這場跨國戰役的關鍵,也或許是此刻必須東進、南向的台商,打開陌生市場的借鏡。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2奈米密度直逼台積電?員工年齡50歲,日本大叔集團Rapidus是誰?
可可貴到飛天!科學家在實驗室養出「0可可」巧克力,風味幾可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