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動全亞洲的香港巨手--李澤楷
擂動全亞洲的香港巨手--李澤楷
2000.03.01 |

成立才十個月,盈科數碼動力(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已竄升亞洲最有價值的網路公司之一,市值高達350億美金,與16歲大的台灣台積電平分秋色,連美國電子商務巨人亞馬遜也瞠乎其後。
二月十二日下午,香港中環的萬國寶通大樓裡,穿著休閒、各種膚色都有的盈科數碼動力員工,往來於辦公室各處。前面的中國銀行,兀自拔尖聳立在街頭,兩百公尺外的西武百貨,擠滿週末的逛街人潮。而盈科數碼動力的辦公室卻比平常更忙碌。三十三歲、留著小平頭的創辦人李澤楷,才從一個會議室出來,又趕緊拉人討論事情,多位高階主管已在公司連開二十四小時會議。
就在二月十一日上午,盈科數碼動力剛宣布購併香港電訊,當天中午香港聯交所立刻停止兩家公司股票交易。這項突如其來的宣布,讓原本已提出購併香港電訊的新加坡電信傻眼,也讓所有人好奇,究竟盈科數碼動力在打什麼算盤?

**完成第一筆大交易

**
李澤楷加上盈科數碼動力,是一則香港發展網路事業的傳奇。他是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次子,今年七十一歲的李嘉誠以地產起家,事業橫跨地產、電訊和零售,擁有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兩大集團,身價超過160億美金。
身為富豪之後,李澤楷有天生的商人基因,雖然年輕,卻很有膽識,而且主導性強。從矽谷創業搖籃的史丹福大學畢業,他到加拿大短暫工作一陣子,就回香港創業成立衛星電視。在衛星電視工作時,他曾大聲咆哮對著比他年長一倍的主管下命令,也堅持親自面試倒茶水的小妹。
一九九五年,他以九億五千萬美金,將衛星電視賣給媒體鉅子梅鐸(Rupert Murdoch),那一年李澤楷才二十七歲。去年四月,李澤楷又出奇招,買下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改名為盈科數碼動力,首件業務就是承接香港政府十六億美元的數碼港(Cyber Port)開發案。
這件開發案未經公開招標,引起不少爭議,許多人認為只是炒作地產,但李澤楷的企圖可不止於此。這位被美國《時代》雜誌(Time)封為「網路世界最重要的五○人」之一、被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稱為「亞洲網際網路先生」的年輕創業家,一心要整合網際網路和互動式電視服務,送到亞洲大多數的家庭中。

**他,懂得「互動電視」……

**
亞洲各地區家庭擁有電視的比例相當高,不管是走有線或衛星電視,但亞洲家庭擁有個人電腦的比例低。要開發亞洲的上網人口及電子商務,利用電視顯然是一條捷徑。
李澤楷正在進行一項「世界網路」(Network of the World, NOW)計畫,利用衛星和固網兩個管道提供內容和上網服務,只要在電視上放一個訊號轉換器(Set Top Box)就可以接收。
這項服務也適用原本使用個人電腦的上網者,可以用電腦來看電視並且購物。
盈科數碼動力將這項服務稱為「整合」(convergence),意指整合網路與電視、商務與內容、通訊與娛樂。當觀眾在電視上看張德培打網球,可以同時按鈕在螢幕下拉出小視窗,上網查詢張德培的出賽紀錄和個人資料,並且選購有張德培簽名的球帽、球衣或球鞋,只要輸入信用卡號碼就完成。如果錯過現場轉播,還可以自己選擇什麼時候重播。這項服務預計在今年七月推出。
「整合」並不是李澤楷獨創的概念。一九九○年代初期,昇陽電腦、甲骨文和賽貝斯等公司研究的「互動式電視」(Interactive TV)和「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技術,就是類似做法,但當時限於頻寬不足以及缺乏一致傳輸標準(一九九○年代初期網際網路尚未普及),並沒有成功。
「賈伯斯(Steve Jobs,蘋果電腦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微軟創辦人)、艾利生(Larry Ellison,甲骨文創辦人)、麥尼里(Scott McNealy,昇陽電腦創辦人)都在告訴你這一件事該怎麼做,」美國《連線》(Wired)雜誌指出,「但真正懂這件事的只有兩個人:蓋茲和李澤楷。」

**首富之子整合功力驚人!

**
比蓋茲還小十歲的李澤楷,將之前的概念重新包裝,以衛星和固網來解決頻寬問題,以網際網路標準來解決傳輸協定問題,再結合全球人口最多的亞洲區概念,立即吸引投資人搶購,股價在十個月內上漲十倍。「我們也在研究,將內容傳送到手機的服務,」盈科數碼動力研究主任高文偉強調。他負責公司的新事業和技術開發。
如果「整合計畫」成功,李澤楷的影響力將遍及亞洲,成為新媒體及網路鉅子。當然,這項工作幾乎不可能獨力完成。李澤楷憑藉動人的企業願景和人脈,找來許多知名企業,像英特爾、美國知名網路投資集團CMGI和日本當紅的光通信,來投資盈科集團。在這些夥伴中,英特爾負責開發訊號轉換器的晶片,CMGI則是將旗下十八家網站,與盈科集團合作帶進亞洲,也提供「整合」服務所需的龐大內容量。
而香港電訊有現成的固網系統及客戶,正好符合李澤楷需要,所以市值僅香港電訊八成、手上只有十億美金現金的盈科數碼動力,仍敢大膽提出購併要求。
盈科也投資三○多家公司,除了資本利得,更帶進發展「整合」服務所需的技術,像投資美國第二大寬頻上網業者SoftNet,以及研發網路傳輸語音技術的Clarent。由於盈科集合電視、ISP和創投等不同身份,非常有利整合不同價值。

**幕後團隊功不可沒

**
短短十個月,盈科數碼動力已創造許多驚奇,幕後功臣則是一群有經驗的團隊。這當中有不少人和李澤楷一起創辦衛星電視,而曾在香港電訊和數碼通工作的資深主管也不少,還有從國外機構延聘過來的,整個辦公室看起來就像是小型聯合國。「理查(李澤楷的英文名字)不以膚色來判斷人,他最在意的是國際觀和執行力,」高文偉指出。
李澤楷甚至找來之前在香港政府負責制定電信法規的艾瑞納(Alex Arena),到盈科任職總經理。艾瑞納對香港的電信環境非常熟悉,當年的法規就是由他經手。亞洲華爾街日報分析,艾瑞納在盈科購併香港電訊的案子上,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擁有知名度、人脈、投資大眾支持、一流的策略夥伴和工作團隊,李澤楷和盈科數碼動力,正佔據亞洲發展網路產業的絕佳位置。接下來他要証明的,是在今年七月如期交出成績單,讓全亞洲上網的服務能夠落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