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視、中視、華視三家早期成立的無線電視台,印象中,不是所謂的省營、黨營、軍系機構,就是制度僵化的大衙門,很難想像會有什麼驚天動的企業改造發生。
年初,美國線上(AOL)與時代華納(Time Warner)合併的消息還在被熱烈討論,此地卻傳來中視與最近在NASDAQ掛牌的和信超媒體合作的消息。當大家把注意力從太平洋彼岸拉回台灣,這才發現,「中國電視公司」現在可是「中視媒體集團」,當年的衙門形象,早已開始積極變身,成為當紅的「通訊網路媒體概念股」,近兩年來,中視轉投資的事業,包括華彩軟體、固網團隊「新世紀資通」,加上做寬頻多媒體及加密技術等相關公司,無不是眼前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相對其他仍在舊世界中蝸步的無線電視台,中視顯然有在數位新世界中奪標的企圖心。
「中視有成功的機會,是因為他們有個太激進的董事長,因為她的激進,在網路時代的前進速度中,才有成功可能,」與中視關係密切的華彩軟體總經理賴毓敏說。許多業內人士認為,中視能把腳步放快,和中視董事長鄭淑敏有絕對的關係。
**中視轉型的關鍵人物
**
鄭淑敏廣泛接觸各種新媒體、新技術可能帶來的機會,除了成立九家子公司外,轉投資的十家公司,多是有助於中視轉型,跨入通訊、軟體、網路產業的新助力。如投資華彩軟體,是希望未來中視的「內容」,可以在遊戲軟體、電影、電視、網路等各種通路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同時華彩網路集團也是中視跨入網際網路領域的重要媒婆。
鄭淑敏對跨業轉型的積極,令許多人瞠目。很多投資案都是她向這些相對的「小公司」毛遂自薦,使對方相信中視可以帶來的貢獻和誠意──包括廣告的曝光、跨媒體的合作、技術和頻寬的優勢等等,許多公司聽了她的分析,竟願意在增資即將結案時,還特地挪出股份給她。
為了改變中視黨營事業及公務員的體質,鄭淑敏採取「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上任三年多,從中視獨立出九個子公司,並把原來中視的員工調到子公司,採盈虧自負制,讓他們直接接受市場利潤的考驗。
**舊瓶裝新酒
**
要把中視母公司脫胎換骨並不容易,年輕人領導人一旦浸淫在傳統電視台的文化中,改革企圖心的夭折機會很大。鄭淑敏以轉投資和成立子公司的方式,一方面加快集團轉型速度,一方面也讓母公司漸漸萎縮,成為控股公司形態,在不造成「革命式的破壞」下,迅速達到體質轉換的目的。
中視走出傳統媒體的格局,首先是利用電視台不可或缺的技術人力,作為開拓新事業的切入點。網路通訊時代,電視台的範疇不必局限於做節目、賣廣告,過去用無線微波傳送電視節目到每個家庭,現在也可以利用新技術,用同樣管道傳送各式各樣的資訊。
目睹科技改變許多事物原本的可能性,鄭淑敏強調:「網路時代,工程部和新聞部與節目部一樣重要;不只是個支援單位。」鄭淑敏找了位副理把部門帶出中視,成為研發新媒體通訊技術的子公司——中視資訊科技,不但運作可以靈活,技術人才募集也容易;中視資訊科技去年就與精業公司合作,利用無線傳輸股市即時資訊。
中視投資處理電腦動畫的「太極影音」,又與和信超媒體合資,成立轉換電視節目內容成為網路互動寬頻內容的飆網科技;一個接一個的動作,從開始討論到決定,幾乎都是一、兩個月內完成;中視延伸觸角的方式是「講求速度、講求廣度」。
**上市,讓中視動起來
**去年八月於股市掛牌,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媒體,也是中視轉型的重要里程碑。鄭淑敏就明白表示,中視缺的不是錢,是企業前進的動力,上市後,資本市場的反應與壓力,恰是解決中視內部滯礙的最佳良方,讓中視能夠動起來、走出去。
中視內員工的平均教育水準都在專科以上,三分之一以上更是受過大學教育的專業人才,但平均年齡高達四十五歲,如何讓這些人才願意踏出中視,在外為中視打天下,鄭淑敏說:「我可是費盡喉舌,使勁說服他們:『你辦得到的,試試看吧!』。」
跨業經營雖走出現有格局,但「媒體製作」仍是從傳統媒體出身的中視最大的利基與核心能力。能夠推出像《非常男女》《還珠格格》這類廣受男女老少歡迎的節目,電視台表現了她對大眾好惡的精確掌握能力,這也是傳統媒體與新興網路企業的合流中,最具優勢的利基。
中視將華文影音的內容製作視為企業未來的核心事業。同時提出數位化、跨業化及國際化的前進標竿。在中國的佈局,除了銷售節目外,也利用中國當地人才與研究團隊創造「合製」華文內容的模式。
**瞄準華文影音市場
**
中視成立的「衛星」公司包括中時和木喬合組成立的雙中傳播,除了從事節目製作發行,也打算作為影視人才的培育機構;和大陸尋奇節目製作公司合資的大中國際多媒體,不僅是未來錄製中國大陸記錄影片的傳播公司,更預備將這些報導素材轉化成大陸旅遊網站的重要內容;至於中視現有的新聞部和節目部,也將成為獨立運作的內容製作子公司。
網路出現,對已經三○歲的中視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霸菱亞太通訊媒體基金董事雷倩分析,網路從專業使用者邁向大眾化、商業化的過程中,原本最熟悉大眾消費市場的傳統媒體,有其優勢與利基,他們最懂得如何經營「大眾」,但卻缺乏網路的「另一半」專業。美國三大電視網紛紛成立創投,與網路搭上線,便是最明顯的例子。雷倩也認為,鄭淑敏帶領下的中視有其優勢,但未來能不能快速吸取網際網路的專業經驗,轉化為新時代所需的新形式,將是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