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硬而軟的仲琦
由硬而軟的仲琦
2000.03.01 | 科技

當通訊網路股成為股市紅籌,同時擁有數據通訊和電信領域專長的仲琦,不但代理國外通訊大廠產品、還外銷自製品牌電信設備、近幾年更經營起網路服務ISP,顯然是吸引投資人目光的熱門標的。
仲琦早期以代理資訊產品起家,隨後走入網路系統軟硬體整合;八年前開始切入通訊傳輸設備的研發製造;今年二月由仲琦獨立出的亞太線上(APOL),前身為網友所熟知的仲琦資訊服務網(Ht.net),是居HiNet、Seednet之後,號稱國內第三大的ISP業者。
仲琦的專業領域know-how,是由代理高科技通訊與電腦產品開始培養。成立於一九八六年的仲琦,創業時只有九位成員,經營精密電子儀器代理,以軍方和工業界為主要市場;後來代理供學術研究單位的影像處理系統及人工智慧工作站。
想在代理世界中闖出一番天地,除了銷售能力,技術能力更是關鍵。早期創業團隊成員之一的仲琦總經理吳建昌說明當年經營代理所遭遇的窘境:「代理是個很難為的角色,做得不好,原廠會換人;做得太好,原廠又會收回,不願肥水外流。」如何讓自己具備其他代理商、甚至原廠無可取代的價值,提供加值服務非常重要。

**要成長就要投入研發

**
一九八八年,仲琦成立通訊事業部門,將旗下代理產品,自行組合成完整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推薦給客戶;如此,不但省卻客戶的麻煩,也讓仲琦不只是產品代理商,更是系統整合業者。
這些經驗和代理經營能力,讓仲琦對資訊電子產品和網路通訊的先進技術,有相當浸淫,也因此邁入開發自有品牌。「十多年來,始終固守在資訊、電信與通訊領域,所累積的知識與人才是仲琦最大的資產,」現任總經理吳建昌認為。
自行研發的電信產品將是仲琦未來成長主力。仲琦每年投入約5%到10%營業額做研發,一九九四年,自行生產開發,用於有線通信傳輸的主要設備「數位用戶迴路載波機(DLC)」正式上市,除了國內市場,中國大陸是主要銷售地區。國內新固網業者今年三月誕生後,估計三年內將有二千億設備市場商機,仲琦預期會因此每年增加二到三億營收,大陸市場則希望能有5%的市場佔有率。

**網路、電訊一把抓

**
仲琦「務實」的自我期許,反應出自有品牌在世界級大廠環攻下,市場開展不易。曾在仲琦負責海外行銷的員工就坦承,電信設備市場,不論國、內外,皆是外國大廠主導,仲琦所承接的頂多是大廠接單後的二次發包。七億多台幣的公司規模,加上技術背景出身,海外市場行銷能力陌生種種因素,使得仲琦的自製產品,雖有發展空間,但爆發性成長卻難以期待。
目前佔仲琦總營業額約四分之一的電信事業,在整個亞太地區邁向電信自由化,各國也由金融風暴中逐漸復甦,市場活絡,電信基礎建設需求大增趨勢下,營收確實以倍數成長(今年預估成長約1.5倍),但利潤在市場強烈競爭的壓縮下,相對卻沒有同樣樂觀。。
除了自有品牌的電信設備,仲琦仍積極經營所代理的網路通訊器材。產品代理業務對仲琦仍佔相當重要份量,一方面是近年來,網路人口和行動電話用戶激增,通訊設備建置需求不斷增加,這部份在營收比重將近佔四成;另外則是透過代理國外大廠產品(仲琦目前代理思科、朗訊、北電網絡等網路設備大廠產品),「仲琦可以掌握產品的最新發展趨勢,比其他公司更早洞悉技術及市場走向,」吳建昌說明。

**「亞洲線上」寬廣未來

**
仲琦在近年來最重要的動作之一,就是跨入網際網路服務市場。一九九六年,正當台灣的網際網路開始發展,原本從事網路建置整合服務的仲琦成立了仲琦資訊,專門經營ISP業務,今年二月改名為亞太線上,並獨立(spin-off)成為子公司;目前個人撥接用戶有三十萬,企業專線用戶八百家(遠傳也是客戶之一),去年小賠一千萬,算是國內經營績效不錯的ISP。
亞太線上有意朝美國線上(AOL)模式,成為提供包括接續及內容完整服務的ISP。除了硬體設施,亞太線上針對未來的寬頻上網需求,不但提供利用電話線寬頻上網的ADSL寬頻服務,去年也與美商HSAC以及智躍科技共同推出有線電視寬頻上網;而未來寬頻上網的網站內容,也是亞太線上的發展重心。
網站內容,對仲琦是較陌生的領域,為了加速發展速度,亞太線上採取策略結盟的做法,目前與包括Taiwan.com、網景資訊、春天酒店、大時科技等十一家網路內容提供業者合作,希望提供給消費者多元的網站內容。

**新市場新挑戰

**
能夠在時代環境變動中,不斷創造自身價值,尋找新出路,是企業成長的第一守則;仲琦從產品代理走到整合產品套裝服務,並跳出代理範疇,建立自有品牌;在實體產品利潤下滑,服務價值高昇的經濟趨勢中,把握自己熟悉的網路通訊專業,以ISP為切入點,現在更一步步充實網路服務的內容提供能力。
在通訊、網路領軍的經濟大局中,仲琦從銷售產品跨入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服務領域;在跨向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也從技術實力,慢慢面臨市場行銷的挑戰。這些新企業價值,將是仲琦能否從逐步攀升轉為跳躍成長的重要關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