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方 X 文策院:當文化遇上市場,看地方團隊如何在商業模式上開創更多可能
大南方 X 文策院:當文化遇上市場,看地方團隊如何在商業模式上開創更多可能

當文化創作者不再只是接案者,而開始經營品牌、打造體驗、思考營運策略,這是一種新的文化創業姿態。近年來,文化內容策進院(以下稱文策院)將視野從北部延伸至台灣南方,透過政策與資源的引導,扶植地方團隊站在文化創業更高的起點。在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中,也遇見了不少團隊除了跨足表演藝術、遊戲設計、空間策展與影像創作,更選擇在文化與營運之間突破新的可能性。

這些團隊的共通點不在於領域雷同,而在於他們都正走在「從內容執行者轉為主體敘事者」的轉型路上。從青少年劇場、互動遊戲、到跨媒材策展與影像策展,不只是製作內容,更透過內容重新定義空間,改變主體與地方的關係。而文策院的角色,成為陪伴創作者走向策略升級與資本對接的關鍵加速器。

用內容陪伴世代並拓展地方,從文化深耕中走出主體聲音

影響・新劇場:從創作到共演打造一場屬於青少年的生命對話

「我們一直把戲劇當成社會推進的媒介」,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呂毅新說。這個深耕台南十五年的劇團,長年推動青少年劇場與兒童創意劇作計畫,讓孩子們從排練、創作到售票演出,完成一場屬於自己的「成年禮」。對團隊而言,劇場不只是表演的場域,更是一個跨世代對話與成長的空間。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不論是身障、弱勢或多元專長者——都能在這裡找到發聲的位置,而觀眾席上經常坐著三代同堂,共同見證一段段青春與生命的交會。

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呂毅新.jpg
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呂毅新
圖/ 文策院

然而,這樣的文化陪伴需要長期投入與穩定支持。呂毅新坦言,過去多仰賴政府補助,資源有限。文策院的加入,讓他們第一次能跨界連結科技與企業夥伴——從開發沉浸式公車劇場定目劇,到參與創業導向的工作坊,學會如何說服合作夥伴與投資人。「文策院幫我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他說。未來,劇團希望成為孩子們的「文化避風港」,讓劇場不只是一次演出,而是能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的場域。

稜鏡影像:用影像策展地方的生活與故事

同樣植根地方、但以影像為主要媒介的稜鏡影像,則選擇在屏東恆春開闢另一條路。導演林彥廷創立稜鏡影像多年,長期製作縣市政府與品牌的紀錄片與形象影片,但他始終希望不只是內容執行者,而是能以影像連結地方的敘事主體。近年,他們攜手紅氣球書屋與奧美廣告,展開名為「數位遊牧」的創新計畫:邀請創意工作者到恆春駐點,白天辦公、午後走入社區體驗潛水、生態與文化生活,創造地方新的流動與活力。

稜鏡影像導演林彥廷.jpg
稜鏡影像導演林彥廷
圖/ 文策院

原本帶有理想性與實驗性的計畫,也因文策院的支持逐步轉化為可行的商業模式。不僅協助團隊梳理策略與財務架構,也提供簡報訓練與展會媒合,讓林彥廷得以精準溝通計畫價值,爭取更多企業與政府資源。「從文化創作者的語言,轉換成跨產業聽得懂的語言,是文策院教會我們的事。」未來,稜鏡影像也計畫打造駐地空間,讓數位遊牧成為一種可持續的地方生活模式,並以影像與策展為載體,持續與社區對話,為地方創生注入新能量。

文化內容的商模升級,將創意轉化為產品與品牌

如果說前兩組團隊是以敘事與社會實踐為核心,那麼另一側的芒果遊戲與艸非火,則呈現出文化內容如何與市場、科技與模組化思維接軌的可能性。

芒果遊戲:讓城市歷史變成一場好玩的遊戲冒險

芒果遊戲執行長張麒威形容,他們的服務就像是一場城市版的「實境密室逃脫」。團隊以文化史料為基礎,將地方故事轉化為互動遊戲劇本,讓玩家在闖關過程中,不僅能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更能走讀城市歷史,完成一場半天或一日的深度導覽。這樣的模式不僅吸引一般遊客,也逐漸被旅行社與企業導入,用於團隊培訓與品牌活動。

芒果遊戲執行長張麒威.jpg
芒果遊戲執行長張麒威
圖/ 文策院

不過,當團隊面臨募資與投資評估的課題時,文策院成為關鍵的後盾。透過課程與資源引介,芒果遊戲得以更清楚地闡述自身的商業模式,並在與企業或投資人對話時找到切入點。文策院同時協助進行媒合,將團隊的文化價值與 ESG 趨勢連結,讓企業更願意展開合作。展望未來,芒果遊戲計畫深化「團隊訓練」服務。過去需要仰賴講師與觀察員蒐集的行為數據,未來將透過遊戲系統自動記錄並生成分析報告,模組化整個訓練流程。這不僅降低成本,也能擴大服務規模,讓實境遊戲不再只是文化體驗,更成為連結企業培訓與數位學習的重要平台。

艸非火:從接案到創IP,藝術團隊的營運轉型之路

艸非火工作室自2019年起,以藝術家身份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策劃五年龍崎光節《空山祭》,並逐步累積跨領域創作能量。從臺南《府城300》視覺統籌,到田馥甄演唱會舞台設計、日本六本木藝術夜裝置創作,團隊持續嘗試透過光影與空間敘事,打造兼具在地文化與國際視野的體驗。

右為艸非火共同創辦人辛綺.jpg
右為艸非火共同創辦人辛綺
圖/ 文策院

然而,五年《空山祭》的歷程也讓團隊意識到標案模式的侷限。共同創辦人辛綺期許能持續突破藝術展覽,打造專屬於艸非火的新IP,並嘗試跳脫以往「接案執行」的角色,轉向自主品牌的長期經營。這正是文策院協助的切入點,除提供課程與展會資源,讓艸非火能直接接觸企業、科技團隊與潛在投資者,也在財務管理、募資規劃上給予專業引導,讓團隊學習如何運用數據與資本,開拓更具永續性的營運模式。辛綺也透露,接下來艸非火計畫以臺南為起點,發展屬於自己的策展品牌,甚至串聯更大範圍的自然地景,打造跨越藝術、科技與社會議題的全新展演,邁向一條更自主、也更具影響力的文化創新之路。

文策院不是資源的終點,而是進化的起點

從表演藝術到影像、從沉浸式策展到遊戲,文化內容的邊界正被不斷拓寬。當創作者不再只是敘事的執行者,而開始設計體驗、打造系統、經營品牌,文化創業就不再只是理念,而是具體可行的實踐路徑。這條路上,文策院除了是資源的提供者,更是文化創業者的策略夥伴與轉譯引擎。協助團隊釐清定位、打開市場、媒合資本,讓文化的語言能與跨產業對話,讓創意有機會走進更大的世界。透過政策引導與實踐陪伴,文策院與文化創業者正在攜手打造一個不斷擴張、持續生成的文化內容生態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