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世家創辦人揭秘:一個孫東寶洗碗工,如何當上連鎖牛排霸主?
貴族世家創辦人揭秘:一個孫東寶洗碗工,如何當上連鎖牛排霸主?

他從一個洗碗工起步,白手起家做到貴族世家董事長;林士欽與「牛排」的緣分,見證一個時代裡台灣人「愛拚才會贏」的故事。尤其近年因消費者需求轉變,林士欽更展現鄉下小孩在都市求生的轉型韌性。

號稱「貴族世家旗艦店」的「板新店」自7月9日開幕,至今來客絡繹不絕,訂位一席難求。

目前「貴族世家牛排」在全台總共有131間店,其中包含27間「貴族世家」、10間「貴族世家Mini」、87間「孫東寶」和7間「孫東寶Plus」。這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平價牛排品牌,鼎盛時期曾開出207間「貴族世家」,近幾年在市場高度競爭下正在尋求轉型,目前七成店面反而以孫東寶為主。

雖然店名家喻戶曉,然而,少有人知道背後創辦人林士欽是個白手起家的鄉下孩子。他與「牛排」的緣分,見證了一個時代之下,台灣人「愛拚才會贏」的故事。

「風頭水尾」的少年逆襲,從洗碗工到加盟主

林士欽今年62歲,出生自雲林台西,他說以前那是個「風頭水尾」的困苦之地,當地只有漁業和農業,大部份年輕人很小就北上打拚。

國中畢業以後,林士欽便獨自一人搭「野雞車」(非法大客車)北上,「坐了7個半小時,吐了好幾次。」

一到台北,他先在鐵工廠打工,一個月薪水1,200元,從下午4點半上到半夜12點半,與此同時還在夜校唸電工科。半年後,林士欽轉做水電工,但沒想到,剛畢業公司卻倒了。在親戚的介紹下,他來到「孫東寶」當洗碗工。

在過去,只有美軍吃得起牛排,但孫東寶於1976年以路邊攤的形式首創台式鐵板牛排——肉、蛋、麵在鐵盤上吱吱響、一份45元,讓普通百姓也吃得起牛排。

但洗碗工作才做了一個月,林士欽就被「提拔」。原來是孫東寶要展店,覺得林士欽不錯,讓他去當廚師,「我覺得很棒,但到了店裡才知道,只有我一個人,廚師是我、服務生是我、打掃工也是我。」

就這樣做了一年,林士欽去服兵役,回台北後決定自己創業,於是26歲的他,成了孫東寶的第一個加盟主,並一路開了12間店。

一怒改招牌,一病改體制:貴族世家兩大轉折

看似順風順水,但真正改變他與品牌命運的,是接下來的兩個轉折。

第一個轉折,1995年,林士欽從「孫東寶加盟主」變身「貴族世家創辦人」。

原因是,有其他加盟主在距離他不到50公尺的地方,新開了一間店,還硬比他便宜10元。林士欽向總部反映,不能只收錢、不控管加盟主的選址。

投訴沒有用,林士欽直接將「孫東寶」的招牌改成「貴族世家」。很快地,生意十分紅火。

但也因為此,林士欽遇到了事業的第二個轉折:貴族世家開了兩、三年後,他因操勞過度,患上猛爆性肝炎(急性肝衰竭)。

「醫生說我快掛了,那時候就只能休息。」就這樣,林士欽休息了半年,他也在此期間反思,「如果我再這樣做,賺得到也花不到。」

於是,林士欽決定將「貴族世家」改為加盟體系,自己全心全意經營中央廚房,以供給原物料作為獲利來源,但「選址」需經由總部評估。隨後快速展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租約到期」和「店面愈開愈大」兩大原因,也讓「貴族世家」迎來半衰期,開始重整店型。

斥資300萬買「孫東寶」商標,雙品牌卡位平價牛排市場

為什麼店會「愈開愈大」?因為加盟主都很拼,甚至有人引入軌道做旋轉壽司、請師傅現場做蛋糕,「不是我們規定要加,是加盟主自己一直加。」此外,「店面大」也成為品牌負擔,林士欽解釋,原因很簡單,坪數大的店很難找。

天帷企管顧問創辦人、餐飲展店顧問林剛羽觀察,「 平價牛排的市場體量微幅下滑,入局的品牌也在增加,競爭分食客群。」

在「貴族世家」縮減到120間店的時候,林士欽思考:「吃到飽」的經營模式已不符現代人吃飽也吃巧的飲食意識。正巧,遇到孫東寶有意出讓。

林士欽隨即與對方洽談,並以300萬買下「孫東寶」商標權。2015年,林士欽以「孫東寶台式牛排教父」重出江湖,從北到南,「(孫東寶)最多也是開到130幾家。」

前inline總經理、餐飲科技專家蕭至瑋認為,「普遍的缺工問題,讓大型餐廳難以維持足夠人力;而隨著單身人口增加,家庭用餐例減少,相較之下,孫東寶這類的餐飲模式更能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市場需求改變下,林士欽進一步推出「貴族世家mini」和「孫東寶plus」兩種店型,如今更是主推「貴族世家mini」,主打小坪數+簡化版的自助吧,轉型後的店型能否重振過去高峰,尚待市場檢驗。

真牛有「後台」,自有工廠囤上億原肉

在台灣,經營加盟體系有多種獲利模式,有一些業主獲利來自加盟金、有一些則賺原物料價差,貴族世家屬於後者。為了提高獲利,貴族世家自己經營肉品工廠。

林士欽說,「我們自己進貨,可以控制價錢。牛肉用量那麼大,我們庫存原肉要準備6個月以上,所以至少都有3、5億放在冰庫裡。哪一家(做牛排館的)有自己的工廠?」

林士欽對「牛肉」很「執著」。

其一,有人在社群媒體攻擊貴族世家賣「重組肉」,林士欽一氣之下將其告上法庭,結果對方沒吃過「貴族世家」,只是跟風亂寫。

見對方年紀小,林士欽便不再追究,但提出一個要求:「你去我們店裡消費一次,看是不是重組肉。」

其二,林士欽特別強調:「貴族世家賣的是牛排,不是自助吧。」

目前年營收大概在10億左右,但他自嘲只算小公司,因為這個曾經「風頭水尾」的地方出了不少和他一樣白手起家的大企業。為什麼?林士欽的答案是:「因為南部上來北部,你沒拼,你就沒機會。」

本文授權轉載自《天下學習|Cheers快樂工作人》

延伸閱讀:
屏東鄉間的隱形冠軍,來了就不想走!8年分紅近5億、子女補助讀到博士,外派還能「人生圓夢」

外派加薪最高一倍、年假30天起跳,還有兩份年終!「農業界台積電」用一粒粒種子賺170國世界財

員工離職率3%、前同事回鍋率30%!這間火鍋店怎麼熬出獨家「留才祕方」?

關鍵字: #餐飲市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