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AI產品打入中華職棒、台灣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PLG)、鏡電視,還把觸角伸到日本、泰國、越南、香港及新加坡等海外市場,更成功入選西班牙知名體育球會皇家馬德里的加速器,這是成立5年的新創超妡科技(妡音同新,下稱Spot)的成績單。
Spot提供一站式AI雲端媒體資料庫(AI Film Room)解決方案,其核心價值在於流程整合與AI快速剪輯,大幅簡化傳統媒體和運動賽事在影片內容拍攝、剪輯到入庫的繁瑣與耗時流程。
有趣的是,Spot團隊僅有5人,還從未對外募資過。「AI的變化太快了,不要過度投資可能對我們是比較穩健的做法。」Spot共同創辦人洪頎茗說,「小團隊可以做很多新的模式,我們要仔細思考每個客戶的需求,然後把產品做深,才可能跑在前面。」
抄截社群「快」流量,旁白、字幕難不倒
Spot是從運動賽事起家的,著重於精準捕捉關鍵時刻,包括自動偵測進球瞬間、精彩重播片段及其他重要情境。例如璞園領航猿球星盧峻翔切入上籃得分後,正式成為聯盟歷史得分王,這段影片經過Spot的AI技術配上旁白與字幕後,最快20秒就能放上PLG的社群媒體。
跨入媒體業則是Spot的新嘗試,因為兩者之間有個共同痛點:影音資料的整理與快速剪輯。
在傳統模式中,媒體的攝影師或工作者常常扛著體積龐大的攝影機,加上一個5G背包到現場,傳輸直播訊號回到中控室後,再透過導播器材、收音器材等各種硬體設備快速後製直播,或者將影片儲存至剪輯師的個人電腦,經過漫長的剪輯過程後,再將成品手動匯入媒體的影片庫中。這種高度依賴人工的流程不僅耗時費力、容易出錯,而且硬體設備的不便性也是個硬傷。
在短影音當道的時代,運動聯盟等不及這樣的處理速度,對於每天可能需要處理數百支影片的新聞媒體而言,更是不可接受。
「但是運動賽事數量有限,還有季節性問題,營收天花板不高,媒體對快速剪輯的需求卻是持續不間斷的,特別是在OpenAI技術剛問世,聲音轉文字等功能契合媒體需求時,這是一個進入媒體市場的契機。」洪頎茗解釋從運動賽事切入媒體業的原因。
那Spot怎麼解決?Spot將產品定位為一個雲端媒體資料庫(AI Film Room),將從拍攝到剪輯的功能整合到單一平台上,從直播、剪輯到保存,省去了人工檔案複製、轉檔等繁瑣步驟。
只要用手機進行錄影或直播,就會自動上傳到Spot的雲端媒體資料庫,除了具備影片庫存的功能,還有AI貼標籤、即時語音轉文字、自動生成摘要與剪輯等功能。新聞媒體方面,Spot的AI技術則主要用於自動化處理大量資訊、抓取重點與新聞裁切。
透過高度整合,Spot能將10人團隊的工作量縮減到3人,大幅提升媒體的工作效率,更能顯著降低營運成本,甚至省下龐大的基礎設施預算。「我們提供的更像是一個基礎建設,而不僅僅是SaaS工具。」Spot商務長陳冠宇補充。
不學Adobe全面撒網,鎖定小眾深度經營
不過正如洪頎茗所言,AI變化非常快,Spot僅憑AI立足的話,優勢何在?
他表示,這些功能的確並非只有Spot能做到,所以關鍵是提供無縫且便利的體驗,也就是在盡量不改變流程、器材的情況下讓客戶使用Spot。但這相當不容易,因為Spot的AI對人力安排的衝擊非常直接。
由於影音拍攝、直播與剪輯本就是「勞力密集」工作,需要頻繁地臨時調度人力到現場,因此無論是運動聯盟還是媒體,都已經安排大量人力在其中,如果直接導入Spot,企業管理者往往會對於無法派工的人力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
面對這些挑戰,Spot採取了多重策略: 首先,他們鎖定尚未擁有大量媒體人力或剛成立新影音部門的客戶 ,因為那些還沒聘請大量人力或剛要發展新影音事業部門的企業,更能以開放態度導入新工具。例如在日本某個大型運動媒體中,其影音部門僅有5、6人,使得溝通和導入工作變得相對容易。
其次, Spot採取深度貼近企業的合作模式,而非簡單銷售軟體。
洪頎茗解釋,他們不會像設計軟體Adobe一樣丟一套軟體讓客戶自行摸索,而是把自己變成使用者,深入理解客戶的工作流程,將Spot的產品融入其中,解決最實際的問題。陳冠宇補充,他們會觀察多個客戶的需求,找出共通的情境進行產品迭代,而不是做純粹的客製化開發,以確保產品的可擴展性。
在台灣步入穩定成長之際,Spot已瞄準海外市場,雖然最初理想是專攻日本,因為其運動市場成熟且與台灣喜好相似,但因日本客戶導入速度較慢,他們隨後轉向多市場試點,包括泰國、越南、香港、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地。
洪頎茗笑稱,雖然經營中的海外市場看起來很多,但每個地方的主要媒體和賽事數量不超過5個,因此實際上仍在團隊可控的範圍內。
這也凸顯了Spot另個獨特之處:他們至今仍是一支由5名正職員工組成的小型團隊,且尚未對外募資。
洪頎茗解釋,這是Spot在AI時代下的刻意選擇,「追求成長很重要,但真正有意義的是成長本身而非數字。只看數字的時候,你可能會去為了它做很多無意義的事情,變成無意義的擴張。」
換句話說,「做深」每個客戶,而非盲目追求數量,是Spot當前的核心。「我認為AI會在某個時間點巨變,這時就是小新創殺出的時候,所以我們要保持彈性,先維護留存率與客戶,階段性擴張,才能重圍市場贏家。」洪頎茗說。
超妡科技(Spot)
- 共同創辦人:洪頎茗、施冠廷
- 產品/技術:一站式AI雲端媒體資料庫
- 營收:年經常性收入約新台幣2,100萬元,尚未對外募資
延伸閱讀:「因為AI,募資A輪門檻已經高了10倍!」矽谷創投第一線解惑:AI泡沫是真的嗎?
創業不再是科技巨頭專利!AI讓單人獨角獸將誕生,能像經營YouTube一樣普及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