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手機「凸眼怪」!MetaOptics用奈米級「超穎透鏡」,改寫智慧裝置的光學未來!
告別手機「凸眼怪」!MetaOptics用奈米級「超穎透鏡」,改寫智慧裝置的光學未來!

近來,來自新加坡的新創MetaOptics Ltd可謂是喜事連連。先是今年9月在新加坡交易所凱利板上市,首日股價便大漲25%,市值更在一個月內迅速突破1.1億新幣;接著又在10月遠征台灣,參與2025亞洲創新盃,並奪下「最佳創新獎」。

MetaOptics究竟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受到廣大注目?

超穎透鏡取代傳統笨重鏡頭,掀光學革命

MetaOptics的核心技術,是利用半導體製程在12吋玻璃晶圓上,製造超穎透鏡(Meta Lens)。所謂超穎透鏡,是利用表面上微小的柱狀結構,來操控光線的路徑和速度,即使沒有傳統鏡片的折射,也能完成聚焦成像。而這種超薄平面光學元件,能取代傳統笨重的多層鏡頭,大幅減少體積和重量,讓手機告別「凸眼怪」。

MetaOptics Ltd共同創辦人暨副執行長蔡昊澎強調,傳統手機的鏡頭模組需要多層透鏡堆疊,鏡頭厚度大約為9毫米,容易凸出機身,「但MetaOptics的超穎透鏡,相機堆疊厚度可以減少4到5毫米,能徹底解決美觀和設計上的問題,而且以後未必一定是圓形,反而能配合裝置需求調整形狀,所以被視為手機、感測器與穿戴裝置中下一代的光學解決方案。」

MetaOptics Ltd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章金(Mark Thng)進一步解釋,超穎透鏡可以使用電子束微影、DUV(深紫外光)微影或奈米壓印等技術來製造,並搭配矽、二氧化鈦等材料。但MetaOptics選擇在12吋的玻璃基板上,使用DUV曝光和乾蝕刻的方式,「我們成功刻印出數十億個很微小的奈米柱,優於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奈米壓印技術。壓印是很難達成小於120奈米又垂直穩定的結構。」

此外,在將半導體製造工藝引入光學元件生產之餘,MetaOptics還具備「一條龍」的能力,能提供從設計到交付的完整解決方案。蔡昊澎指出,團隊設計、模擬出超穎透鏡後,能快速製作、少量生產,用於快速驗證設計,「我們涵蓋了超穎透鏡價值鏈的所有環節,所以被稱為『世界最垂直』的平面透鏡公司。」

令人驚訝的是,在上市前,MetaOptics僅有三名成員,即便上市後,目前也僅有五位同仁,「但我們的團隊背景堅實。」程章金過去曾擔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顧問,曾協助研究局投入奈米光學與超構材料研究,在耕耘過程中,隨著超穎透鏡製程逐漸成熟,才帶領團隊創立MetaOptics;具備工程和企業管理背景的蔡昊澎(Aloysius Chua),甚至曾在新加坡武裝部隊擔任突擊隊員,具備在高壓環境下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財務長Chu Wee Liat曾待過淡馬錫子公司的投資部門,負責管理上億美元的併購,問他為什麼甘願辭去高薪職位,加入MetaOptics?「我堅信,我們會是下一個『獨角獸』!」

結盟台灣供應鏈,布局共封裝光學、可調式超穎透鏡

程章金深知,台灣擁有強大的半導體供應鏈,因此未來,MetaOptics一方面積極與台灣合作,期望有更多資源、資金的鏈結。包括第一台直寫式雷射光刻設備已運抵台灣,以便與夥伴品頡奈米科技,共同進入晶片共封裝光學(Co-Packaged Optics,CPO)領域;同時,MetaOptics積極與工研院、AI公司交流,投入非接觸式指紋識別、手勢識別等解決方案的研發,「台灣是全球晶片和半導體前端供應鏈的中心,產業對半導體工藝非常熟悉,我們做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多做解釋,就能獲得共鳴。」之後MetaOptics還計劃在台灣建立小型生產基地,以充分利用台灣成熟的供應鏈。

另外,MetaOptics也正致力投入可調式超穎透鏡的研發,主要是透過在金屬上施加電流,以調整反射率達到遠近調焦,等於用一顆「活的」透鏡,取代手機後置的四到五顆「死的」堆疊鏡頭,「我們非常看好超穎透鏡在智慧型手機、智慧眼鏡、AR與VR設備和電動車等領域的應用。」程章金期待,MetaOptics能將半導體製程的精密和效率,全面帶入光學元件的製造,真正開創一個「單鏡頭」取代「多鏡頭」的輕薄智慧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