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理到行動:2025能源週與淨零永續展-能源實驗室揭開企業永續轉型的數位方程式
從治理到行動:2025能源週與淨零永續展-能源實驗室揭開企業永續轉型的數位方程式

2025年10月29日至31日登場的Energy Lab能源實驗室,以「永續治理 × 能源轉型」為主題,聚焦如何讓企業在政策要求與市場變化下,把永續從口號轉為日常營運的決策行動。今年由外貿協會主辦,活動不僅延續Energy Taiwan的基礎,更以「實驗室」形式打造出一個結合策略、工具與案例的實作場域,讓參與者在三天中看見從理念到落地的完整轉型路徑。

從政策到治理:能源轉型的起點在行動

能源實驗室由貿協鄧之誠處長代表開場。
能源實驗室由貿協鄧之誠處長代表開場。
圖/ TAITRA

本次活動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鄧之誠處長以「從理解到行動」的角度揭開序幕。他指出,隨著歐盟CBAM試行與RE100加速推進,能源治理已成為企業的競爭基礎,而非僅僅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附屬議題。「企業不再只是被動因應,而要主動整合供應鏈,把減碳、用能與治理能力變成市場競爭力的一部分。」他強調Energy Lab不只是講堂,而是一場讓企業「演練決策、驗證落地」的轉型實驗。

開幕後的「趨勢講座:淨零新現實」由四位講者接續登場。BSI英國標準協會企業服務部經理葉建宏以國際標準為開場,解析ISO IFRS如何成為企業溝通的共同語言;工研院研究經理林沅蓁說明《氣候變遷因應法》與碳費上路後,能源責任制度化如何影響企業治理節奏;安永台灣 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審計服務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以產業視角強調數據管理與轉型計畫的重要,呼籲以策略化方式強化競爭力;七號演算整合執行長沈秉文則分享 GS300系統結合IoT與ERP的碳排管理應用,示範企業如何以數位工具回應CBAM與SBTi 要求。

從產業現場出發:儲能與綠電交易的雙軌新生態

KPMG安侯永續協理董育慈及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協理劉曉瑾提供現場企業諮詢交流服務。
KPMG安侯永續協理董育慈及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協理劉曉瑾提供現場企業諮詢交流服務。
圖/ TAITRA

第二天以「從策略啟動到工具落地」為主軸,從治理思維延伸到企業實踐,帶出永續經營的具體行動。上午場「永續啟動,策略對齊再前」由KPMG安侯永續協理董育慈開場,分享企業如何在內部建立永續心法,以風險管理與數據治理為核心,協助決策者將永續融入日常管理流程。接續由遠東新世紀副總經理沙益民以「智創循環」為題,揭示企業如何透過再生材料與智慧製程驅動循環經濟,展現製造業在減碳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的實戰經驗。壓軸登場的美科實業簡秀芬副總則以「頭皮品牌的淨零永續旅程」為案例,分享企業如何從碳盤查到取得PAS2060、ISO14068-1認證,並在2024年達成碳中和,成為台灣B型企業中的永續代表。

下午場「永續實作,工具選對能落地」則回到轉型的操作層面。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協理劉曉瑾從顧問經驗出發,解析如何選用碳管理與揭露工具,協助企業快速建立內部永續數據系統;安葆國際實業李昱慶主任則以實際專案為例,說明企業如何藉由能源監測與AI分析平台優化生產流程,從「量測」到「決策」實現減碳成效。第二天的討論主題更貼近企業日常現場,讓治理策略與技術導入形成完整的「永續行動鏈」,也為第三天聚焦氫能與新創的跨界論壇奠定基礎。

從技術導入到管理創新:讓永續成為可被量化的營運力

加拿大氫能協會會長Dr. David Benjamin Billedeau與林德集團全球商業化總監J
加拿大氫能協會會長Dr. David Benjamin Billedeau與林德集團全球商業化總監Joachim von Schéele為活動奠定國際視野高度。
圖/ TAITRA

第三天議程聚焦「技術落地:從治理到實作」,從氫能應用到分散式能源,再到綠電共享,完整串聯了能源轉型的終端行動力。上午以「永續佈局,氫能導入有依據」為題,邀請加拿大氫能協會會長Dr. David Benjamin Billedeau分享全球氫能發展趨勢與政策配套,指出氫能不僅是減碳技術,更是支撐工業與交通轉型的能源重點。隨後,林德集團全球商業化總監Joachim von Schéele以國際案例說明氫能在鋼鐵、化工與運輸產業的實際應用,並強調「氫能經濟」的關鍵在於跨界協作與長期基礎建設投入。

下午場「永續應用,解方落地有路徑」回到產業現場的實際操作。台普威能源總經理馮浩翔分享分散式電網下儲能的角色轉變,指出企業導入儲能不單純只是備援,更是電力管理的智慧中樞。源綠科技總經理王坤池則提出創新的儲能解方,透過AI與雲端系統進行即時調度,讓再生能源能穩定併網並提升經濟效益。壓軸登場的陽光伏特家策略長柯建佑以「太陽能共享,綠電零門檻」為題,展示平台如何整合用戶端綠電需求與電廠供給,推動「綠電服務化」新商模。

從政策導向到產業實作,第三天的Energy Lab展現了能源轉型的方向:氫能成為新興能源的戰略支柱,而儲能與綠電平台則構築出數位驅動的低碳基礎建設。整體議程回應了前兩日的政策與策略脈絡,也讓「永續轉型」走進產業現場與日常營運,讓能源創新成為台灣邁向淨零的行動力量。

從政策到技術,從產業到企業,今年的Energy Lab能源實驗室展現出一個明確訊號:能源治理已不再是單一部門的工作,而是整體經營策略的核心。如同鄧處長提到,台灣企業的挑戰不在於缺乏技術,而在於如何讓創新變成日常。「當每家公司都能把每一度電、每一次用能決策都視為治理的一部分,轉型就會自然發生。」

今年的Energy Lab能源實驗室提供的是一套可複製的轉型新做法,讓企業不只聽趨勢,還能把方法帶回去做;不只看工具,也能在現場驗證成果。當政策、產業與治理機制被串起來,能源轉型便不再停留在概念,而是走進場域、落在每天的營運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