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正式在台北士林啟用美國以外最大AI基礎建設硬體研發中心。新中心以永續為核心,設於全台首座綠色商辦大樓,未來將匯聚全球AI軟硬體工程師共同投入研發。Google Cloud平台研發總經理摩爾(Greg Moore)表示,中心所開發與測試的技術,將陸續部署至Google全球各地的資料中心與AI基礎設施。
綠建築加持:新中心年耗能減12%、用水量降46%
Google今年持續擴大在台投資,繼在新北板橋啟用第2棟硬體研發大樓後,位於台北士林的全球第2大人工智慧(AI) 基礎建設硬體研發中心也於11月20日正式揭牌。
新辦公室設於士林「CAAM 承德 168」,該大樓取得LEED v4 CS白金級認證,是台灣首座取得此級別的商辦。建築結合綠建築與商業效益,吸引Google進駐並租下12至20樓作為雲端與AI基礎建設研發及辦公空間。
Google指出,新中心在綠建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能源與用水效率,預計可減少約12%年度能耗、節省46%用水量;營建工程上也有73%的廢棄物透過回收或其他方式再利用,而非掩埋處理。
新辦公室象徵也Google對台灣長達十年的承諾。摩爾表示,自2013年在彰化設立亞太首座資料中心以來,Google持續投入多條海底電纜建設,強化區域通訊網路;在永續方面,也積極布局台灣再生能源,先後簽署太陽能、離岸風電與地熱的購電協議,並讓彰化資料中心實現100%使用工業用水。
談及AI,Google Cloud全球平台基礎建設研發副總裁Aamer Mahmood表示,AI對世界的影響可比擬行動裝置時代的變革。Google期望Gemini能在具韌性、可擴展且安全的基礎建設上持續創新,而這需要硬體、軟體與供應鏈的緊密合作。
他強調,台灣具備獨特的產業生態系,不僅擁有AI硬體與軟體開發能量,也具備基礎建設所需的人才與技術,距離供應鏈團隊、國際級合作夥伴與彰化資料中心皆僅需數小時通勤。這項近距離優勢,使台灣團隊更具競爭力,專案開發速度更可縮短約40%。
AC/DC電源測試室曝光,雙向回收系統可回送多餘電力
Google士林研發中心設有十餘間實驗室,吸引超過40個國籍的AI軟硬體人才進駐,現有員工約百人。摩爾指出,該中心將成為Google下一代AI硬體的測試、驗證與優化基地,相關成果未來將部署至全球各地的AI資料中心與基礎設施。
此次Google也首度展示交流電(AC)/直流電(DC)電源測試研究室。Google表示,研究室除了與供應商共同打造測試設備,還導入「雙向電源回收系統」,可將多餘電力回送電網,電力回收效率高達80%,有效降低能源浪費與散熱需求。
台美Google研發中心實驗室的測試技術與配置大致相同,差異主要來自場地規模,而設立專屬測試環境為必要措施。Google表示,資料中心運作方式並不公開,必須在專有條件下進行、供應商無法複製,需要透過內部實驗室測試並優化GPU(繪圖處理器)、TPU(張量處理器)等硬體,確保最終能部署到Google的AI資料中心。
Google在2020年初決定於台灣設立研發中心,團隊規模迄今已成長3倍。摩爾指出,雲端基礎建設涵蓋電源、機櫃、儲存與伺服器等多項領域,工程師將在此進行電力、散熱等各類測試。未來在永續面向上,團隊也會持續探索新材料與永續機會以降低能耗。
本文授權轉載自RECCESS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