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準備,專業效能,突破自我,用行動讓世界更美好。」這句話不僅是歐都納董事長程鯤的期許,更是這家長期專注戶外用品公司,在面對全球淨零浪潮時所展現的實際行動力。歐都納始終以戶外用品為本業,強調功能、品質與責任並重,如今面對全球淨零浪潮,這句理念更被轉化為具體行動,推動企業在製程、材料與供應鏈上全面升級,以更積極、更踏實的方式回應永續轉型的挑戰。
50年運動品牌 啟動系統化減碳升級
創立於1975年的歐都納,今年邁入第50週年,為全面推動減碳的升級,攜手十家供應鏈夥伴共同參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計畫」,並打造出一套具示範性的發泡製程低碳轉型解方。
攜手十家供應鏈 共啟製造低碳轉型行動
歐都納鏈連供應鏈的低碳製程行動,從原料替代、能源效率、設備升級到製程優化與餘料再利用,全面展開:原料端與群將科技、朝盛塑膠合作,將回收料穩定導入生產並壓出再製,降低對原生塑料的依賴;能源與設備部分,鉅林企業強化鍋爐管線效能,帝昇工業完成模具與設備升級,有效降低耗能與提升產能;在裁切環節,聯呈工業導入CNC精密裁切,提升板材利用率;而在餘料循環與商品化方面,和鋒、祐振、利鼎豐等公司協力,再製成扣具、零件與發泡材料,賦予廢料新價值;另外還有志偉紙器則優化包裝與物流批量,減少運輸碳排,以及逸驊織帶導入再生紗線,用於產品織帶生產。
這場跨廠協作不只是技術串聯,更是一場「從原料到產品、從製程到物流」的低碳共創,讓中小企業在淨零浪潮中不再單打獨鬥,而是一起攜手打造兼具環保效益與產業韌性的製造鏈。
聯呈工業經理張克群表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新設備,能夠同時處理不同材質與厚度的發泡板」,傳統沖壓機只能單一模具、單一料性操作,不僅效率低、耗料高,還產生大量邊角料,而與歐都納攜手開發 CNC 垂直式自動切割設備,透過電腦智慧排版,能在一次切割中同時加工多件產品,大幅提升板材利用率,並讓邊角料減少約25%,相當於每月減碳25噸。
透過供應鏈協同升級,歐都納進一步鞏固發泡製程的永續基礎,並建立可複製的低碳製造體系示範模式。董事長程鯤認為最有成就感的是「我們的合作廠商,不管是小型、中小型或是微型企業,大家一起動起來。」,他也認為,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以大帶小」專案,短期內成效或許尚未完全展現,但當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後回頭檢視,將能看見整個產業生態系在減碳與永續上的深遠變化。
從製程改善到產業共好,持續推動永續影響力
未來,歐都納將持續擴大再生材料的應用,推動餘料再商品化設計,也希望加深消費市場對永續產品的認同。從產品設計、製程創新到產業合作,持續把每一件商品都做成具有環保價值的作品,為台灣製造的低碳轉型提供一個可實踐的示範。同時,歐都納也將推動「無痕山林」、「海廢再製」與「自有循環材料系統」,提高再生資源佔比,而服飾線更走向「單一材質」設計,從布料到鈕扣、縫線都能回收再生,董事長程鯤強調:「我們將持續精進 GRS( 國際回收標準)認證與再生料比重,讓產品與國際接軌,讓永續信念真正落實在每一次消費選擇中。」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