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讓零售業更容易提供創新服務
Internet讓零售業更容易提供創新服務
1999.10.01 | 人物

網際網路只能讓你買電腦嗎?當然不是。一九九八年,美國人花了50億美元在網路上購買他們的聖誕禮物,急煞了那些賣玩具、賣衣服、賣娛樂生活用品的大零售商們。
根據《Forrest Research》的研究指出,美國線上購物人數的年成長率已經高達60%;一九九八年全年線上購物零售量估計是130億美元,預計二○○三年,美國消費者將創造出1080億美元的線上購物市場。
於是你看到了著名的零售商品牌如Sears、GAP、Kmart、玩具反斗城……,都開始認真投注於他們的網路政策。
網際網路線上銷售,能更迅速容易地蒐集充分的客戶資料,讓網站經營者能針對單一客戶做個人化服務與行銷,輕易完成傳統零售商難以達到的境界;而線上購物縮減供應鏈流程、節省成本,以低價為訴求的策略,也讓傳統大零售商深感威脅。
在美國,許多大零售商開始轉型,有些在實體店面裡擺上連接上網的公用資訊電腦亭(Kiosk),延展銷售範圍;有些開始進行多管道銷售,以創業的精神重新思考線上購物的布局。他們試圖結合實體與虛擬通路,試圖找出未來的新零售模式。
IBM全球零售事業群行銷副總裁Jim Green,從事零售業電子化解決方案的推廣超過十年,目前正在推行零售業的電子商務方案,在專訪中提出他對零售業轉型的觀察,以及網路帶來的新機會與新挑戰。

Q: 根據統計,去年美國人花了50億美金在網路上購買他們的聖誕禮物,傳統零售商對網路這個新競爭環境有什麼反應嗎?
A: 他們有的很害怕,有的覺得這是一個太好的機會,可為他們創造新的營收來源。
根據我和許多零售商總裁及行銷人員接觸的經驗發現,不論他們是害怕或是想要抓住這個機會,每個人都覺得是必須對網際網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網際網路對零售商帶來的衝擊,來自兩方面:對中小型零售商而言,網際網路為他們帶來在市場競爭的機會,不限於本地市場,更能比較容易的做到全球市場。
過去如果你想在零售產業創業,你必須先想到擴充實體店面的資源和資金,對許多人而言,進入門檻是高的,而網際網路的確降低了進入障礙。
網際網路為零售業帶來的第二個衝擊是,它使得回應顧客需求的方法,有了更多可能。
傳統零售業者的角色,不外乎是買入產品,然後想辦法把產品推銷給消費者。現在的消費者比以往更聰明、更成熟,也更重視真正的價值。他們很容易在任何店裡買到他們所需要的產品,所以零售商的重點是,如何讓自己的服務跟其他商家有所差異。
而網際網路提供了獨特的機會,讓零售商得以用較低的成本,提供差異化服務。舉例來說,美國銷售戶外娛樂設施的零售商REI(Recreational Equipment Inc.),他們和相關的企業如租車公司、旅行社、各種旅遊專業經營者聯盟,建立起互通的網路。REI或許只賣露營用具,但是他們的客戶需要的不止於此,他們可能露營的時候也希望有獨木舟之旅,他們要登山、要飛機票等等,他們需要一次購足的服務,而REI便透過策略結盟的網路,提供給客戶關於旅遊的「整體解決方案」。
過去如果沒有網路,提供這樣的服務會是非常昂貴的,但是有了Internet,非常容易做異業整合,也容易做各式各樣的搭售。
所以除了降低門檻之外,Internet也讓零售業者更容易提供各式各樣的創新服務。

Q: 你曾提到電子商務會改變零售業的工作流程和方式,你可以闡述一下這個概念嗎?
A: 沒錯。以物流和通路為例,通常傳統零售商會從供應商買下幾卡車的貨物,這些貨物會送到倉庫或物流中心,然後他們會將這些貨品送到各個零售點。這一路他們都要處理大量的產品。
而網際網路改變了這一切。過去零售商把貨物運輸到店面裡,客戶走進去,從中選取自己想要的。現在假如你透過網路下單購物,你要主動選取一兩種產品,零售商必須隨時符合你的需求。這種個人化的、小量的需求,會改變所有物流管理。
假如零售商要進入網際網路事業,他們必須重新思考整個物流和運籌管理的過程。
很多零售商同時有商店和網站,他們的物流體系必須能同時支持傳統商店和網路購物的需求。網路購物是廿四小時,他們便要有午夜、廿四小時的遞送服務。
如果你的網路客戶想在實體商店退貨,你也必須要有那樣的機制可以滿足客戶的需要。作為一個零售業者,不論消費者用任何管道購物,都應該提供給他同樣的服務和待遇。
但是大部分的零售業者不能做到這件事,因為他們通常把不同管道的客戶資料庫分開管理,這個新需求使他們必須重新改造流程,使得所有客戶資料庫能整合,而這只是物流管理的一部分。

Q: 在網際網路的世代理,什麼是零售業者未來的模式?
A: 我們認為,未來真正的改變在三個層面: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及重視忠誠度及運作的零售模式(anytime, anywhere, retailing loyality and operation)。
未來的零售業者,將會在這三個層面都要利用到網際網路。
他們要能建立完整的客戶資料,並且隨時用於行銷並提供個別化服務;他們要能利用網路技術的基礎,多管道的蒐集客戶資料;他們會從網站、店面,甚至從行動電話的管道進行銷售。
從運作的層面來看,他們會進行更多的異業結盟,所以他們會成為「客戶的代理商(the agent of the customer)」,而不再是「供應商的代理商」,他們不只是把產品推銷出去,他們要能夠蒐集詳細的客戶資料,所以他們能提供一對一的客戶服務。零售業者必須要能在這方面多加創新。
未來一定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運作模式(business model),但是共通的原則是,你必須要使用網際網路,創造更多價值與服務。

Q: 你認為純粹的網路商店會取代實體商店嗎?
A: 不會。因為我不認為消費者會讓這件事發生。
即使我多麼喜歡瀏覽網路,多麼希望透過網路知道更多關於產品的一切細節,但是,我仍然希望能在店裡摸一摸,感受一下這是個什麼樣的產品。
我認為未來的消費者同時需要兩者。所以未來的零售業者,會是多管道銷售的形態。能滿足客戶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的購物需求。
實體商店的存在形態會有些改變。店面或許會變成一個行銷活動的所在。店面會增加更多的娛樂項目,讓消費者體驗一種感受,實體商店會變成以行銷或娛樂為目的,而不是以純粹銷售商品為目的。
像Sony展示中心,強調的是未來科技的變化和可能性,大於強調它的單項產品。店面的未來會成為大型的廣告展場。

Q: 根據你的經驗,傳統零售商面臨網際網路時代轉型的挑戰和困難為何?
A: 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會是如何整合。對很多傳統的零售商而言,做個網站把資訊放進去是容易的,比較困難的是,如何透過網站進行交易,把網站當作一種新事業來經營。更難的是,如何重新改造銷售背後的運籌、物流管理。

Q: 有沒有將實體商店與網路銷售整合比較好的例子?
A: 在美國銷售青年流行服飾的連鎖店「GAP」,在店面裡提供「網站座椅(web chair)」,在商店裡的每一層樓都有一台電腦終端機,你可以坐在電腦前面上網瀏覽這家店裡和所有其他連鎖店裡的產品。這和你在家上網購物所得到的資訊是一樣的。
為什麼他們這樣做呢?一方面使得客戶漸漸熟悉網路的形態和銷售,另一方面,透過連線,他們可以延伸銷售。如果客戶在這家店面找不到適合他的衣服,他可以上網察看其他同品牌的連鎖店是否有更符合需要的產品,在店面上網訂購,GAP就會把產品直接送到消費者家門口。
這是客戶和業者提供更多互動的好例子。

Q: 你認為傳統零售業者走入電子商務的關鍵成功因素是什麼?
A: 提早,而且積極進入。我的建議是,要以創業家的精神進入,就像Nike的廣告詞:「Just do it」,盡快開始,並從做中學習。
因為在網際網路事業裡,沒有可以預測的結果,這個領域時時在改變,所以你必須趕快開始,試著盡快嘗試熟悉新科技,了解它將如何改變你的事業範圍。

Q: 在台灣從事線上購物,經常遭遇一種質疑:台灣地狹人稠,走到哪裡都有商場和便利商店,購物非常方便,在這樣的環境下,線上購物還會有機會嗎?
A: 我住在紐約,一個和台北一樣擁擠的城市,你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買到東西。但是我仍然會透過網路購物。因為我每天工作15小時,我沒有時間去逛街,如果我有空閒的週末,我希望能去吃點好的,到沙灘休息一下。你總是希望在這樣時間緊湊的情況下,購物能有不同的形式和選擇。重點是,你希望有選擇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紐約的網路購物成長也非常快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台灣設計展已自10/10起正式開展,展期至10/26於彰化市、鹿港鎮、田中鎮及田尾鄉等地開展,其中將設計手法運用在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亦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核心。設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的《圓未來之行》,以清晰脈絡梳理彰化的城市發展,並將彰化縣政府當前如何以均衡及複合的設計,將城市規劃中的「交通」、「建設」、「生活」三面向呈現進行中與已完成的政策成果,並透過互動裝置與參與機制,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展場,觀看這些政策如何以設計的語彙被轉譯為可理解、可感受、可參與的日常溝通。

交通路網連結城市脈動,居民日常與幸福共行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縫線,是均衡發展的骨幹,路網密密織入、層層堆疊,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串成同一張布面。於《圓未來之行》的「轉譯之間」,我們以交通破題——〈彰化交通脈絡透視圖〉以多層透明壓克力承載各級路網,透過疊印與透視產生視差,清楚呈現城市交通的經緯關係與節點密度;〈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則以光為媒介投影於城市模型,演繹彰化未來的重要軌道規劃與重點核心發展區域的建設願景,沿著大埔截水溝的堤岸風景前行,輔以東西南北向的完善路網,八大生活圈的樞紐轉運站串起城鄉間的交通脈絡,引擎發動,感受彰化這座「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節奏與脈動。

彰化1013_2
〈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以光雕投影演繹彰化的未來規劃。
圖/ 彰化縣政府

建築與空間疊加複合,跨齡共生,城市共享

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新生與既有的空間疊加再生,乘載著居民歷史記憶的老屋經過修繕,化身文創基地、創業場域與周邊社群連結,〈時光新生所〉記錄著重獲新生的老屋翻開世代新頁的重要時刻。

彰化1013_3
〈時光新生所〉透過翻牌互動比對老屋今昔差異,喚醒封存的時光。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隨著城市蓬勃成長,為能回應隨之增加的跨世代居住需求,〈宜居共築所〉展示共居的設計實驗成果,伸港基地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回應居住正義、社區韌性等多重城市課題,也讓彰化青年可安心回鄉成家。

彰化1013_4.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全國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在新生的城市建築中隱藏著許多設計巧思,〈未來綠學園〉邀請民眾以擴增實境方式探索鹿江國際中小學這座綠建築的永續設計,校園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教材;〈無形設計所〉則透過電控薄膜揭開日常表象下的設計智慧,鹿港洛津國小的操場、地下停車場身兼蓄洪池機能,同時承擔運動、停車與防洪安全三重角色,風雨時成為守護社區的暗線,平日則回到居民的生活日常。

宜居生活源自安心信賴,健康照護與共融設施完備,滿足全齡需求

生活的幸福感,來自各世代都能感到被照顧、被守護的安心與自在。〈全齡照護網〉以大型 LED 牆面呈現全國首創的長照大樓,將托嬰、長照與社會福利整合為一體,成為在地支持網絡的核心據點,也成為最貼近民眾需求的務實設計成果。〈活力共享場〉把運動帶回日常,呼應彰化「八大生活圈運動館」計畫,邀請觀展者當場伸展、啟動身體;各地共融公園則以「共融遊戲」回應跨齡需求,透過無障礙動線與共融遊具,包容不同能力與世代,在〈無界共融園〉票選最期待的共融遊戲場主題,邀請民眾攜手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共融新天地。

彰化1013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整合式長照大樓提供各年齡層的完善照護服務。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到《圓未來之行》一同書寫新彰化的現在進行式

民眾是主詞,是這座城市的主角,既感受也形塑城市;交通作為連接詞,串起人與城市,連接起可能性;建築是名詞,乘載各式機能,讓各種需求的滿足具備指向的所在;而生活化為形容詞,傳承著文化底蘊,透露著溫暖照護與人情味。至於動詞,正是此刻我們發生的行動。

彰化1013_6.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訪《圓未來之行》,欣賞彰化三百年的城市紋理。
圖/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是一個正在被書寫的長句,此刻的每一次到訪、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她強調,《圓未來之行》不僅是一場體驗活動,更象徵著縣府與民眾攜手共創城市願景的過程,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書寫屬於彰化的未來篇章。
展覽資訊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