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快的PC,比不上整合得好的新家電
跑得快的PC,比不上整合得好的新家電
1999.08.01 | 人物

Q: 面對後個人電腦時代和網際網路帶來的衝擊,許多半導體公司都自我調整,像德州儀器就專攻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產品,把無關的國防事業和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廠賣掉,英特爾則擴大金額投資新公司。你們的因應之道呢?
A: 國家半導體看到的機會,在於資訊家電(Infor-mation Appliance)的興起。我們已將重心從生產個人電腦的微處理器,轉為生產資訊家電的微處理器。個人電腦產業已太成熟,成長空間有限,但是各式各樣功能簡便、使用容易的資訊產品,將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部分。

Q: 在這個策略下,你們打算怎麼做?
A: 首先,我們專心開發適合資訊家電的微處理器。資訊家電和個人電腦很不一樣,它需要的不是速度很快的微處理器,而是把好幾個功能整合在微處理器上,也就是把系統直接做成一顆晶片(System on Chip)。資訊家電要簡單好用,裡面的晶片數目愈少愈好。
3年前,葛洛夫(Andy Grove,英特爾董事長)還稱系統晶片為「霍拉的幻想」。英特爾一直到去年十一月,才不得不面對市場需求而做改變。
其次,我們會逐漸將生產的工作外包出去,交給晶圓代工夥伴執行。臺灣的晶圓代工技術,無論是台積電或聯電,在世界上都居於領先地位,所以越來越多公司會利用晶圓代工廠的產能,國家半導體便是朝這個方向走。
我們的產品當中,數位和類比各半,類比產品是由國家半導體在蘇格蘭和德州的工廠製造,但是會和數位產品一樣,逐漸採取代工模式生產。幾個月前我們計畫賣出一部分晶片設計公司的股份給代工夥伴,讓不同製程技術能調整到更好的狀況。

Q: 移轉給代工夥伴的產能會有多大?
A: 約10億美金。我們是年營收20億美金的公司,其中類比產品佔一半,顯示有10億美金產品要靠代工夥伴幫忙製造。事實上,我們全部0.5微米晶片的產能都來自台積電。

Q: 在0.25和0.18微米的部分呢?
A: 還沒那麼快。我們旗下新瑞仕(Cyrix)廠的微處理器,或我們本身發展資訊家電的系統晶片,都屬於0.18微米製程,這部分暫時還不會交出去代工。

Q: 過去,你們在個人電腦微處理器市場中,主要對手是英特爾。進入資訊家電市場後,主要競爭對手會是誰?
A: 還是英特爾。他們也想進來,並計劃以Strongarm(英國半導體公司ARM生產的微處理器,ARM與英特爾有合作關係)晶片拿下這個市場,一旦成功,會衝擊目前走x86架構的公司(像國家半導體)。但問題是現有Strongarm晶片與許多連接網路的插槽不相容,所以多數網友還是選擇x86,只有少數選擇Strongarm,因為Strongarm的使用者無法藉由瀏覽器進入某些網頁。
兩個月前,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為電影《冷血悍將》舉辦一場電影宣傳。活動當天,網友以個人電腦透過數位影音光碟機觀看電影後,就能連到米高梅網站與導演對話,也可以隨時在米高梅網站上看到《冷血悍將》的演員,及片中大量特效的製作過程,這是互動式數位影音光碟機應用的例子。這樣的連結是專為x86製作,而不是Strongarm。
除非使用者能進入米高梅提供的專屬路徑,否則網友若是使用以Strongarm晶片為基礎的視訊轉換器,就需藉加裝配備才能連上,類似情況很多。
另一個例子是Liquid Audio,那是一種插卡,讓你身處世界各地,也能聽到最喜歡的電台節目。在美國,人們用它來收聽家鄉棒球隊出賽實況,工程師為x86晶片開發出這項功能,因為x86晶片有足夠資源讓他們做這樣的設計。
我說英特爾是我們的競爭者,是因為他們動作很快,對於比較弱的Strongarm部份,已有整合x86功能的Timna計畫,預計明年六月展開。

Q: 你們怎麼和英特爾做區隔?
A: 英特爾沒有類比產品,而國家半導體是一家類比公司,事實上我們對數位及類比產品都很重視,這才是關鍵。
我不知道英特爾要如何解決缺少類比產品的問題,我們發展中的資訊家電,例如視訊轉換器,就整合了電視、陰極射線管和功率放大器等多項類比技術,但在英特爾的Timna計畫中,我沒看到任何一項。
不過,以英特爾的規模和執行力來看,它是有可能調派成千上百個工程師來執行這件工作,短期內密集投入人力和資金,絕對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Q: 要打好這場仗,你需要的不只是專注開發系統晶片、以及產能外包而已,勢必還需要整合一些資源?
A: 我們在兩方面加強。第一,我們利用網際網路,和客戶做更好的溝通。國家半導體將所有技術開發資料上網,我們的客戶和半導體設計工程師,都可以上網看成果,了解我們未來走向,讓他們可依此而做準備。當然,他們也會有一些意見和問題,可以透過網路和我們直接交流。
透過網路可以影響更多消費者,這是我們一直傳達給行銷及研發人員的觀念,從網路上能影響1200萬人,甚至更多。我們有很多客戶根據自己的需求,下載我們提供的貨品清單後再訂貨。
第二,我們與全世界技術領先公司合作,創造雙贏並搶時間。我們與一家比利時公司合作,開發第二代單晶片資訊家電的音辨模組,這個模組可以應用在麥克風上,如果使用者坐在一個四個角落裡都設有這個麥克風的房間,在收音過程中,麥克風會自動排除使用者語音之外的雜音。
目前,許多技術都已存在,眼前要做的就是整合。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