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前方,看遠方, 數位新經濟正在成形……
看前方,看遠方, 數位新經濟正在成形……
1999.07.01 |

20歲的小夥子做到60歲的王永慶才做到的事,成為站在可樂販賣機前的億萬富翁(譬如網景公司的創辦人Marc Andreessen);一家每天服務百萬位消費者的公司,卻沒有服務人員(譬如拍賣網站ebay,它的服務全部自動化,人員極少,使它平均每個員工市值高達1.7億美元);一家沒賺過錢的公司,股票價格卻遠高過最會賺錢的微軟公司(譬如網上書店Amazon);或者,一些新產品的擴散速度驚人無比,幾個月內可以成為全世界的新寵,被稱為是「病毒式」的行銷(譬如從前的Navigator瀏覽器,線上呼叫軟體ICQ,或者最近的音樂壓縮軟體MP3)…… 這些沒見過的事,正排山倒海而來;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麼?這就是新經濟,一種因為新科技所促成(enable)的新經濟型態。
改變原有熟悉的經濟規律,的確讓許多成功的大公司亂了陣腳。網際網路的瀏覽器出現之初,軟體大廠微軟一度輕忽了它的發展,差一點犯下了全盤皆墨的大錯,幸虧比爾.蓋茲夠早的危機感與夠強的決心,通過「免費的」(另一個新經濟常見的特徵)IE瀏覽器贈送,才挽回一場災難。網上的交易力量興起時,另一個偉大的公司英特爾也錯失第一擊的時間,遲至一九九七年下半英特爾才全速追趕,並「強力」要求協力廠商全幅配合,如今已成了網上交易最驚人的企業組織。這兩家世界一流的公司都有差一點「陰溝裡翻船」的驚險鏡頭,其他犯錯的組織不勝枚舉,甚至已經不在或無足輕重了。
「速度」「連結性」與「無形體」,是這個新經濟體制下的最大作用力;尋找新力量的個人或組織,都可能在這裡獲得足夠的啟發。但更多的人也許不能用這麼抽象的方式進行思考,這個時候,社會裡的「知識機器」(關注重要議題、集中研究力量、記錄重要例證、快速複製傳播)就變得無比重要,只有通過這樣的機制,才能降低全體的學習成本,加速全體的學習成效。
如果用這個角度看,我就對台灣在「新經濟」來臨時的學習環境感到擔憂。原有的媒介並未意識到這個新任務(或者為舊任務所羈絆),業界龍頭對這個新課題並無認識(或者為原有的事業所羈絆),對新經濟的注意與知識累積太慢也太少;台灣在上一次工業革命(PC革命)沒有落後或缺席,帶給我們近20年的榮景,但這一次,這一次與速度、連結、無形體、內容生產相關的革命,我們會錯過或犯錯嗎?
最好不會,但知識的追求一定得以最高的熱情來進行。對新技術所帶來的應用的專注觀察,對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全新工作與交易環境的了解,對新生意模式的記錄與反省,對新企業與新人物的描繪與了解,都值得我們用一個「事業」和「志業」去執行。如果你要問我《數位時代》是幹什麼的,我想說的是,注意並學習數位時代的新經濟,就是我們要做的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