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就像中國版的「GeoCity」加「Hotmail」。他們做的免費電子郵件系統,佔有中國半數以上的市場。他們是中國出現的第一個網上虛擬社區、第一個免費郵件系統、第一個提供大容量免費個人主頁的網站。
在中國大陸做的各式各樣調查評選中,這個從廣州起家、不過十個人搞出來的「小站」,經常排名第一、榮登最受歡迎的網站之王。今年六月完成現金增資約5000萬人民幣的網易,也已成為國外投資人注目的標的。
**踩在網路的浪頭上乘勢而起
**
廿八歲的丁磊兩年前創辦了網易。靠著寫軟體賺的5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第一次和人合夥經營ISP,一年後便失敗收攤。
但他還是樂觀地「再接再厲」。他說自己是個網迷,網路是他的「大玩具」,把自己的想法結合技術,變成可以賣出的現實,是他成就感的來源。
初見丁磊,很容易發現他的稚氣、自負、聰明與不服輸。一方面是他單純的笑臉和學生裝扮,一方面是他毫不避諱的言辭。他會說:「我對自己寫的軟件都是非常滿意,很多人都很滿意我做的東西,」或是說:「我打打電話就可以讓台灣的網路不能進大陸,我就說你們的內容有污染、色情……憑什麼台灣網路可以進大陸、大陸不行進台灣?大陸不是沒有能力作好,大陸有能力做得更好。」
從沒到過台灣的丁磊,對台灣瞭若指掌。談起台灣,他興致勃勃。他高中開始用短波收音機聽中廣新聞網和台灣流行歌曲;大學畢業開始玩網路,和台灣的網友在BBS上激辯「台獨」、探討「二二八」;他訂台灣的《光碟月刊》、讀「PC Home On-line」、佩服張忠謀、最想看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
中國網路同業對這個大男孩和他的網站,多半是讚賞,說他是「真正有實力、可敬的對手」。 丁磊說自己因為「剛好踩在網路的浪頭上」才能幸運地實現理想。曾經嘗試過國營企業和外商的工作,丁磊都覺得無法滿足。一九九五年,北京電報局開通了第一家上網的ISP,丁磊在網路裡發現了新世界。
他經常去一些討論專業技術如UNIX的網站,還在虛擬論壇中結識了後來一起創業的夥伴。公司的員工也都是透過網路找來的「網蟲」。
**免費的電子郵件,成為他賺錢的利器
**
對網路癡迷的熱情,是不到三十歲的丁磊能在中國網路事業打下一片江山的動力。 丁磊和他的工作團隊都是Internet的迷,他們經常上網尋找國外成功的經驗和結構,然後學習改良成適合國情的「中國版」。他們或許沒有革命性的創意,但他們努力從網路上吸收前進的世界觀,迅速開展中國的新市場。
一九九七年,丁磊和網易的創業夥伴們,仿照Hotmail的模式,開發了免費中文電子郵件系統。但花了七個月開發出來的軟體,沒有人要買。當時中國的電信或網站營運者無法想像,提供免費的電子郵件,未來怎麼賺錢。
丁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說服廣州電信局,整個電子郵件系統賣了不到20萬人民幣,把申請的域名163.net也一併送出。
幾個月下來,163.net流量遽增,這一套系統打響名號,其他客戶也陸續風聞而來,第二套系統便賣了10萬美元的好價格。
**優勢,就在我的腦袋裡!
**
目前用網易郵件系統的用戶約有180萬人。外商如微軟等類似產品的價格比網易貴十倍,使得網易在中國市場佔有領先的優勢。丁磊也用軟體產品的進帳,開發新的網站內容與服務。 最近丁磊──這個中國新興的小富豪,剛把總部從廣州擴張到北京,發表了他們新的搜尋引擎服務──Yeah搜尋,也宣示網易未來的野心:做中文的入口網站,在美國上市。
丁磊最欣賞Linux的作者Linus B Torvald,欣賞他們自由開放的精神,以及對技術的執著。丁磊誠實地說,自己不是個好的管理者,但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軟體工程師。即使到現在,他每天晚上回家還是會寫軟體程式,那是他的興致與創意來源。
曾有媒體記者問丁磊,網易的優勢何在?不到三十歲的丁磊自信地回應:「我們的優勢就是我的想法,就像YAHOO的優勢就在楊致遠做搜尋引擎的想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