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和Google向人類學取經
雅虎和Google向人類學取經
2007.11.01 | 人物

如果說研究人類學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研究所畢業生,將來是台灣網路與資訊科技業的搶手新貴,只怕沒有幾個人相信,也許就連研究人類學的人,自己都不見得會這麼想。但這絕不是胡言亂語或憑空想像,雅虎(Yahoo!)和Google這兩個網路上的龍頭老大,這幾年不約而同地向人類學取經,請人類學的專家發掘創新的重要關鍵。

人類學是研究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以及人類今日特質之演變溯源。所以就定義來說也不難了解,使用科技產品和網路既然是現代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環,當然也可以是人類學研究的對象之一,不過成為創新的重要關鍵,好像說服力還有所不足。

其實科技產業需要不同創新的動力,最基本的就是技術創新。如果沒有資訊軟硬體與網路相關技術的變革和創新,也就沒有網路產業和資訊科技產業。另外,商業模式和組織的創新也是必備條件,當年和雅虎一同角逐入口網站的對手不可勝數,可是雅虎建立了能夠運行的商業模式;Google憑藉著技術的創新起家,也一步一步地成長茁壯到今天的規模。在保有以上三種創新的優勢條件之後,很難不感到這三種創新動力的根源之一,就是人的需求。

創新的技術並不少,但不能滿足人的需求就沒人會用;基於人類需求的商業模式,才是現實而不是幻想;和人類需求衝突的組織創新所帶來的破壞,則遠大於建設。但如何挖掘人的需求?如何全面了解人類?請人類學家出馬、運用人類學的方法,也就是呼之欲出的答案了。

雅虎和Google將人類學運用於研究目前使用者和潛在使用者。人類學非常注重田野調查,必須到使用者的生活環境中,與使用者生活在一起,從細微處了解與感受使用者,再將一個個小細節串連組合,形成感同身受的體會,打破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的隔閡。這樣來研究使用者,對已成形的產品和服務設計幫助有限,但對於發現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有很大作用,因而啟發創新。研究已成形的產品和服務,往往局限在現有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中,但先放空再深入使用者的生活中,就會看到有哪些需求,可能引導未來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舉例來說,雅虎、Google和很多網站一樣,都會採用互動設計和用戶評測方法。這類型的用戶研究,成為人機介面設計領域的普遍基本動作已二、三十年,主要是在設定好的使用情境中研究設定的主題。使用人類學的方法則是從使用者的生活中找出問題,因不預設立場,反而不被局限在設定好的主題上。

大約十年前,曾有網路通訊公司在美國幫潛在使用者的家裡裝設接近3.5G速度的無線網路,再給這些家庭新電腦、平板電腦等新設備,然後看看他們會怎樣使用。結果有許多出人意表的現象,包括二十多歲的使用者喜歡在看電視NBA球賽的同時,使用平板電腦上網搜尋,總體上網時間不會因為有了無線網路而排擠有線連接,因為原本不能上網地點的限制消失了,使用者整體上網的時間大幅增加等。

還有更厲害的人類學家連設置新環境都不需要,只要跟著使用者一起生活即可。人類學的方法還曾經帶給手機設計一次文化震撼教育,在親身深入觀察使用者,包括到日本及其他亞洲大城市之後,這些手機設計者,才放棄手機必然等於商務溝通工具的想法,將音樂、遊戲和時尚注入手機的設計概念。這些例子在今日看來理所當然,但在十年前則是開創趨勢的關鍵。

話說回來,雅虎和Google的創辦人和許多成功的科技人與企業家一樣,都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過人的分析力。儘管他們沒有受過人類學的專業訓練,也能夠從個人的生活經驗中,挖掘人的需求和創新的關鍵。可是個人的生活經驗總有局限,這些成功的創新者也不再躲在車庫或電腦實驗室裡,滿腦子天馬行空,過著科技宅男女的日子了。他們已是公眾人物,生活中食衣住行與一般使用者都愈來愈不同,而且他們在企業中也不應該只扮演原來的角色,必須要交棒、分工與擴充人手。在這樣的條件下,請出人類學的系統性科學方法和專家,和各種專長的人員組成團隊,實在是一個不得不然的解決方案。

發掘人的需求也是台灣企業建立品牌必須的,在幫別人製造或設計產品時,不用自己去問要提供哪些使用者哪些產品,只要根據別人發現的需求甚至具體規格就好了。自己去發現要提供哪些使用者哪些產品,是建立品牌遲早的一課,不妨從雅虎和Google學起。

研究已成形的產品和服務會局限在技術和商業模式,
但先放空再深入使用者的生活中,
就會看到有哪些需求,
可能引導未來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