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奧運
綠色奧運
2007.12.01 |

奧運是城市的聖杯,在上個世紀,參賽城市比的是誰能提供更多的新建設、新市容。不過,環保意識抬頭,現在申辦奧運要比的是,誰能省下更多地球資源?

要省下的,是已經寅吃卯糧的關鍵能源以及不必要的新建設。現在的奧運精神不只和平,還有環保,這樣「綠色奧運」的概念,是明年主辦城市北京最高指導原則,也是倫敦擊敗勁敵巴黎,拿下二○一二年主辦權的關鍵。

「倫敦特別強調了整體性的環保規劃,包括在環境各層面的考量、規劃和營運,」在申奧評選報告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下了這個關鍵性的評語。而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台BBC分析後,也將勝出歸功於倫敦規劃的奧運環保藍圖。

北京承諾全市四成綠化面積
而在離奧運開幕不到兩百天的北京市裡,高舉的口號是「綠色奧運」宣示。籌辦奧運的過去這六年裡,北京關掉焚化爐、興建五條地下鐵、種植超過一千萬棵樹,拜綠色奧運這目標之賜,根據北京環保局規劃,明年之前,北京市綠化面積將達到四成,平均每位北京市民享有綠地五十平方公尺。奧運在宣示和平精神外,已經成為環保的最大示範。

奧運協會(IOC)在這幾年,特別將申奧國諸如能源策略、廢棄物處理、水資源、生態保育、空氣品質、甚至文化資產保護列入奧運城市評量標準。

這也難怪,雖然奧運會真正活動會期不過短短十五天,過去奧運主辦國為了國家顏面,往往不惜鉅資加蓋新場館,但隨著奧運結束,場館卻淪為大而無當的巨型空屋。例如二○○四年舉辦雅典奧運的場館,現在便是閒置當中,每年還要撥出高達一億美元的維護費。更別提奧運會期將湧入上百萬人,交通、用電都是一大消耗。

於是奧林匹克委員會在一九九九年正式設下奧林匹克二十一議程(Olympic 21 agenda),當中規定主辦國規劃活動設施和場地時,必須保證這些建設未來可利用性和永續發展,為奧運定下節能、環保的基調。

從前幾屆奧運中已陸續看到這樣的環保加溫趨勢。最早在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時,因為七○年代能源危機陰影猶在,所以洛城奧運特別設計各場地間的聯絡動線,減少觀眾繞路開車的機會。

而亞特蘭大奧運時,為了降低私家轎車量,亞特蘭大當局增加了一千輛市區巴士,將部分地區劃為公車專用區。根據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報導,空氣污染減少,讓當地氣喘病發率減少了四成。之後二○○○年澳洲的雪梨奧運,也因為重新利用廢棄用地作為賽事場地,被稱為第一屆綠色奧運。

發展至今,現在綠色奧運主要圍繞在節能、交通減量、永續發展和垃圾減量四大主題。

明年即將登場的北京奧運會場和運動公園,有如環保設備展示博覽會。在奧運帆船比賽場地青島的海岸,平躺著一整列的平板,像是海面上巨大的凳子,這是潮汐發電機,才剛從瑞典引進不久。

回到北京奧運公園附近,一百六十八座路燈上伸展著太陽能板,可以自給自足八小時;近郊一條巨大的隧道,小心地穿過一列低矮的丘陵地,隧道建造的目的,在於不破壞地表的生態環境。而北京主辦單位甚至引進海水,用來為奧運媒體中心降溫,用以省下冷氣電力。

四大原則讓倫敦順利出線
倫敦則規劃以風力、太陽能等方式產生再生能源,目前約占倫敦用電一成,奧運會期,將可提高至三成。

倫敦更在交通上採強烈手段,屆時奧運觀賽民眾不准開車,嚴格規定必須搭乘交通工具、走路或騎腳踏車,只有殘障人士才破例允許開車,車輛則停放特別停車區。配套措施是,倫敦將為觀賽民眾設計乘車路線,確保每個人都能從自家找到替代乘車、一路到達會場的方式。倫敦也在奧林匹克村附近建立國際火車站,鼓勵歐洲大陸觀賽民眾捨飛機而改搭火車。

「這恐怕讓有家庭、小孩的觀光客打退堂鼓,」德國《明鏡》(Der Spiegel)質疑這項史上最強烈的反私家轎車法。不過,倫敦奧運籌備委員會(ODA)在乎的是革命性,「我們想強化倫敦一直在鼓勵的大眾交通工具、腳踏車運輸,」委員會運輸處總監桑莫(Hugh Sumner)指出。

必要的建設、維持永續發展,則是另一大主軸。「倫敦勝出的特殊處在於,我們特別強調永續持久性(sustainability),」倫敦申奧團隊環境小組組長史陶德(David Studd)指出。

倫敦奧運的重點不在蓋多少新體育場,而是省下多少不必要的消耗。舉例來說,倫敦申奧預算在競選城市中相對較低,多利用原有的體育場館。他們計畫興建八個場館,其中有六個將永續使用,只有兩個是為了奧運臨時使用,而奧運會主會館在奧運會會期後,將成為英國國家體育中心。

此外,十五天的奧運狂歡後,怎麼解決垃圾也是一大難題。北京在二○○三年時,便已經開始預習。當年北京市展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發出三十萬冊《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朝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進行。北京的目標是,屆時奧運垃圾將達到百分之百分類、百分之百回收。倫敦設下的目標則是做到﹁零廢棄物﹂,所有的廢物不做填埋,而是透過回收再利用。

從二十一世紀起,奧運得向世人證明,這場運動盛事,不會在未來留下龐大環保債務,等著後世買單。

奧運逐年
強調環保基調
(年)
1984 洛杉磯奧運透過賽程設計,節省汽機車交通。
1988 漢城奧運減少工業用電,當年碳排放量下降三成。
1994 挪威利樂漢瑪冬季奧運在規劃建地時,保留當地動物活動區,並避免新林地開發。
1995 國際奧委會設置運動與環保委員會。
1996 亞特蘭大奧運在籌備中使用能源預測和監控回報系統,並避免觀眾自行開車前往觀賽,當年空氣污染狀況遠低於預期。
1999 國際奧委會制定21議程(Olympic 21 agenda)。
2000 雪梨奧運體育館是利用原工業、廢棄物污染用地,比賽設施全使用環保材料,強調生產過程低污染。
2005 國際奧委會強調能源、水資源、程式永續經營計畫為評選標準。

三大職業賽事也以環保為訴求

超級盃美式足球賽(NFL)

除啤酒、啦啦隊、熱血,對美國人來說,他們又多了個愛超級盃的理由──為美國環保加分。主辦單位美式足球聯盟(NFL)不忘植樹,買了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用以抵消賽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

世界盃足球賽(FIFA World Cup)

去年在德國舉辦的世界盃球賽中,德國足球皇帝碧根鮑華(Franz Beckenbauer)不僅展現足球之外的經營能力,還到柏林體育館推動環保。德國世足為了鼓勵球迷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還在票價上做了設計,包含使用交通系統的費用。

印地賽車聯盟 (IRL)

當其他賽事呼籲少開車、少耗油時,賽車運動顯得有些尷尬。不過,美國印地賽車聯盟力圖轉型,今年賽車改加乙醇,取代至少一成的汽油。乙醇是一種酒精,由穀物煉成,被視為可以減少石油消耗的一種解決方案,而且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賽車改加酒精不加汽油,也成了綠色運動會代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