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電話的混搭風
網路電話的混搭風
2007.12.01 | 人物

eBay承認Skype不值二十六億美元;繼Verizon和Sprint後,AT&T成為第三家控告Vonage侵犯其專利的電信公司;Jajah決定將上市發行延到二○○八年。從消息面來看,這些網路電話公司似乎都過的不太好。但這並不表示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這項技術經不起考驗,所以被市場打入冷宮。事實上,誠如一位業界好友所言:應把語音通話定位成「加值」的角色(adding voice to applications)。

人們總是把網路電話當成省錢的工具,卻疏忽了其最大的潛力——和其他程式「混搭」(mash up)的能耐。

換句話說,「在網路上通話」不一定得是主角,可以和其他技術互相搭配,更能彰顯效益。從去年開始,我已經在這個趨勢上多所著墨,當寬頻網路如此普及,任何跨平台(電信網路和網際網路)或者跨功能(影像、聲音)的應用都是可能的 。

談到網路語音「混搭」的應用,Fonality是值得一提的公司。這家公司主打中小企業,推出物美價廉的網路電話系統——企業客服總機、內部分機、語音留言和監控全都包含在內。

Fonality提供的系統有兩個優點:

一、結合網路和傳統電話線:使用Fonality這類軟體的最大好處,就是當網路連線出狀況時,系統會自動轉換到穩定的傳統電話線路,組織的語音溝通網絡不至癱瘓。數位和類比兼容並蓄(hybrid)的方式,讓中小企業得以低成本導入先進的網路電話系統,且相對穩定。

二、整合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Fonality將現在流行的社群(social networking)概念應用到網路電話系統。誰忙線中?誰留言給我?透過類似MSN清單的顯示,所有人的「分機狀態」一目了然,也可以傳文字簡訊,甚至還能抓取Outlook通訊錄資料,外線撥號進來時,立即知道是哪一個客戶在找你。

最近Fonality買下Insightful,這家公司是知名的SugarCRM客戶管理系統主要經銷商之一。購併後旋即推出FonalityCRM,其實就是將網路電話和CRM「混搭」在一起,讓企業經營客戶管理更加方便。從二○○三年創業至今,Fonality執行長里曼(Chris Lyman)便深信網路語音和其他軟體配合的潛力,如今客戶數超過六千五百家企業,分布在九十七個國家。

除了Fonality,其他業者也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Iperia是一家和Fonality相似的公司,他們最近為房仲業者設計了一套有助銷售的網路電話系統。首先,這套系統賦予每間出租或出售的房屋一支專屬的「直撥號碼」(direct-dial number),這支電話理所當然地會印在出租(售)房屋的廣告招牌上。如果出現潛在買家,用手機或市話撥打直撥號碼,Iperia系統就會自動分辨買家對哪間房屋有興趣,進而用語音或文字簡訊,提示買家房屋相關資訊,或者轉給負責的業務員。這些撥打的紀錄,包含客戶號碼及喜好的物件、地區等資料,也會被系統記錄下來,作為有利的業務推廣資訊。

像這樣的網路電話系統,其實可以運用在許多行業,比如旅行社、醫療或法務等。

相較於Fonality和Iperia瞄準企業客戶,一些原生的Web 2.0公司也總算用「加值」的角度來看待網路通話,開發新服務。

Lypp.com算是這類公司的代表。只要手機內安裝現成的即時通訊軟體(MSN、Yahoo! Messenger、Google Talk等),接著新增虛擬的「Lypp聯絡人」,爾後只要傳送特定訊息(即指令)給這個電腦人,便可以打電話到北美任何一個角落。過程中不須安裝任何軟體。更神奇的是,Lypp的通話服務並不透過數據傳輸(data connection),而是透過電信網路,費率卻比利用手機直接撥號便宜許多。

節省成本是網路電話天生的優勢,但是大夥兒都過度關注這項優勢,反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發展途徑。Skype、Vonage、AT&T和微軟(Microsoft)甚至不停地推出專用硬體設備,希望藉此鞏固使用族群。這種作法和傳統電信業有什麼差別?豈不是走回頭路?其實可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和混搭思維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互通才能把原來的餅做大,混搭才有機會開發新的市場,突破現在要進不退的僵局。(翻譯=謝哲豪)

可互通性和混搭思維是網路電話發展的關鍵,
互通才能把原來的餅做大,
混搭才有機會開發新的市場,
突破現在要進不退的僵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數據驅動體驗升級!全台唯一上櫃電商「美而快」如何打造成長引擎
數據驅動體驗升級!全台唯一上櫃電商「美而快」如何打造成長引擎

當電商市場告別流量紅利,企業的成長路徑也面臨改變。廣告投放的邊際效益不再、社群觸及率下滑,加上第三方 Cookie 的正式退場,使得傳統「廣撒網」的行銷模式失靈。面對變局,擁有百萬會員的服飾集團美而快,在導入直通國際ESi的一站式 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後,有效提升分眾溝通效率與顧客經營精準度,讓數據應用從行銷部門逐步滲透至營運節奏規劃,成為推動企業成長的新引擎。

流量為王的時代過去,顧客經營必須深化

「這幾年電商獲客成本增加很多,品牌若無法將流量轉為有效會員,很快會失去競爭力。」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指出,在數位廣告成本飆升、新客轉換日益困難的趨勢下,「私域經營」就成了品牌必修課;依賴流量已不夠,如何讓顧客留下、回購、持續互動更是關鍵。

為了深化會員經營,美而快團隊開始深入分析會員行為,區分出長期未購、已回訪未結帳、潛在高價值等類型客群,再依據行為進行對應溝通與內容推播。然而,分眾管理極為繁瑣,需仰賴大量人力與反覆操作,「每天都得手動撈資料、打包受眾、分眾投遞。」王志仁直言,這是一項曠日費時、卻無法逃避的任務。

直通國際
圖/ 數位時代

對此,美而快選擇導入直通國際的客戶數據平台 CDP,以系統思維出發,打造可長期營運、可擴張、可迭代的顧客管理模式。

對美而快而言,導入 CDP 後最直觀的改變就是「效率」。例如:過去每日需手動處理的「180 天未購會員」分眾任務,現在可藉由自動化流程完成,釋放行銷人力,專注策略性規劃。同時,團隊也開始盤點冗餘的 LINE OA 投遞對象,刪除一年以上無回應的 LINE 會員,反而讓開封率與點擊率雙雙提升,ROAS 更一舉翻倍。

打通線上、線下任督二脈,CDP 為 OMO 鋪路

當 CDP 不再只是行銷工具,而是轉變為驅動企業營運的中樞系統,其價值即體現在資料整合、流程優化與策略制定的全面提升。美而快導入直通國際 CDP 後,另一個有感的突破就是線上、線下數據的打通,成功串聯集團旗下多元品牌通路,重構消費者旅程。

以 2023 年底開幕的 UR Living 實體門市為契機,美而快同步推動 App 積點與會員綁定機制,鼓勵實體顧客登入線上會員系統;同時,透過 CDP 將線下交易資料完整回收,不只實現會員輪廓識別,也為 OMO 策略奠定基礎。這套整合機制迅速展現成效——以主力品牌 PAZZO 為例,實體店開幕後,線上會員與營收成長 25%,其中近半新客來自實體通路。

「線下其實是很有效的新客來源,像 PAZZO 的新會員裡,有一半都是從線下來的,」總經理王志仁分享,若從會員結構觀察,不同品牌在線上、線下的表現其實有所差異,例如 PAZZO 線上與線下客群各占一半,而部分新品牌則在線下更具導流優勢。

有了 CDP 整合數據,美而快得以建立「雙向引流、數據貫通」的 OMO 策略,聚焦顧客行為與場域偏好,讓每一個接觸點都更精準、更有價值。

CDP 驅動商品決策,預測力成關鍵競爭力

讓數據真正驅動企業運作,關鍵在於能否跨出行銷部門,擴展至商品、內容與營運等決策核心。對美而快而言,這樣的延伸雖仍在逐步建立,卻已有方向。

服飾業的商品多為非結構化資料,細節如剪裁、材質、風格等變化極大,加上時尚週期更迭快速,除了基本的品類與顏色,很難建立細緻穩定的分類模型。即便如此,美而快仍透過 CDP 進行購物行為分析,掌握哪些商品高瀏覽但未轉換、哪些品項吸引新客,並回饋給內容與商品團隊,作為優化依據。「我們希望透過 CDP 協助商品開發,更細緻地理解交易失敗的新客行為,去改善、去優化,」王志仁表示。

「對零售業來說,不管是 AI 還是數據,最終目標都是『預測』。預測商品熱度、預測顧客行為、預測營收走向——能預測,才能控制成本、降低風險。而『數據』是每天必須做到的基本功。如果沒有奠定基礎,就無從發揮後續價值。」王志仁強調,一步一步把數據的基本功打穩,紮實累積、系統性整合,CDP 才能發揮價值,為預測力打下基礎。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