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優勢取得領先機會
找到優勢取得領先機會
2007.09.01 |

專家一(胡佑宗)
建立一定的門檻優勢

進入藍海,不保證產品會成功,但卻能取得較大機會,尤其當科技產品的技術門檻愈來愈相近,你能做到的,對手也能做,進入藍海可取得較大機會,也代表唯一的機會。

就像威剛科技的指紋辨識碟,現在隨身碟十分普遍,但是容易遺失,裡面有重要的機密資料時怎麼辦?可能眾多使用者中,只有五%的人真的很在乎。但即便如此,威剛看到這塊被忽略的需求,推出指紋辨識碟解決需求,就是藍海產品的例子。

除開創藍海市場,也需要建立技術門檻,威剛的指紋辨識碟用的生物掃瞄技術,就是在藍海市場中建立一定的門檻優勢,防止同業快速追上、抄襲,這才叫藍海。

無人的市場不代表一定是藍海,必須要有優勢領先。例如有個客戶跟我合作很久才跟我說,他們所用的材質有多了不起,但他自己卻不知道好好宣傳。我常跟客戶說,你這個產業做這麼久,到底強在哪裡?可以用什麼去贏別人?這些強項又如何表現在產品上?一定要把優勢變成具體的想法呈現。
**
專家二(潘曉蘭)
解決尚未被滿足的需求**

通往藍海有許多方式,解決尚未被滿足的需求、逆向思考、破壞常規,都是創造藍海的方法。例如Skype就是成功的一例。

藍海不在於開發大眾市場,而是小眾機會,可從規格、服務等各方面著手,是台灣可以持續發展的機會點。

專家三(陳文龍)
不易被超越的技術才長久

要以藍海策略成功,還得有個前提,創造藍海後要建立不易被超越、被抄襲的門檻,要在某個領域擁有最高、領先的技術優勢。例如宏達電的Touch,其TouchFLO技術宣稱領先同業兩年,就做到了這點。 

宏達電Touch
更簡單、更直覺就是優勢

Why:
手機推陳出新的速度快得嚇人,就像蓋大樓一樣,小小一支手機,功能愈加愈多。若以傳統競爭的思維,加上更多、開發進階功能,極可能是下一支手機的開發方向。
不過宏達電不這麼想,回歸基本面的逆向思考,反而創造媲美蘋果iPhone的藍海商品,沒有試圖加上更多炫目功能,將心思放在如何更簡單、更直覺、更人性化地使用手機。
歷經兩年研發,宏達電今年6月初,在全球發表號稱「轉捩點」的新機Touch,以百分之百由宏達電台灣團隊開發的TouchFLO觸控技術為賣點,任意以手指或觸控筆即可製造翻轉螢幕的效果,打破智慧型手機長久以來難用、要花時間學的印象。甚至領先iPhone一步,推出類似多點式觸控(Multi-touch)的設計,並創造同業跟進的新指標。
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曾一度以自傲語氣說,宏達電的核心價值是創新,創新的方法之一,就是不看別人做了什麼,創造藍海首先必須先跳脫紅海思維,或許也是Touch創造藍海的關鍵。

How:
宏達電去年6月才由代工正式進軍自有品牌HTC,第一款掛著HTC在全球上市的代表作Touch,對宏達電而言,意義非凡,具有品牌成敗的指標意涵。第一次做品牌的宏達電也不敢輕忽,大陣仗於全球舉辦上市記者會,吸引國際媒體目光之外,試圖添加國際品牌的份量。
經營自有品牌前,宏達電因代工智慧型手機,與全球電信營運商打下深厚關係,也成了發展自有品牌的一大優勢,與中華電信、電訊盈科、Orange、T-Mobile等各地龍頭業者攜手合作,由客製化方式切入品牌市場。
Touch強調簡單上手,犧牲3G等非必要功能,試圖以平價打開智慧型手機的大眾市場。

Business Next 2007明星商品x50
高科技的功能得被使用才有意義,否則只是高價手機的裝飾功能。跳脫手機產業比規格的老思維,宏達電回歸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並研發屬於自己的技術,創造頁面快速翻捲滾動的視覺效果。開創藍海後,就算同業想跟進,宏達電也已取得一定的領先優勢。

專家意見:陳文龍(浩漢產品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宏達電一向穩紮穩打,Touch的產品策略可說是相當大膽,不僅以獨特的設計及訴求切入藍海,更以觸控技術取勝。根據宏達電對外宣稱,至少領先同業兩年,設下難以輕易超越、模仿的門檻,將在藍海站得更穩。
**
蘋果Apple TV多媒體匣道器
電腦的娛樂內容搬至電視**

Why:
數位娛樂興盛,利用電腦聽音樂、看電影卻嫌椅子不夠舒服、螢幕不夠大?蘋果的Apple TV解決這個問題,把電腦裡的數位娛樂內容搬到電視上看,領先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也在數位匯流新市場中先行卡位。
透過Apple TV多媒體匣道器,可自動抓取電腦裡iTunes資料庫的家庭電影、音樂、Podcast等內容,消費者即可以大螢幕欣賞。
搭配直覺介面、遙控器,Apple TV強調能簡單操作,透過手上的遙控器按鈕,就連害怕電腦鍵盤的消費者也會使用。

How:
針對數位家庭的整合匯流,蘋果搶先推出對消費者最實際的匣道器產品,再搭配蘋果最擅長的品牌行銷手法,將一系列產品,從iTunes、iPod、iMac等,以新產品串連起來。

Business Next 2007明星商品x50
手機、PDA、筆記型電腦、MP3等個人隨身媒體愈來愈多,把這些大小裝置內容整合也勢在必行。Apple TV把摸得到的多媒體整合匣道器做出來,不僅讓消費者可以更簡單地欣賞數位內容,更讓原本屬於個人的娛樂內容,變成可與好朋友分享的新形式。 

日立環球儲存科技3.5吋桌上型硬碟機1TB
技術加強競爭力的典範

Why:
嫌硬碟空間太小?日立環球儲存科技(Hitachi)用先進的垂直錄寫技術,突破硬碟容量的瓶頸,將硬碟容量從以往的GB單位(1GB=10億位元組),提升至TB單位(1TB=兆位元組),1TB約相當於1000GB。
日立這款高容量桌上型硬碟,不僅是技術突破的里程碑,對使用者更帶來莫大便利,TB級硬碟可容納約100萬本電子書,或儲存500部標準畫質電影、25萬首MP3歌曲。

How:
硬碟最關鍵的賣點就是容量,日立以領先的垂直錄寫技術,改變資料寫入硬碟碟盤的方式,為全球第一款TB級硬碟,加上每分鐘7200轉,以最新技術、效能滿足客戶需求,簡易明瞭的功能性,成功吸引個人及商用PC等潛在用戶。

專家意見:潘曉蘭(東方線上副總經理)
日立在不改變硬碟大小的前提下,成功大幅提高硬碟容量,不僅是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對消費者而言也很有實用性,不再需要隨身攜帶一大堆記憶碟、可攜式硬碟,以技術創造難以超越的藍海。

威剛指紋辨識碟my Flash FP1
增加保密需求的隨身碟

Why:
俗稱大拇哥的隨身碟具有體積小、容量大兩大特性,幾乎人手一個,更成為商務人士攜帶重要檔案的必備工具。但隨身碟體積愈做愈小巧,遺失機率大增,裡面的重要文件怎麼辦?
以記憶體模組起家,威剛科技切入快閃記憶碟也取得相當優勢,去年全球占有率達第四大。提早看到記憶碟的保密需求,領先同業搶先推出指紋辨識碟,利用生物科學的快閃記憶碟技術,提供滑動式指紋掃瞄認證,除了使用者本人,他人無法使用,增加隨身碟內文件的保密度。

How:
隨身碟的市場比功能、比容量、比價格,威剛指紋辨識碟則額外加入設計元素,不僅獲得2006美國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的創新產品獎,還有德國iF設計大獎的加持,因此即使競爭對手推出同類型的產品時,威剛仍具有競爭優勢。

專家意見:胡佑宗(唐草設計創意總監)
隨身碟普及的程度有點氾濫,但真的很容易遺失,即便很在意資料保密功能的使用者僅5%,指紋辨識功能非人人需要,但威剛看到利基市場的需求,加上指紋辨識有一定的技術,是看到藍海客層並成功滿足需求的例子。
**
Minox M3迷你古典數位相機
巧妙結合兩大品牌**

Why:
攝影早步入數位化時代,一台知名品牌的700萬畫素數位相機,不僅外型輕巧時尚,萬元有找的價位,使數位相機成為人手一台的基本配備。數位相機,已是割喉競爭的一片紅海,怎麼創造藍海策略?
1938年,德國Minox以創造經典相機為核心價值下誕生,半個世紀後卻成功以數位相機再搶鋒頭,關鍵特色就是推出少有的迷你版,又不失傳統的經典特色。

How:
Minox最早以間諜相機起家,精巧外型為優勢,將Leica於五○年代最具代表性的M3相機,以1:2.5的比例縮小,並數位化。Minox 結合相機的傳統與數位的精髓,巧妙利用Minox 與Leica兩大品牌的優勢,製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品牌效果。

專家意見:史孟康(美商方策形象設計公司總監)
Minox的迷你相機創造一個幾乎沒有競爭者的市場,是藍海商品的代表作,並善用製造間諜相機的優勢,創造迷你相機的產品線,當消費者人手一台數位相機,還有什麼可以買?Minox就有迷你相機可供收藏,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匯豐銀行Direct服務
虛擬分行轉弱為強

Why:
國內銀行據點密集,有人曾以便利商店般普及來形容。不過放眼望去,幾乎都是本國銀行的天下,花旗、匯豐等外商銀行據點少之又少。匯豐把腦筋動到虛擬分行上,去年搶先同業,推出新型態銀行概念的Direct服務,以24小時全年無休的網路、電話服務取代無法提供實體分行的弱點,並首創加開帳戶,可更方便管理存款目標。

How:
為吸引開戶,外商銀行以優質服務為號召,高存款利率、專人服務等招數已不算創新,匯豐銀行善用行銷,搭配首創的加開帳戶、不限金額免費到府開戶等,先下一城,也解決客戶尚未被滿足的需求。

專家意見:史孟康 
一個戶頭加開帳戶不僅可以分別管理出國、教育等存款,匯豐銀行塑造該服務的第一品牌形象,就算其他銀行跟進,匯豐已取得優勢。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