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故事力 大追尋
台灣 故事力 大追尋
2008.01.01 |

二○○七年夏天,台北西門町電影院裡座無虛席。大銀幕前除了屏氣凝神盯著銀幕的觀眾,居然還有三十尊莊嚴的神像列席。

電影院播映的是台灣民俗信仰「媽祖」的故事,從主角林默娘誕生、成長、冒險旅程到成為海上守護神,用俏皮的卡通娓娓道來其中的來龍去脈。

這不是宗教儀式,而是中華卡通策劃的台灣自製動畫《海之傳說:媽祖》首映會,以請「媽祖首度進電影院」創造話題。

中華卡通鎖定台灣「信眾」這個利基族群,說一個台灣在地故事,去年七月上映,台北地區首兩周票房約新台幣一百萬元,南部的成績更好,整體票房以「本土」電影而言,堪稱令人滿意。

其實早在電影未完成前,中華卡通和大甲鎮瀾宮合作,光靠授權周邊商品,就有大筆進帳,讓這部動畫電影解除了資金的後顧之憂。

一部動畫的成功來自於資金、好的故事、人才和大環境的配合。儘管就大環境來說,過去擁有深厚動畫代工基礎的台灣,現在正值過渡期:廠商紛紛外移到東南亞地區,或被迫轉型,嘗試發展自製動畫,而台灣觀眾只願意看遠渡重洋、征服世界的美日卡通。

《海之傳說:媽祖》在這種局勢下突圍,憑藉的是逆向思考的商業模式以及台灣味的作品。

從商業模式來說,中華卡通在分眾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行銷策略上到位,靠周邊商品獲利,更賣出海外版權。就創作而言,《海之傳說:媽祖》創造出一個鮮明的角色、一個有趣的題材、對信眾說有「台灣味」的故事,為冷清的台灣動畫市場,演出一種兼顧「生意」和「說故事」的可能身段。

對台灣動畫產業來說,華文題材仍然是資產,只是要怎麼巧妙地「中菜西吃」,像《色戒》能讓世界買單,是考驗也是轉機。

「第五屆台北國際動畫影展」請來暴雪娛樂(知名電玩遊戲《魔獸世界》開發商)、迪士尼和泰國首部3D動畫《大象將軍》的專家,分別從細節專注力、培養故事力和發掘獨有文化力等方面,來探討如何著墨一部好動畫作品,吸收國際級的專家經驗,也許是找尋台灣故事力的新契機。 

台灣動畫產業大事記 

1961  卜立輝神父成立了光啟社,從美國購買舊的動畫器材,一般被認為是台灣動畫的開始。 

1968  台灣第一部自製動畫《石頭伯的信》上映。 

1974  蔡志忠幫連續劇《傻女婿》製作片頭,該片是台灣第一齣使用動畫作為片頭的連續劇。 

1975  中華卡通出資拍攝動畫電影《封神榜》,是台灣第一部自製動畫長片。 

1978  王中元成立宏廣公司,主要業務為代工美國動畫,包括來自迪士尼的代工訂單,是當時全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動畫代工中心。 

1981  蔡志忠與謝金儒導演的《老夫子》,雖然改編自四格漫畫,除了搞笑情節外,也加入了李小龍、盲劍客、好小子對決的情節,當年票房十分成功。 

1990  台灣經濟起飛,新台幣升值,勞工薪資增加,動畫代工產業成本節節升高,業者紛紛離開台灣,到中國大陸、東南亞設廠。 

1994  遠東公司推出《禪說阿寬》,這部根據蔡志忠原著改編的動畫,除了著色是在中國大陸製作外,導演、原畫與編劇等皆為台灣人。

公共電視與日本NHK、韓國KBS合作出資拍攝《孔子傳》,卻因法令等諸多因素未能在台灣電影院線播映。 

1995  林政德漫畫《Young Guns》改編的兩集原創動畫錄影帶(Original Animation Video, OVA),採取與日本合作的模式,在銷售上取得不錯的成績。 

1998  《魔法阿媽》將台灣風土人情與民間信仰結合,成功引起社會共鳴,開創新的動畫主題。 

2002  春水堂製作的網路動畫《阿貴》,改編成動畫長片《阿貴槌你喔》,是第一部獲得政府補助的數位動畫,也是Flash動畫進軍大銀幕的首例。 

2003  台灣成立數位內容學院,鼓勵台灣的遊戲、動畫等數位內容產業發展。同年,中影推出《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 

2005  宏廣結合3D動畫,推出《紅孩兒:決戰火焰山》。會宇公司推出《兒童十誡》,鎖定了歐美市場。 

2007  中華卡通製作動畫長片《海之傳說:媽祖》,與大甲鎮瀾宮合作,推出周邊產品,成功開發另一種商業模式。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