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分享 創造人氣與買氣
達人分享 創造人氣與買氣
2008.03.01 |

想買筆電或是現在最火紅的GPS(衛星導航系統),卻感嘆資訊總是不足嗎?還是對最新推出的化妝品躍躍欲試,卻苦無資訊來源?以前一般人對於各種消費訊息的資訊來源,不外乎報章雜誌或是電視節目等傳統媒體。但不管是報紙或是雜誌,對於各種產品的報導,其篇幅總是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身邊又沒有朋友了解該領域的東西的話,又該如何?在網際網路已成為全民生活一部分的現在,這樣的情形也出現了改變。

分享凝聚出社群
「我用過這個牌子的面膜,保濕效果不錯,不過如果有青春痘的,就不適合……」,網路上常可以看到網友彼此分享生活上的小經驗,可說創造了一股以分享為出發點的社群凝聚力。在過去,傳統媒體的資源,通常集中在特定的名人身上,但名人很多時候是來自身分的特殊,不一定具有「達人」所指的專業。加上傳統媒體時間或篇幅上的限制,以及對廣告的考量,達人也往往不容易暢所欲言。

Web 1.0的時代,雖然打破了頻道或版面的限制,訊息內容比以往多元,但網站上的呈現,仍是某些編輯概念下篩選的結果。而Web 2.0網站的興起,終於讓所有的網友能夠分享自己的知識與心得。
因為夠真誠、不做作,自然會贏得網友的信任與追隨。而發文者受到鼓勵,也強化了發表的意願,因而帶動了各種社群網站在流量上突飛猛進的成長。

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系教授盧希鵬觀察,只有先求爽、不求名的網友,才有衍生出經濟利益的可能。智邦生活館總經理陳豐偉也指出,網路促成了媒體去中心化的效果,如何透過社群力量發展服務的口碑,也就成為企業界必須要重視的議題。

去中心化的交流
今年排名第四的巴哈姆特,就是徹底發揮達人精神的網站。為了讓使用者能清楚掌握攻略的方法,從前年開始採用Wiki的機制,發展出《巴哈大百科》。創辦人陳建宏就多次在演講中說:「網友能做得比自己好的事,就讓網友做!」

華人世界最大的3C產品討論網站Mobile01(第十八名),也是靠著有些偏執的達人精神崛起,發表所謂的「開箱報告」,因此每月吸引了接近九千萬左右的瀏覽人次,不只是科技產品愛好者的集散地,更逐漸成為跨越國界的網路意見領袖,連華碩、集嘉通訊等大廠推出新產品時,都捨棄傳統媒體,搶先在此曝光。

Mobile01在台灣Web一百網站中,Alexa的流量排名就從去年的六十三名,大幅上升到今年的三十二名。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號稱華人第一的時尚美容網站Fashion Guide(第九十四名)身上。這個一九九七年成立的網站,從架設討論區開始,再到開發投票服務、千人市調大隊,不僅虜獲女性網友的心,也受到廣告主的肯定,除了營運收入出現爆炸性成長之外,在流量上也進步許多。同樣的,在痞客邦(第十七名)當中,也有許多分享各種專業知識的熱門部落格,加上由於接收許多從無名小站出走的使用者,使得痞客邦在

Alexa流量上的表現也非常亮眼,一舉由去年的七十三名晉升到今年的二十名。
「社群不是由網路創造,我們只是發現需求,然後透過機制的設計,讓這些人找到互動的管道,」曾經負責雅虎奇摩拍賣社群、現為雅虎奇摩無名小站事業部社群經理的李全興就說,當初他在拍賣裡面做社群,很多人都覺得奇怪,但當這些使用者針對實際經營狀況,像如何訂價、如何控制進貨成本等問題進行分享,社群很快就被經營起來。他表示,加強互動項目的分類、強化與專業使用者(power user)的合作,將是今年無名小站發展的重點。

《時代》(Time)雜誌在前年將「You」(你)選為風雲人物,就是因為看到了每個微小的網友加起來,可以發揮巨大力量的趨勢,這樣的超級個人力量,不僅影響了媒體的生態,也對行銷策略、廣告型態產生了影響。而社群網站中這些「達人」級的意見領袖,更是吸引了無數的網友每天造訪,除了讓流量大增之外,也形成一股獨特的達人經濟效應。

流量是一個網站最直接也最顯而易見的指標,流量若大,廣告自然也會自己登上門。因此,吸引「達人」駐足,利用達人的「磁吸效應」,讓更多的網友每天前來造訪,將可達成口碑與獲利的雙贏目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