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跟幾個倫敦的朋友聚會,大家談著談著話題就轉到了全球暖化,以及人類到底有沒有採取真正能舒緩暖化的行動。其中一位訪客︱︱家具設計師艾沙哈(Sameh El-Shahat)不停奚落那些讓人們可以透過贊助環保行動來降低自身碳排放量的計畫。「有人真的去檢查這些計畫有沒有落實嗎?」他問道,還有這些計畫對減緩全球暖化是否有幫助。
但接著他突發奇想:如果人們真的有心替造林行動和環保能源募款,何不乾脆讓這些捐款不但抵免你的碳排放量,並且還能直接幫你贖罪呢?於是我們大家開始繞著這個主意打轉:想像一下,透過捐款就能讓之前觸犯的十誡(Ten Commandment)都獲得救贖。
嘿,我可是認真的。如果現在有個網站,我會叫他綠色西奈(GreenSinai.com,編按:西奈山是上帝授予摩西十誡之處),在你每次觸犯十誡或著正打算要觸犯但又不想要背負罪惡感時,只要上網購買碳排放額度(carbon credits),就能抵銷你的罪。
現在英國保守黨的口號是「去投藍,來綠化」(Vote Blue, Go Green)。而綠色西奈的口號可以是「做錯事,來綠化」(Live Bad, Go Green),這應該會是一個不小的財源。
實際執行情況如下:某天你正在自家後院除草,看到了鄰居的老婆,一時不察而心生邪念,這種事難免發生——也因此違背了十誡之一的「勿願人妻」(thou shalt not covet the neighbor's wife)。別緊張,只要上綠色西奈捐款、認養亞馬遜雨林植樹一百株,或是贊助印度的牛糞沼氣收集計畫,一眨眼你又重獲清白之身。當然,認養額度是彈性調整的。褻瀆上帝之名或崇拜其他偶像等,也許只需要幫某個中國小農村買幾台太陽能熱水器,但是在法庭上做偽證或偷竊,則必須要花錢在路易斯安納州蓋一座生質石油廠。
至於通姦罪,我想這應該是網站的最大收入來源了。個人的看法是,如果我們訂定一套辦法,讓犯下通姦罪的人花錢贊助阻止熱帶雨林濫伐、或是在印度與中國建設大型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系統,那麼在西元二○二○年,人類應該可以實現零碳排放量的目標。
好吧,回到嚴肅的話題。之所以提到碳排放量這個議題,是因為它象徵人類在對抗氣候變異時的一個大問題:每個人都希望全球暖化好轉,卻不願做出任何犧牲。持平而論,我認為碳補償計畫(carbon-offsetting)是好事,我們家本身就有購買補償額,因為前者至少可以讓許多無法獲得市場資金的綠色科技得到金援,並進而加快我們發展新能源科技的腳步。但是它的危險之處,也正如哈佛大學著名政治哲學家桑德(Michael Sandel)所說:「這套碳補償辦法到最後,至少對某些人而言,已變成毋需受苦的便宜行事,讓我們不用從根本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態度,而後者其實才是解決氣候問題所需要的。」
「如果有人開台悍馬(Hummer),然後上網購買碳補償額度來減輕罪惡感,當然是好過開台悍馬然後什麼都不做,」《反對完美:基因工程時代的倫理學》(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的作者桑德補充道。「但是更好的作法,其實是換開一台油電混合車(hybrid)。因此,碳補償計畫最危險之處,就是讓開悍馬車似乎反倒變成值得尊重,而非不負責任的行為,並且更讓美國與新穎嚴格的能源政策漸行漸遠。」
人們總是把現下對於氣候變化的各種討論,當成一種「綠色革命」,但「革命」一詞其實意指與過去所有習慣、態度、政策等徹底決裂。然而當提議徵收碳排放稅或調高燃料稅,這些能真正贊助綠色科技,並且徹底改變人們生活習慣,進而改善全球暖化的方案時,國會的第一個反應是?「省省吧,絕不能提到稅這個字! 」
真的有那種不用做出任何犧牲,然後人人都是贏家的革命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艾莉森(Katherine Ellison)曾經針對這個議題幫沙龍網站(Salon.com)寫了一篇很棒的文章,其中她引述了史丹佛大學氣象學家施耐德(Stephen Schneider)的話:「志願主義(volunteerism)是行不通的,效果就像叫人們在公路上自行限速一般。沒有警察、法官:車禍連連;沒有規範、罰則:溫室氣體。如果沒有相關政策,我們將持續排放兩倍甚至三倍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我不認為碳補償制度是背道而行,但是如果這就是全部,那我們將註定失敗。」
五角大廈有個說法:「沒有投入資源的願景,不過都是幻想。」依照我們付出的程度看來,這場「綠色革命」至今還是幻想。(翻譯∥陳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