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新6大趨勢
全球創新6大趨勢
2007.05.01 | 科技

趨勢1 
CEO透明化 

假如你是一位執行長,你會在網路上自我揭露最深沉、黑暗的秘密?聽起來很瘋狂,但這麼做卻可能拯救一個企業。 

去年,凱曼(Kelman)成為線上房屋仲介公司Redfin的新任執行長。他決定讓Redfin的線上購屋服務退還顧客三分之二的佣金。顧客非常喜愛這個點子,但是其他房仲商卻痛恨Redfin摧毀了龐大的利潤,他們將Redfin放上黑名單,拒絕賣房子給任何使用Redfin服務的客戶。凱曼也因此愈來愈難完成客戶的委託。

於是凱曼設立Redfin的部落格,揭露房仲業醜陋內幕。他公開譴責傳統房屋仲介業者,指控他們黑箱作業壓榨客戶。傳統房仲業者不甘示弱地在Redfin留言板上大肆抨擊。凱曼並未刪除這些批評,反倒一一駁斥,整個過程都完整地呈現在他的客戶眼前。

隨後他的敵人開始緊張:所有他們對Redfin的惡意攻擊,只是更加證明他們的惡行惡狀,這也反映在他們的業績上:他們的生意都一落千丈。

相反的,愈來愈多人使用Redfin的服務。今年年初,凱曼和他的團隊每天都成功媒合好幾件案子。「公開我們的困境不但沒有讓客戶氣餒,反倒激勵了他們,」凱曼說道:「他們團結起來,並為我們招徠客戶。」
如今全面透明化成為業界新準則,某些《財星》(Fortune)五百大企業也奉為圭臬。創投業者現在要求執行長們要能流暢地撰寫部落格。

正如凱曼所說的:「有很多執行長連一封電子郵件都寫不好。但是我覺得在這個新的數位世界,你的寫作無法令人信服,就等於讓自己毫無防備。」很顯然的,那些喜愛部落格寫作的執行長就像是CEOs 2.0,相對於其他執行長更具有競爭優勢。」

然而,這裡有一個忠告要給選擇邁向透明化的執行長們:「你不能只公開一半,要就全部透明,不然就別做。」經理人員只要承諾透明化,就必須持續做到公開。一旦他們對負面消息採取逃避的態度,那麼透明化所意味的社會契約,也將隨之瓦解。 

代表企業
  **Redfin  **
線上公開美國房仲業秘辛 

微軟 
全球71000員工中至少有4500人擁有部落格 

 

**趨勢2  **
**買賣雙向溝通 
**從前做生意只是買賣東西,現在則不,網路使得買方和賣方更輕易對話,聰明的企業開始傾聽顧客心聲,並利用他們來幫助開發產品。 

這是個雙向直達溝通的商業時代。亞馬遜網站(Amazon.com)光是靠著顧客評論,就證明其比起一般傳統商店提供更多幫助。樂高(Lego)提供軟體下載,讓顧客設計想要的組合,之後就可以在線上購買。美敦利(Medtronic)賣的不只是心律調節器,它還會傳送訊號給你的醫生,隨時掌握你的最新健康狀況。這讓你和醫生不斷有接觸,也讓醫生和這家公司保持密切聯繫。

可想而知,這股風潮在以網路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中最為顯著。以線上租片服務Netflix來說,它的影片配對系統就是根據使用者對其他影片的評價,以及其他類似品味之人士所評定的影片來推薦。系統也會將消費者的朋友們喜愛的影片推薦給他們。這個方式拓展了顧客的品味,支持了獨立製片,也牢牢地抓住了它的會員。Netflix現在成了電影愛好者的大本營,他們互相參考彼此對電影的評價以及想看的片單。這種顧客間的交流,只會增強顧客和公司的關係。

雙向溝通帶來的顧客忠誠度,降低了價格敏感度,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沃爾瑪(Walt-mart)在開發類似Netflix服務上,一直望塵莫及的原因。將顧客鎖在網路上也幫助你更了解他們,這代表能找出其他的東西賣給他們。舉例來說,亞馬遜網站就利用顧客購買書籍的習慣來建議各種物品(可以從DVD到各類服飾)。以顧客而言,對某家公司的親密感也可以迅速轉變為背叛:Netflix系統會延遲發貨給經常租閱者的新聞一傳開,憤怒便立刻在各留言板和部落格間蔓延。只要有一人離開Netflix,他的朋友也可能會跟著離開。

當顧客習慣和賣他們東西的人保持聯繫時,商店也將變得更為互動。藉由手機或是行動裝置,顧客可以連接商品使用說明書、獲得即時技術支援、訂製個人化商品;又或者商店不僅能根據過去的購買紀錄做出建議,還能提供你的朋友所喜愛的商品供參考。 

代表企業 
**亞馬遜網站 
**
顧客撰寫評論 

蘋果公司 
專賣店內提供面對面諮詢服務 

美敦利 
網路監控心律調節器 

Netflix 
根據個人喜好給予建議片單 

 

趨勢3 
**桌上電腦出局 
**桌上型電腦也許會在線上應用軟體當道的浪潮中漸漸式微,但我們將得到一個了解個別使用者、以及使用者之間如何相連的網路。 

二○○三年,當時Yahoo!資深副總裁加林豪斯(Brad Garlinghouse)負責將Yahoo! Mail朝第一名推進。因此當他聽到網路信箱Oddpost競爭者時(編按:Yahoo!二○○四年買下Oddpost),就決定來試看看,他發現這個網站不一樣,資訊的轉換是那樣的簡單快捷,使用Oddpos感覺就像是在電腦裡跑一個程式。

電子郵件是從桌上型電腦轉向網路世界的先驅者。的確,桌上型電腦正在式微。在過去,應用程式以包裝上市的型態,在單機系統裡運作;而如今,有愈來愈多的應用程式,是直接在網路上藉著網頁瀏覽器執行。這些線上的視訊資料庫、百科全書、影像管理員,乃至於線上的文書處理器與試算表,已經變得愈來愈普及。

線上軟體服務的概念,最早由Salesforce.com開始。它讓企業主可以直接在網路上管理客戶關係,不管是在辦公室或在外面,用任何一台電腦都可以連上。根據麥肯錫的調查顯示,在北美銷售額在十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打算採用線上軟體服務應用的就占了六一%。而且網路軟體的魔爪已經向下伸向消費者。Google的免費線上軟體集包含了整套文書處理工具,已足以和微軟Office媲美。

藉由提供代替桌上型電腦的線上服務,企業得以大量累積消費者以及消費者行為的珍貴資訊。Wesabe.com就是個好例子。這個網站將使用者的銀行、信用卡以及其他帳戶資料全部彙整,然後分門別類,並將它們與使用者設定的目標比較。它同時也和其他的使用者比較,算出平均花費與儲蓄習慣,並且它會為擁有相同想法的使用者組織社群。

像Wesabe.com這樣的網站,讓我們窺見未來。假如線上服務能看見人們在網上走過的足跡,會是怎樣的情況?有了豐富的個人檔案資料,線上服務就可以精準地按照個人的喜好和習慣回應。 

代表企業
  Google
 
線上文書處理軟體 

Salesforce.com 
線上客戶管理軟體 

三星 
全方位智慧型電話 

Yahoo! 
網路信箱(webmail) 

 

趨勢4 
光纖時代來臨
 
現今網路世界連線原則:寬頻才是王道!狹窄的纜線無法解救飢餓貧瘠的網路。拓寬纜線,便能再造網路榮景。 

九○年代末的科技股崩盤對Level 3公司無異是晴天霹靂。這家科羅拉多的ISP(網際網路提供商),基於對網路熱潮的高度預期,已鋪設了兩萬哩光纖電纜。不幸的是泡沫榮景破滅了,直到去年,收入再度開始成長,光纖電纜的明燈終於亮起了希望。

寬頻當道,消費者要的是資料量極大的多媒體,Level 3碩大的管線裡充斥著一波波petabits(千兆位元)狂潮。去年全球寬頻(二五六Kbps以上)上網數上升了三三%,達到二億六千四百萬戶。在某些國家,如南韓、香港、冰島和摩納哥,有超過四分之三居民使用寬頻網路。至於美國,使用寬頻的比率則將近一半。

幾家網站是刺激寬頻胃口的功臣。第一名就是Google旗下的YouTube,每天提供超過一億支影片;再來就是新聞集團(News Corp.)所屬的MySpace,它讓九千萬人利用串流影音服務,互相分享音樂和短片。然而高速上網並不只限於音樂和影片,二○○五年被eBay買下來的Skype,它讓寬頻使用者之間可以免費互打網路電話。

當網路使用者對寬頻的需求變得愈來愈迫切,ISP已準備好為他們服務。市場領導者Comcast簽下一千一百五十萬用戶使用有線電視上網系統,傳輸速度可達十六Mbps。Verizon提供三十Mbps的服務給七十萬用戶,並在最近又啟動一個超高速五十Mbps的服務。而網路建設也造福了像思科(Cisco)這樣的網路硬體供應商。

儘管乘著這股寬頻熱潮而起的大多是美國公司,然而高速的未來,很有可能在亞洲和歐洲這些更為先進的科技市場中發展起來。拿南韓來說,二十Mbps的服務是家常便飯,這樣的寬頻文化不僅提供在地市場,給三星來發展像M8000這種使用Mobile WiMAX技術的下一代行動裝置,它同時也推動三星設置全球最先進寬頻實驗室。 

代表企業 

新聞集團 
9千萬MySpace使用者提供內容 

Level 3 
光纖骨幹網路 

Verizon 
超高速寬頻網路 

eBay 
網路電話 

 

 

趨勢5 
合併不如合作 

當產品和市場愈來愈複雜,舊的商業模式不停被取而代之,自己做自己的,反倒變成高風險的主張,因此科技公司開始尋求長期的結盟。 

過去科技公司只依賴自己家裡的研發。康寧(Corning)在光纖電纜問市前,耐心地花了十六年研發。惠普(HP)、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長期奉行自己建立(build-it-yourself)守則:出售任何去年發明的東西,內部則持續研發、尋找下一個大發明。

網路大爆炸之後,爭得頭破血流的企業,看到自己前途大好的科技達到臨界點時,乾脆砸錢來買進入新市場的道路,不過當中某些當紅炸子雞的合併以失敗告終,或是付不出股利。如今,耗時的合併、合資企業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虛擬購併。

近幾個月來,在不同市場運作的Wired 40企業間,出現了大量的暫時結盟、行銷協定和策略夥伴。當蘋果公司在一月公開iPhone時,施密特(Eric Schmidt)這位Google的執行長暨蘋果公司的董事竟然出現在賈伯斯(Steve Jobs)身旁。為什麼呢?答案是Google Maps和Google搜尋已內建於iPhone這裝置上。施密特更強調,蘋果公司與Google個別驚人創意的融合才開始,「你可以融合(merge)而不用合併(merging)。」施密特說。

一月底,英特爾宣布將支援昇陽(Sun)的Solaris作業系統,同時昇陽也宣布將開發使用英特爾Xeon處理器的伺服器。這樣的結盟需要如同這幾家公司形容的「合作開發、設計以及行銷」,然而不像微軟與英特爾的模式,這樣的夥伴關係並不是排他性的。

這些短期合作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夥伴。例如去年凱迪拉克這個一成不變的車商,與微軟以及Bizarre Creations遊戲開發公司簽署協定,讓旗下V系列的車子出現在《世界街頭賽車3》(Project Gotham Racing 3)遊戲的下載擴充套件中。如果是過去,通用汽車很可能會設立龐大的團隊研究,然後和它編制內的廣告代理商合作提出購併計畫。  

代表企業 

蘋果公司 
iPhone + Google Maps 

Verizon 
無線V Cast服務 + YouTube影音 

Garmin 
行動GPS衛星導航服務 + 黑莓機 

英特爾 
Xeon處理器 + Solaris作業系統 

 

趨勢6  綠色科技暴紅 

在低價汽油時代結束後,能源競賽正激烈展開,創投投注在替代能源的資金,已經從2005年不到2億美元,暴增至2006年的7億美元。 

美國前任副總統高爾贏得兩項奧斯卡大獎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凸顯燃燒石油讓環境所承受的代價。正是這股熱潮,帶領替代能源進入狼吞虎嚥的能源市場。

其中最令人驚喜的就是,在沉寂了幾十年後,太陽能產業一夕之間欣欣向榮了起來。過去太陽能成本過高,但就在去年,規模經濟為太陽能注入了強心針。Google、微軟和夏普(Sharp)紛紛為他們的設施加裝太陽能板,沃爾瑪也為旗下三百四十間店面的太陽能屋頂裝設工程開放投標。SunPower的矽太陽能光電板比其他競爭產品多產生五○%的電力,一月又購併PowerLight太陽能系統供應商,使得它在服務企業和家庭用戶的能力上大為增強。

不過,太陽能板需要很多空間,也只在有陽光時才能運作。風力能源亦有著類似的限制。於是核能便成為替代能源中的一匹黑馬。走出一九七九年三哩島事件以及一九八六年車諾比事件的陰影,核電廠成為經濟實惠又不含碳的好選擇。全美最大核能供應商Exelon,最近就宣布將申請新建廠許可。
同時政府則將腦筋動到了可由植物提煉的乙醇身上。美國總統布希在二○○七年國情諮文中承諾,接下來十年內要提高五倍產量。這對孟山都(Monsanto)來說可是個好消息,因為它所銷售的基因改造玉米籽能夠輕易轉為汽車用油。而對英國石油(BP)這個石油巨擘而言,除了將自己更名為「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之外,為了強調其修復環境的決心,最近便投入了五億美元資助生物燃料研究。 
當然,使用替代能源的最終目的,就是完全不使用碳氫燃料。豐田汽車的混合動力引擎業已在道路上奔馳。但坦白說,自從二○○三年的RAV4-EV無疾而終之後,豐田就已離純電動車的概念愈來愈遠。儘管如此,它仍是僅存幾家繼續研究如何利用鋰電池作為潛在乾淨能源的企業之一。 

代表企業 

SunPower 
高效能太陽能電池 

Exelon 
重新包裝核電廠 

孟山都 
玉米乙醇 

豐田汽車 
混合動力車 

 

《Wired》評選全球40大創新企業 
'07   '06 
公司名稱 
《Wired》評比意見 

1         1 
Google 
致力打造全球光纖網路與資料中樞。

  2           2 
蘋果公司(Apple) 
iPhone成功將當紅數位產品融合在一個小玩意兒中。 

3        4 
基因科技(Genentech) 
新藥Avastin可有效抑制多種癌症細胞株的生長,而且和化學治療合用有加乘效果。 

4        3 
三星(Samsung) 
行動裝置高價位策略對上iPhone宣告失靈。 

5          9 
新聞集團(News Corp.) 
需要將MySpace聚集的超熱人氣轉為利潤。 

6         new   
任天堂(Nintendo) 
一個月內Wii就狂賣100萬台,現在的挑戰是將短期的熱賣轉為長銷。  

7           15 
Salesforce.com 
持續從甲骨文和思愛普手中搶走中小企業客戶。 

8         12 
思科(Cisco) 
在線上影音浪潮中,思科勝削價競爭的對手一籌。新目標是銷售超大銀幕高解析度視訊會議設備。 

9      8 
奇異(General Electric) 
想要統合航空設備、安全系統和生醫科技。 

10        21 
nVIDIA 
新顯示卡GeForce 8800強大的遊戲繪圖處理能力,足以應用在新市場。 

11       new 
百度(Baidu) 
百度掌握全中國超過60%的搜尋,並和EMI達成協議,網友可以免費收聽附有線上廣告的EMI歌曲。 

12       7 
豐田汽車(Toyota) 
以Tundra CrewMax車系進軍北美貨卡市場,儀表板附有衛星導航系統,還可顯示後車箱攝影機的影像。 

13        17 
Sunpower Corp.  購併太陽能系統供應商,擁有完整的太陽能生產鏈,將太陽能成本減少了一半,足以和便宜的火力發電媲美。 

14          11 
Infosys 
承接的外包工作主要為研發和電腦輔助工程。由於仍屬大量人力密集產業,每周需雇用超過500名新進人員。 

15       16 
美敦利(Medtronic) 
類似心臟調節器的胸腔植入物讓,醫生在網上即可掌控病患最新狀況。 

16       new 
Level 3 
YouTube等大量影音當道,使得5萬哩的光纖網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現在可以開始償還60億美元的負債了。 

17     33 
Exelon 
溫室氣體排放限制和碳稅困擾,Exelon計劃興建美國最新一座核能發電廠,不過得先找到存放核廢料的地點。 

18      14 
Netflix 
終於對特定會員推出網路電影服務,光升級成本就花了4千萬美元,幾乎等同去年全年的盈收。 

19         22 
威訊(Verizon) 
領導電信業者對抗有線業者,威訊50Mbps光纖到府服務幾乎是首次展示時的兩倍。接著要面對的是價格競爭。 

20       13 
藝電(Electronic Arts) 
互動遊戲《金剛》需要大量熱賣才能彌補它驚人的製作費用。賽車、運動和射擊遊戲則表現持平。 

21      25 
孟山都(Monsanto) 
基因改造玉米用來生產乙醇大受歡迎。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研發出能耐旱的玉米。 

22         new 
Garmin 
除了已普及的儀表板、手持裝置等,GPS產業龍頭Garmin要進軍智慧型手機、手提電腦和個人旅行助理(PTA)。 

23        6 
亞馬遜網站(Amazon.com) 
執行長貝佐斯嘗試提供全套後端服務:管理程式、電子商務,想得到的全都包。 

24        new 
NTT DoCoMo 
當其他行動業者負債累累時,日本無線巨人NTT DoCoMo仍致力新科技研發。一秒傳輸千萬位元就是它的下一步。 

25         26 
EMC 
對這位資訊儲存龍頭而言,現今最大的機會就是銷售數位資料分類空間給線上影片。 

26          new 
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能源交易火紅,不論是石油、電力、甚至輻射能的期貨交易都炙手可熱。2006年股價就成長了300%。 

27       39 
Comcast 
擁有數位有線電視、影片隨選即看、數位錄影機三合一服務優勢。要小心閃避其他電信業者、衛星頻道業者挑戰。 

28      31 
英國石油(BP) 
漏油和煉油廠爆炸事件頻傳,更增強了BP推動「超越石油」:5億美元的替代能源計畫。 

29         new 
迪士尼(Disney) 
迪士尼與蘋果公司合作,大膽地加入iTunes熱潮,在iTunes銷售電影、熱門影集及動畫。 

30     5 
Yahoo! 
僅管Google取得領先,某些大牌廣告商仍將扶植Yahoo!新廣告平台巴拿馬(Panama)。 

31        new 
波音(Boeing) 
快速、省油、不用鉚釘的波音碳纖787 Dreamliner客機明年開航,將成為21世紀首席航空代表。 

32           19 
eBay 
eBay在中國拙劣的表現賣家失望出走,華爾街也因此狠狠教訓了它一頓。還好,PayPal和Skype終於開始回本。 

33           23 
偉創力(Flextronics) 
從手機到印表機無所不包的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超高效率供應鏈卻碰上多合一智慧裝置盛行,導致利潤下跌。 

34       New 
康寧(Corning) 
康寧LCD玻璃基板供貨給三星和夏普等製造商。平面螢幕進入價格戰,改以量取勝,為這玻璃製造商賺進大把鈔票。 

35       35 
Gen-Probe 
血液核酸測試篩檢超過美國國內80%的血液供應,前列腺癌的試驗已在歐洲獲得批准。 

36        30  
台積電(TSMC) 
專攻於晶圓代工,讓使用者能專心於高效能模擬應用。 

37        29 
聯想(Lenovo) 
將中國低成本研發的優勢,運用來開發筆記型電腦臉部辨識這類酷炫功能。 

38         18 
IBM 
轉向IT服務使名次狂跌。不過還好仍有Linux伺服器原始碼、晶片縱橫三大遊戲主機、套裝社群服務軟體。  

39       24 
英特爾(Intel) 
以前所未見的高效能、低耗電處理器反將了 AMD一軍。現在蘋果和昇陽電腦加入了英特爾陣營。 

40       36 
微軟(Microsoft) 
套裝軟體獨霸的時代已隨風而逝,然而Xbox和Zune的表現也不如預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邁達特的人才經營戰略!攜手「有福企」,打造個人化福利新體驗
邁達特的人才經營戰略!攜手「有福企」,打造個人化福利新體驗

走進邁達特的辦公室,最熱鬧的不是茶水間,而是 LINE 群組裡的「福利話題」。有人分享如何用點數換到電子票券,有人則教同事在電商平台搭配福利點數折抵,精打細算換來小確幸。對人資長楊碩祐來說,這樣的畫面格外珍貴,因為在他剛接手的那幾年,如何精準投放福利資源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當時,邁達特正面臨跟同業一樣高達2成的離職率。高薪或許能吸引人,卻不一定能留住人,如何改善流動率,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薪資能解決短期問題,但要讓人留下,必須讓員工在組織裡克服挑戰、獲得成就與實現價值。」他回憶。也因此,邁達特開始思考:如何讓「福利」不再只是行政支出,更成為穩固人才的關鍵?

永續人才經營,不只是花錢

楊碩祐的第一步,是回到員工需求本身。邁達特自 2022 年起,將員工滿意度調查頻率拉高到每半年一次,以即時掌握心聲。疫情趨緩後,公司除了宣布可彈性上/下班之外,如有特殊需求也可向主管提出居家工作的申請,讓每個人保有調整空間;當時從員工滿意度調查中發現,過去被視為亮點的零食飲料吧,只排到第 10 名;前幾名則是偏向彈性化的管理,如居家辦公和彈性上下班等。

「當福利能回應真實需求,滿意度可達 8 成;若與員工期待落差過大,則可能僅有 4 成。」楊碩祐說,這讓他確信,與其把資源花在公司自認重要的福利上,不如傾聽員工真正想要什麼,把錢花在刀口上、福利給得精準,才能成為長期的人才經營策略。

邁達特
邁達特人資長楊碩祐
圖/ 經理人

有福企一站整合福利,滿足員工多元彈性需求

如何讓福利走進日常?楊碩祐找到的答案是數位化。幾個月前,邁達特導入神坊資訊的「有福企®」數位平台——專為 HR 及福委打造的數位福利管理工具,讓員工能自主選擇福利,也讓行政流程大幅簡化。

「第一眼看到平台時,我就很喜歡它的 UI/UX 設計,清楚易懂又好上手。」楊碩祐回憶。以往福利公告、點數發放、特約簽約、活動管理分散在不同流程,耗費大量人力,也不易協作,如今透過有福企一站式平台即可完成。「福利是需要重複宣導的。」楊碩祐還記得,為了讓同仁理解平台價值,他特地花了一個週末做簡報,親自向全體員工示範說明。結果,導入初期就有9成以上員工完成開通登入。

為了讓員工福利更精準滿足個人化需求、提升使用彈性,邁達特將企業福利的固定預算轉換成「小樹點(生活)」(註1) ,透過平台發放數位福利點數,讓員工能依需求兌換折抵票券、宅配商品或旅遊體驗等日常生活消費。不僅能實現員工自選自用,企業也能在員工生日、福委活動、課程進修獎勵等多元時機點發送點數,創造更多與員工互動的機會。

甚至有員工自發性在 LINE 群組分享「點數使用攻略」,顯見認同度高。「現在我能兼顧員工自選福利、提供彈性,同時控制成本,這讓我更容易說服管理團隊,也能回應員工期待。」楊碩祐分享。

神坊資訊營運總監劉容先則補充,平台的核心設計之一在於「分眾」。以往分眾多應用於行銷操作,但員工同樣需要差異化經營:不同年齡層、職能或生活階段,各有不同需求。而邁達特員工結構正好呈現三個世代共融——20、30、40 歲以上各約佔三分之一,差異化經營更顯重要。有福企串連企業、HR、員工與供應商四方角色,整合了多元特約資源、EAP 員工協助與健康促進活動,再結合小樹點生態圈的廣泛通路,讓員工無論是日常娛樂、進修學習,或心理與法律諮詢,都能找到符合需求的選項。HR 不再受限於繁瑣行政流程,可更專注在策略規劃與成效評估,提升部門能見度與角色價值。

她進一步指出,平台也提供「活動」管理功能,讓 HR 及福委能以數位化方式舉辦家庭日、聚餐、健康與團建等各式員工活動,除了活動報名、問卷調查及員工簽到,也能透過平台發放點數獎勵,將繁瑣的紙本流程在線上一條龍完成,不僅讓 HR 節省時間,當活動體驗更流暢,員工參與意願也自然提升。

「HR 常常缺乏 IT 支援,有福企就是專為人資打造的數位工具,能持續優化迭代,並提供數據追蹤功能,讓決策更精準。」未來,也計畫推出會議室及按摩等服務預約功能,讓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也能輕鬆享受數位化帶來的效率與便利。

善用有福企,邁達特讓福利成為留才戰略

基於對數據與科學化人才經營的重視,邁達特進一步落實福利數位化。透過每半年一次的員工滿意度調查與同業數據比較,公司能更精準地掌握員工偏好,再搭配三十多項軟硬體福利調查,讓決策從感覺走向可驗證,進而推動政策宣傳與資源分配。

楊碩祐指出,邁達特以數位工具優化「選、用、育、留」四大流程,從求職、入職到職涯發展與日常照顧,HR 在每個環節都扮演要角,建構完善的「數位人才旅程」;其中,有福企更是「留才」關鍵,因為福利經營不再是附加價值,而是直接影響組織韌性與文化的核心環節。

「借用外部平台資源、交給專業,比起自己開發更有效率。有福企最大的價值,是幫助企業留才,並透過平台傳遞企業的正向福利文化。」楊碩祐說。甫獲 2025 年「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的邁達特,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不僅在於持續深耕人才經營,也來自善用外部資源,如導入「有福企®」後,將預算轉化為彈性點數,滿足跨世代需求,讓福利從「成本支出」提升為「策略資源」。

邁達特
邁達特屢獲雇主品牌獎項肯定,展現長期以人為本的人才經營承諾
圖/ 經理人

「這些努力在當初或許不會立刻看到成效,但卻能在同業尚未改善之際,率先走快一步,為未來奠下穩固基礎。」楊碩祐分享,隨著福利策略逐步落地,邁達特的離職率逐年下降,並持續創新低,讓公司更有底氣對外傳遞雇主品牌,也展現了長期重視人才的承諾。

被母公司佳世達點名為「集團軟體先鋒」的邁達特,擁有逾 25 年經驗,代理超過 50 種全球 IT 產品。面對缺工時代,當薪酬只是基本盤,決定新世代工作者是否留任的關鍵,在於能否持續挑戰自我、獲得成就感,並與企業文化建立連結。

因此,邁達特導入「有福企®」,不只是導入一套福利平台,背後更有將福利視為留才之道的策略思維。展望未來,楊碩祐期盼有福企持續開發創新服務,陪伴企業在人資數位化的道路上持續進化。透過與時俱進的平台設計,協助企業落實以人為本的人才經營,奠定組織永續的基礎。

註1:「小樹點」點數系統,分為小樹點 (生活) 與小樹點 (信用卡) 兩種點數類型,本文所述為小樹點 (生活)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神坊資訊有福企共同製作]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