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所有世代的3S世代
改變所有世代的3S世代
2008.07.01 |

年輕世代根植於產業變遷

詹偉雄(以下簡稱詹)  我們今天要談談屬於這個時代的特質:Self Awareness(發現自我)、Style Definition(建立風格)、Social Mindset(社會心靈),如何在現今的工作者,尤其是成長於網路環境的年輕世代身上發生影響。

過去我曾待過廣告業,因此認識了一些做廣告的朋友。這五、六年來,他們都傳遞出一個訊息:現在不容易在台灣做廣告了!表面的理由是台灣廣告市場不成長,內在的理由是:它跟這個社會中,站在廣告標靶背後的年輕消費者,失去了心電感應。

台灣在過去十到十五年之間,其實經歷了蠻深遂的社會地震,這絕對跟不同年齡的人所處的世代有關,但年齡是「果」,那個「因」來自於台灣在國際化經濟結構中已經產生大轉型,由此引發了個人的小轉型。過去我朋友對應的社會,已經不是現在這個社會。過去的台灣,人們從have not(一無所有)到have all(衣食無缺);現在的台灣,則開始從have all開始在意到have what(擁有什麼)。
**
胡湘雲(以下簡稱胡)  要和年輕世代溝通,娛樂性和互動性非常重要,比如說去年很紅的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就是一個成功例子。企業推出的產品與服務,必須要用多平台、多媒介溝通,越不像廣告越好,因為會讓年輕人產生感動的東西絕不是單方面的,必須存在很多對話的方式與介面。但重點不是讓年輕人看到就好,而是你用的溝通方式可以讓他們buying(買單)。
**
成功的商品帶著無厘頭氣質

  在產業變遷的歷程裡,年輕世代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附著,他們剛從青少年時期成長,為了反抗上一代,他們會開發出各式各樣的東西,來反抗父母對他們的影響。

我最近觀察到最有意義的現象,就是奧美做的一系列無厘頭廣告,我稱之為「對抗性的荒謬」(Confrontative Absurdity),像阿Q桶麵和全聯社的廣告。全聯社的廣告,說話的方式比說話的內容更為重要,這是眾多反叛型式中的一種。
**
胡 ** 我完全贊同無厘頭這句話,國外很多很棒的廣告再也不是追求傳統的邏輯,再也不是「因為、所以」,但你挖掘下去就知道它還是有訊息和基本的功夫在那裡。就像全聯社那支廣告,它其實還是言之有物,只是用言之無物的型態表現。

其實我們在做全聯社的時候,我的要求是在不合宜的氛圍中說不合宜的話。在這個講求服務的世界中,你還跟別人說我們什麼都沒有,這是我們當初的想法。

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有一個零食叫Combo,是一種垃圾食物,廣告公司後來發展出一個「如果你媽是個男人」的系列內容:假如媽媽是男人的話,小孩生病了,他不會帶他去看醫生,只會丟Combo給小孩吃。這看起來非常無厘頭,但可以抓到其中的訊息。

  現在的電視也與過去不同。因為有了數位科技,電視開始成為奇觀,它變成現代人圖像記憶的創造者。每個電視節目都創造新的影像構成方式。電影也常常全部都是虛擬的,影棚製作的部分大於真人表演。過去電視嘗試告訴我們有個真的世界在那邊,現在告訴我們沒有真的世界。以前是知識的頻道,現在更像是互動的遊戲。
**
未來的管理**

胡  年輕人的文化一般被認為是次文化。我注意到在奧美,我們以前的基本配備是一個Copy Writer(文案人)與一個Art(美術),我現在覺得這個作法已經過時了,我們的腦袋好像不夠用了,必須跟公司以外的人連結。

之前有個機會和巴西的廣告人接觸,我發現他們的作品跟我們很不相同,就問他們內部怎麼腦力激盪?其他人的職銜是什麼?因為我覺得職稱象徵了企業怎麼思考那個人扮演的角色。他只回答我:我的團隊裡面有軟體程式設計師、寫電影劇本的、還有電影監製,但是沒有一個人有廣告背景,所以他們不斷創造新鮮的作品。

這讓我進一步去想,如何在組織的框架下,去跟這些有才情的人合作。這些人如果拉回體制內,他很痛苦,他不僅不會說服客戶還會藐視客戶。但這種人的才情放在外面時,我要如何在體制內與他合作,在完全尊重他的前提下,得到我要的效果?如果可以想通,我用這個方式就可以跟最棒的人合作。
**
詹**  以前組織內的領導者,現在應該要變成製作人,他把有天份的人集合,讓事情發生,並且他要知道這些人與既有社會制度的鑲嵌關係。這個時代自動地站在青年那一邊,壓在青年身上就是永遠的多頭。比方像當年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和現今的歐巴馬(Barack Obama),選民投票是買他不同看世界的方法,而不是看他既往的經驗。

這個世代的轉折點,客觀上有利於年輕人的因素,但年輕人也要主動挑戰,成為時代的擔當者。現在的年輕人見多識廣,他知道當年太多我不知道的事情,mail list隨便就幾百個,國際化互動的行為對他們來說司空見慣。不過,暴露在多樣化媒介的生命情境中,其實大家都有很深的倦怠感。他們在本質上傾向虛無,他真的比較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每次遇到困難時,如果無解就會一直擺盪出去,每次創業的邊際效應越來越低。

與年輕世代相處

詹  台灣過去是集體化的年代,年輕人要獲得社會認可,必須服從權威。而獲得社會認同所產生的資產,就是財富。

但是近十年的台灣,從集體化向個體化社會擺盪。現在的社會渴望能夠展現個人獨特氣質的例外者、意外者,最害怕從屬者。

在台灣已經全球化的產業鏈上,有一個強大的改變去促成這件事,簡單來說是從OEM(製造代工)到ODM(設計代工)。過去強調生產製造的效率,所以企業需要嚴謹的集體化管理,但是邁入ODM的時代後,整個台灣的企業要學習運用同理心與感性知識來工作。而這樣的改變會滲透到整個社會,社會的主流價值開始遷徙,從注重生產製造,蛻變成表彰象徵符號的價值。
**
胡**  我們本來是傳統廣告部門,為了因應數位化,我們就有一群二十幾歲的新人進來工作。對我的行業來說,能跟那麼年輕的人在一起工作很棒。一旦我們去擁抱數位化,公司就自然變年輕了。

廣告是一個講究創意的行業,創意的本質就是反抗權威的,運用權威做不出什麼驚人的作品。當你遇到年輕又符合期待的人,心裡會特別的感動,覺得撿到一個寶,撿到他的青春、未來、還有工作態度。和他們工作的時候,我覺得本來就應該讓他們。每次他們講什麼事情,我都好想要知道,我何其需要這些資訊來源。

以我自己來說,我可能沒辦法下了班還跟他們混在一起,但我們工作時可能就是不斷地腦力激盪。當然有時候主管要做判斷,但大家對好創意的反應與認知差不多。最大的障礙還是我們要學習運用正確的工具跟他們溝通。

後來我也發展出跟年輕人相處的秘訣。比如有一次我面試新人,對方本來有一搭沒一搭地回話,但是後來他看到我腳上穿了一雙限量的運動鞋之後,就熱情地跟我聊起來。我發現要當這些年輕人的主管,一定要讓他們對你保持好奇心。

詹  其實任何時代都會有代溝,只是這個代溝會不會變大。

台灣正要面臨驚天駭地的變化,這大概是四十歲以上的人很難理解的。很多企業老闆找我去調整組織,我都悲觀地告訴他們:你注定無法調整!現在的成功就是未來最大的阻礙,因為你如此地相信你的歷史經驗。

我認為過去幾年發生的社會大地震,破壞了以往全部的規則,只有順著新的水流、地勢長出來的新人類才能適應。

當然也不是說年輕人躺在那裡就可以成功,這些年輕人也要有體認。他如果再看上一代的成功故事就不行,這代年輕人應該是流浪者、反叛者。對年輕人來說,他的核心知識是書中從未寫過的。

我們這一代的成長過程仰賴理性的經驗(例如從書中得到的啟示),但這代年輕人靠的是某種刻骨銘心的身體經驗。

這個世代就是Authenticity(真摯)在尋找Authenticity,獨特的人在尋找另一個獨特的人。Authenticity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身體當作知識的介面,過去我們了解知識透過理性,現在則是透過心靈的拉扯,這些經驗都因此提供了知識。

我們對年輕人要有這些客觀的理解,回頭來看自己的角色會比較恰當。

胡湘雲 Profile
奧美廣告執行創意總監。主修中國文學,誤打誤撞進入廣告界。剛開始是一名CF Producer,因為發現自己寫的文案比坐在隔壁的正式文案人員好,所以自行請調為文案,正式開始創意生涯。1992年進入奧美Direct Marketing擔任文案,1994年轉進奧美廣告,2000年離開奧美進入意識形態廣告,擔任Deputy Executive Creative Director,2003年回奧美,2006年擔任奧美執行創意總監。

**
詹偉雄 Profile**
《數位時代》總主筆、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1961年生,1985年畢業於台大圖書館學系,陸續工作於《夏潮》雜誌、《前進周刊》、《天下》雜誌,1999年創辦《數位時代》雜誌,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以及《風格的技術》等書。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