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s vs. Jobs
Gates vs. Jobs
2007.06.15 |

上個月底,美國科技界最大盛事應是微軟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蘋果公司的賈伯斯(Steve Jobs)接受《華爾街日報》記者現場採訪。兩人分別代表「微軟」與「蘋果」兩大陣營,形象反差極大,蓋茲是技客和暴發戶的代名詞,賈伯斯則呈現著時尚與「錢歹賺」的創新者形象。當天兩人的穿著也反映這樣的落差,但雙方上台後,卻客氣得很。蓋茲讚揚賈伯斯勇於冒險創新,賈伯斯也宣告蓋茲是第一位真正壓寶於軟體的企業家;蓋茲認為賈伯斯總是用魔術般的不同解答來解題,賈伯斯則推崇蓋茲總是能和其他公司合作得很好。

個人電腦歷史精采回顧
兩大巨頭上次同台是在一九八三年,上次非直接對話則是在一九九九年,我想,任何一位年資十年以上的電腦人,看到賈伯斯以「披頭四」(The Beatles)歌詞:「你和我之間的過去,比世界盡頭還要長久」,來介紹蓋茲,又看到他們倆在台上回顧,「我們今天對對方沒有任何抱怨了。大體上來說,我們這一路走來還蠻有趣的。」一定會彷彿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像當天全場觀眾一樣,眼泛淚光,站起來大力鼓掌。鼓掌兩人的成就,鼓掌電腦,鼓掌人類文明史的燦爛一頁。

掌聲歇止之後,我們也默默知道,為何兩大巨頭今天有機會同台。當年兩人還悶著頭競爭時,世界上還沒有Google,沒有GPS,沒有手機,也沒有Web 2.0。他們見面,代表的是整個個人電腦歷史的精采回顧;當然,也代表整個個人電腦產業的「休止」。今天沒有人會控告微軟獨霸了,因為網路事業已經出現「GAMY」四強,微軟只分到四分之一的天下,本身也在企業應用與遊戲機市場呈現落後狀態;也沒有人再去感嘆蘋果的滄桑了,因為它的iPod已成史上最成功的電器產品之一,也即將面臨和微軟無關的挑戰者。這個戰場已經延伸到更大的一塊,現在早已不是微軟和蘋果兩間公司的天下,所以他們今天可以同台、把酒言歡。

為另一個時代鳴槍
兩人這番歷史性的對話,已經為PC時代劃下了句點,也為另一個大時代鳴槍起跑。在這個大時代中,不再由「摩爾定律」主宰,而是強調續航力、散熱、尺寸的手持式裝置另一種定律來決定;個人運算系統抽離了書房與辦公室,散布到口袋的那個小機子裡,還有客廳的那套視聽系統,以及車上那台會說話的小小螢幕中。

時代的洪流變得愈來愈急促,曾經我們以為微軟的那九○%市占率是多麼堅不可破,蘋果五%市占率的翻盤希望又是如此渺茫,誰會想到今天的戰場被擴大了這麼多倍?我們相信,當比爾.蓋茲和賈伯斯雙雙站起來,那兩個座位總有一天會空下,但,也肯定的很快會有另外兩個年輕人補上。 

 

後PC時代世紀對談 
6大重點獨家解析 

比爾.蓋茲和賈伯斯在備受注目的D5大會上同台演出,對談內容包含個人創業觀與產業變遷等。當Internet成為最具創新力的環境,要如何面對後PC時代?以下是這場世紀對話的重點整理。 

編譯.整理=丁在園 

**1 談對方為電腦產業做出的貢獻
**

賈伯斯:比爾創辦了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在全世界尚未有人明白軟體是什麼的時後,他聚焦軟體,建立了成功的商業模式。

******蓋茲:**賈伯斯的貢獻十分驚人。回到一九七七年,那時唯一堅定地相信個人電腦將會成為主流的,就是蘋果,而蘋果為此夢想全力以赴。

2 談對Mac及PC的看法


賈伯斯:蘋果最大的秘密就是,我們將自己定位為軟體公司,當今存活的軟體公司已經不多,而微軟是其中的一家。我們覺得在某些部份,微軟確實是競爭者,但大部份不是。我們從不認為自己可以主導八○%的PC市場。
回顧過去,當我第一次在蘋果工作時,如果有些事情做得更好,麥金塔的市占率也許會比現在更高……。不過,現在看來,這一切已經無關緊要,我們已經來到了現在的位置,逝者已矣,我們應該勇於創造明天。


蓋茲:我們其實將Mac視為一個機會點,在某些產品上,蘋果確實是競爭對手。不過,蘋果也創造了廣大的市場,讓微軟有機會從中試圖做出貢獻。

******3 談目前的Internet產業**


賈伯斯:我覺得現在這個行業的生態超健康的。的確,有些年輕人想創業,他們不是只想把新公司賣掉,而是要經營屬於自己的公司,我們也想找適合的機會,跟他們合作。


蓋茲:Internet現在是最具創新力的環境之一,我們會持續觀察創新因素及使用介面。

******4 看個人電腦的未來**


蓋茲:主流總是會被挑戰的。過去曾有人質疑有了網路後,可以不需要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
但是問題在於,當人們擁有更多形式的資訊、語音、影像後,如何在本地端及遠端運用這些豐富的資源,我們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強大的解決方案。

******賈伯斯:**後PC時代的創新重點,在各式各樣的隨身數位裝置(device),尤其是針對特定用途的裝置。不過到頭來,我們可能會發現,所有的創新介面中都有一個電腦的核心在其中。

**5 對彼此的看法
**

蓋茲:跟賈伯斯一起工作很有趣。這個行業的人來來去去,有人願意冒著風險,堅持創新,真的很棒。

******賈伯斯:**我較比爾大半歲,在早年我們認識彼此、出道工作時,常常是會議室裡最年輕的人。但現在,我常常是會議中最老的那個。
我覺得人生就像包伯.迪倫(Bobby Dylan)或披頭四的歌曲所說的一般,尤其是披頭四歌曲中提到的:「你和我之間的過去,比世界的盡頭還要長久」,這就是我此時此刻的感受。

**6 對自己人生的評價
**

蓋茲:我這輩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個人電腦。我從青少年起,到二十歲、三十歲都全心全意地專注在工作上,甚至因此決定晚婚。我很幸運,這些我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資源,可以幫助那些缺乏技術和醫藥的人。如果你檢查我的腦袋,一定都寫滿了軟體,我對於軟體的信仰,是不會改變的。

******賈伯斯:**我認為比爾的人生目標並不是當世界上最有錢的鬼,這個世界因而改變。這點我們有共通之處。我出生在小康之家,所以並不特別在意錢。蘋果早年的成功,也使得我可以專注在工作上,不必擔心錢。工作一直是我生活的重心,之後是家庭。我覺得我和比爾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兩個傢伙,因為我們在對的時間、對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最愛的工作。

過去三十年,我們每天和超級聰明的人一起工作,樂在其中。我覺得現在過得很快樂,有家人陪伴,每天到辦公室與優秀的同事相處,一起創造出我們所熱愛的事物,並希望引起其他人的共鳴。這是最棒的人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