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打開藝術書市場
以工匠精神打開藝術書市場
2007.03.15 | 人物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們走進隱身於中山北路二段的小巷弄,與田園城市發行人陳炳槮喝著咖啡,請教他如何在各大出版社紛紛投入藝術生活書種、書店架上琳瑯滿目設計書籍的環境下,田園城市依然能成為一般讀者與專業工作者心中不可動搖的領導性品牌?

他笑著說出秘訣:「田園城市就是藝術書作者的專業工班。」他以藝術家與工匠之間的合作關係做比喻,即便是伊東豐雄、科比意等世界知名建築大師,也需要一個技藝高明、學養深厚的工班相配合,才能完成舉世聞名的大作。對於台灣的藝術家、設計師而言,田園城市就是這樣一個素養深厚的「工藝級出版團隊」。

親自拜訪全省每一家書店
二十五歲的陳炳槮剛入行時,只是一個書報發行商的業務,每天騎著小機車,後座擺著笨重的書架,充滿熱忱到處送貨。那時候,他就想要從事文化事業了。等到有機會成立出版社的時候,他從零開始學習出版知識,包括計算台數、印刷刀工等。如今田園城市年營收約二千萬元,中文繁體版書籍還可以直接銷往國外,成為中文藝術書種的領導品牌。

書海茫茫,總經銷沒有辦法針對書籍的特色與通路溝通,因此他不走總經銷代理模式,寧可直接面對每一家通路。

全省每一家進田園城市書籍的書店,陳炳槮都親自拜訪過,觀察這家書店是否與田園城市調性統合,那怕對方只進十本書。寧願找對書店做配合,而不是盲目地亂撒。田園城市的退書率很低,銷售量不「澎風」︵台語:吹牛︶,陳炳槮說:「我們的量都很實在,出給通路的書都很精準。」

他觀察國外趨勢,發現無論是平面、建築、產品等各類設計,基本原理相通,因此逐漸將出版方向從建築、城市專屬類別,轉向更為廣泛的藝術基礎。一方面提供專業界人士的閱讀選擇,另一方面以較為普及、卻又同樣精緻的編輯方式,與非專業讀者進行對話,深化為一般人的生活氛圍。

田園城市的每一本書,都是出版界前所未見的新嘗試。二○○一年與藝術家林書民合作的《以光作畫》,對方拿著自己手工做出來的樣書,希望陳炳槮能夠量產。外型是梯字型,幾乎每一頁都要開刀模,連在書店上架都很困難。雖然最後商業收益不高,以技術而言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自行培養設計團隊
「我們的團隊一定要夠強,才能縮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陳炳槮說,很多小出版社會將美術設計、企畫外包,如此一來很難培養團隊默契。

為了打造出一個專業班底,他願意投入資源與心血,培養出不少具有工藝水準的人才,包括美術設計林銀玲、藝術指導羅心梅,在今年一月與國際書展同步舉辦的金蝶獎中大放異彩,雙雙獲得金獎肯定。

「我認為做出版,市場性不需要太清楚,」從業務出身的陳炳槮說出這句話,令人驚奇。「市場性是永遠抓不住的,所以出版業最大的挑戰與趣味,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書會大賣,」他說,若要減少風險很簡單,直接挑選國外暢銷書籍做翻譯出版就可以了,但如此一來,本土出版社也失去累積自己資源的機會。

大部份出版社都是挖角檯面上的作者,只有田園城市願意重零開始培養寫作者。以暢銷書《創意市集》作者王怡穎為例,當初只是個剛回國、沒沒無名的年輕設計師,被田園城市所挖掘,不但帶動了Kidult(孩童化的成人風格)生活性趣味風格書籍,更無心開創了時下的「創意市集」潮流。

每次出書都讓人耳目一新
誠品信義旗艦店副店長張靜如眼中,田園城市是一家「會創新的出版社」,無論在選題、設計、印刷、材質方面總令人耳目一新。她對於《建築就像明信片》印象深刻,以簡約的文字搭配突出的影像,將建築入門變成旅行書,也讓本書成為當年度誠品銷售排行榜常客。《dA夯06:流動性》這本田園城市新出版的建築雜誌,把立體建築用打洞來呈現在平面上,呈現高度設計功力,也獲得誠品讀者的喜愛。

「買過田園城市書籍的讀者,一定都會不斷回籠。」低調的陳炳槮,平靜而自信地說出這句話。你如果稱呼陳炳槮為書商或是出版社老闆,他會立刻說:「不,我做的是文化事業。」從二十一年前以黑手姿態踏入出版這一行,就懷抱著有一天成立自己文化事業的夢想,陳炳槮說:「只要找到一個適合的溫度,即便困苦也甘心。」 

陳炳槮 
年齡:47歲
現職:田園城市文化事業發行人 

創意修煉心法.
音樂、咖啡……放鬆心情來溝通
蒐集老唱片是陳炳槮的嗜好。田園城市辦公室地下室裝潢風格有如咖啡店一般溫馨,是田園城市員工對內對外開會、聚會的好場所。地下室沙發旁,放了一台黑膠唱片機,陳炳槮在這邊與人洽談公事時,便會播放喜愛的音樂,在放鬆的心情下達成交流的目的。

舉手投足自然流露名士風采的陳炳槮,經營一家建築設計出版社,學的卻是企管而不是藝術,這件事讓許多人不解。他說學設計的人多半有自己的學養路線,很難包容採納不同想法。藝術創作是需要後製單位的協力配合,後端製作單位就像藍領階級,必須要與白領階級的設計師溝通,而他所帶領的專業班底,則扮演重要的溝通平台。

經歷 
2004 
《台灣廢墟迷走》入選2月誠品選書、7月成立門市部 

2005 
《卡羅.史卡帕:空間中流動的詩性》等書陸續獲獎 

2006 
《弱建築》入選4月誠品選書、《情感設計》榮登博客來度暢銷百大與誠品選書 

2007 
《荷蘭:看不見設計的設計,叫做風格的風格》獲得金蝶獎「封面設計獎」榮譽獎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