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打造Iron Man,而非老想著取代人。」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談人工智慧
「企業要打造Iron Man,而非老想著取代人。」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談人工智慧
2016.12.26 | 物聯網

回顧2016年科技重要大事,AlphaGo對戰人類圍棋冠軍李世乭的世紀對決絕對榜上有名,AlphaGo的成果不僅震撼科技圈,也震撼社會人文學界。

陳怡樺_趨勢科技_20161202_蔡仁譯攝-2.jpg
她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完全是市場導向的,企業也責任要讓金字塔底端的人擁有一種『有尊嚴』的謀生方式。
圖/ 數位時代蔡仁譯攝

「我們已經失去了雲端和大數據的主導地位,接下來軟體要往人工智慧靠攏,人工智慧、軟體,就是這樣了!這比鴻海買夏普還重要100倍!」今年三月趨勢科技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張明正接受《數位時代》雜誌專訪時,也對人工智慧浪潮有感而發。

《數位時代》特別專訪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請她與我們分享趨勢科技如何因應人工智慧浪潮?

談人工智慧發展:企業要打造鋼鐵人,而不是一直想著怎麼取代人

「若企業總是想要打造機器取代人,取代低階的工作,那對於底層的人來說完全沒有機會了。」陳怡樺說。

陳怡樺舉例來說,「很多移居美國的移工,第一份工作就是當計程車司機,而自駕車這種人工智慧就嚴重威脅移工的未來。」

因此她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完全是市場導向的,企業也有責任要讓金字塔底端的人擁有一種『有尊嚴』的謀生方式。在人工智慧科技發展上,企業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

陳怡樺強調,「企業的目標應該是要打造鋼鐵人,而不是一直想著怎麼取代人。」

漫威漫畫世界中超級英雄鋼鐵人(Iron Man),猶如超人,擁有驚人力量與飛行能力,系列電影中演員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一穿上動力裝甲,飛天遁地無所不能。而人工智慧應當擔任就是這種角色。

「人工智慧終極目標應該是要增強人的能力,尤其是如醫療與法律訴訟等等能力。把這些能力平民化。」在她眼中,這些一直都被精英階層所掌握,一般民眾和精英階層有著明顯的知識落差,人工智慧若能將這些階級的知識大解放,將會有眾多受益者,而非製造受害者。

談內部創新:企業一直累積Domain know-how,就不需要大幅併購

趨勢科技如何因應這股浪潮?

2006年趨勢開始應用機器學習在始做惡意郵件防治上,2008年應用在Web網路內容的分析,2015年則擴大應用在綁架軟體(Ransomware)上。「這幾年來說對趨勢來說很一如往常,但卻幫趨勢札札實實蹲好了馬步。」陳怡樺說。

在人才培育也一直是企業焦點,趨勢又如何做?陳怡樺指出,企業內部的創新能量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人工智慧領域重在domain know-how,若沒有累積domain know-how去外面買再好的模型都沒有用。」

有別於其他國際大廠備足銀彈,紛紛併購新創,趨勢還是一如往常,沒有成立創投公司的打算。但這不代表趨勢不熱衷併購,只是更為精挑細選,降低併購失敗的機率。如2015年趨勢看準了HP TippingPoint的智財與團隊,狠砸3億美元買下,隨即結合趨勢現有資源,成立網路防禦事業部門。「我們買的團隊,隨然不見得每個都滿意,但沒有滑鐵盧案例。」陳怡樺說。

相較於買新創,趨勢更著重內部人才培育。「企業一直累積Domain know-how就不需要大幅併購,有了練功的習慣,就常常有創新,這是我27年來的經驗之感。」陳怡樺自信地說。也就因趨勢著重在人才培育,競爭對手中國資安公司獵豹入台時,趨勢成為最直接的人才供給庫,獵豹大舉挖角趨勢科技人才。

「當時我最生氣的不是挖角這件事,而是獵豹那句話,『在趨勢做十年,等於獵豹做一年。』」我辛苦幫你培育了十年人才,你(指獵豹)還來污辱我。」陳怡樺說。她認為一個公司的創新若以收購為主,而非企業自己練功,創新力道就最後會削弱,挖角沒有辦法培養出創新的企業文化。

談五年佈局:人工智慧+IoT

未來五年,IoT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是趨勢最重要的發展目標。陳怡樺手拿白板筆,在白板面前寫出了一個方程式。X(跨世代的解決方案) = I(infrustructure,架構)+ U(user behavior,使用者行為)- T(threats,威脅)。

她解釋,從架構端來說,過去製造這些設備的人,從沒有碰過IT,譬如說家電業者,他們沒有想要冰箱有一天居然也要更新軟體,汽車製造商也沒有想到在未來的世界裡方向盤可以被被外界控制。

而使用者行行為端來說。物聯網時代基礎建設整體架構都不同了,使用者也有很大的變化,「使用者其實不知道自己在用物聯網,他們是無意識的。」不要小看在物聯網時代資安重要性。以綁架軟體為例,它不僅是新種的病毒而已,而是駭客新的賺錢方法,變成「直銷」的形式,被勒索者直接要給比特幣。

不僅於此,在車聯網的世界,你一到早急著要開車上班,結果駭客鎖住你的車,在智慧工廠,機器手臂被駭客控制全部停工,這些損失是很驚人的,小小的IoT可以癱瘓一個城市的交通。

因應這樣的未來,趨勢科技的資安解決方案聚焦在「家庭」、「車用」、「智慧工廠」三大類型上,並在10月推出以「機器學習」為基礎開發的「XGen」解決方案。XGen 解決方案把機器學習擴大應用至網站、應用程式和檔案裡,保護時常處於被攻擊狀態下的終端裝置。

談經營挑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面對人工智慧+IoT帶來的機會與挑戰,擔任執行長已經超過十年陳怡樺
用一句禪宗佛語妙答回答心境,「從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到見山又是山,見水還是水。」

2005年,48歲的陳怡樺接下了趨勢科技執行長與全球營運長的的重擔,雖然在此前她已任資深副總裁與技術長,對趨勢營運瞭若指掌,但執行長一職可是頭一遭,如何當個襯職的執行長?成了她心中最大的困惑與努力目標。

「那時我整天想著我是執行長,執行長要做什麼?要像什麼樣子?後來Steve告訴我做你自己就好,把最好的自己展現出來就好,」陳怡樺回憶。

「我常和員工說,『你不要認為我是執行長,就不聽我的,我可是公司最有經驗的工程師,但也不要因為我是就全聽我的。』」

在不斷的試錯,自我調整與對話的過程中,她終於找到自己的方法。「執行長就像一個游擊手,哪裡有球就去哪裡接。」她譬喻。而在人工智慧+IoT的未來佈局中也是如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