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頁

EP142.多河川又四面環海的台灣,怎麼靠水多發電?
即將進入夏天的用電高峰季,台灣的能源發展、特別是再生能源的進度如何?剛開始起步的海洋能以及小水力發電,能承載多少期待?

分享
收藏

即將進入夏天的用電高峰季,台灣的能源發展、特別是再生能源的進度如何?剛開始起步的海洋能以及小水力發電,能承載多少期待?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與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理事莊閔傑交流:

  1. 除了太陽能和風力,水力發電也是再生能源的重要部分,分為陸上的小水力和海上的海洋能這兩類。與傳統的水庫攔壩發電不同,小水力是以河川的高低落差產生位能來發電,規模小案場多,以供應在地用電需求為主,目前全台含在建及申請中的約有百個以上。

  2. 海洋能又分潮汐和波浪發電這兩種,潮汐是利用漲退潮產生的高低落差來發電,波浪則類似衝浪、利用海浪前進推動發電機來發電,後者更具商業開發價值。台灣的東北角、台中外海和澎湖沿海,是較適合之處。海浪大的場域,通常岸邊都有安放消波塊,這也是檢視適合發電地點的簡單指標。

  3. 以小水力發電為例,一個案場開發完成投入營運後,預估回收時間約需十年,第二個十年則是盈利,平均二十年下來的年投資報酬率約10%。如果目前規畫的案場多能順利完成,小水力發電最高可能佔到整體發電量的2%。海洋能發電因最快商業運轉案例要到2025年,暫時未列入計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