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設計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Loveable到Bolt,從Figma的AI功能到各種生成工具,都宣稱只要輸入一個Prompt就能自動生成專業級設計作品。這讓許多人開始想像:開餐廳的老闆是否能自己設計官網?小型新創是否不用再花大錢請設計師?設計工作真的會全面被AI取代嗎?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Observe.AI產品設計與使用者體驗總監、同時也是臺灣人在舊金山設計社群TWUXD共同創辦人王禹誠Albert,深入探討AI設計工具的真相與設計師在AI時代的轉型策略。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Vibe Designing的核心概念:了解這種全新設計方式如何讓人透過自然語言與AI協作,完全用Prompt生成UI介面,甚至可以指定Google Material Design等設計系統風格,實現快速原型設計。
認識AI設計工具的實際能力邊界:Loveable、Bolt等工具雖能快速生成可用的App原型,但在複雜應用的規模化、穩定性方面仍有限制,適合小型軟體開發和概念驗證,但無法直接應用於高流量的商業環境。
從創造者轉為評論者的角色轉換:設計師得從從直接創作設計,轉變為管理AI生成內容的角色,培養「用嘴巴做設計」的能力,知道如何給AI具體的回饋和修改指導,讓作品從80%提升到100%。
建立設計品味與評估能力:理解成功使用AI工具的關鍵在於擁有好的品味,能夠識別優秀體驗的標準,並具備描述問題、提供改進建議的能力,這需要大量接觸優質產品來培養判斷力。
Junior設計師的生存策略:掌握教育和研究兩大核心能力,學會站在AI肩膀上往上走而非與AI競爭,重點培養深度研究問題、理解用戶痛點的能力,因為解決問題的深度決定了不可替代性。
企業AI轉型的實驗策略:了解如何從小型跨領域團隊(設計師+產品經理+工程師)開始實驗,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後再逐步擴展到整個組織,避免大規模變革的風險。
垂直領域深耕的重要性:認識在AI時代,對特定領域的深度理解比執行能力更重要,設計師因具備研究背景和產品實現能力,在創業和產品開發上具有獨特優勢。
一人獨角獸的可能性:理解為什麼設計師有機會成為下一代創業者,透過深度的市場研究能力結合AI工具的快速執行能力,在垂直領域創造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