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提爾大力支持川普之外,美國科技業普遍左傾
除了提爾大力支持川普之外,美國科技業普遍左傾

看待美國政治時,除了一些基本的歷史與政治觀念必須釐清外,科技業在美國政治的影響力更是重要的一環。

系列文章:為什麼政治素人川普會從共和黨出線?跟美國柔性政黨制度大有關

在台灣,資方多半被定位成右派,多半是與勞方、人權團體、工會等為敵。

在美國,資方的政治立場與歷史相對台灣而言更多元些。二十世紀初與十九世紀的美國,勞工權益尚未建立法律基礎,當時不少勞工抗議資方壓榨常以流血衝突收場。

如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公司曾爆發Homestead罷工事件,從工廠工人罷工演變而成品克頓(Pinkerton)私人保全公司爆發槍戰造成三十餘人傷亡;最後,賓州州長命令州立國民警衛隊介入,才解除這場武裝衝突。

石油大亨洛克斐勒(John Rockafeller)與其家族擁有的煤礦公司,則發生了Ludlow屠殺事件,從礦工工人與其家人罷工占領礦坑,演變成科羅拉多州國民警衛隊進駐,與罷工工人發生武裝衝突,最後造成二十餘工人與家屬死亡,四名民兵喪生。

資方與勞方衝突在工會法與勞工法成熟前,也曾有過腥風血雨的一章。

這一切轉捩點要算是從小羅斯福開始的新政聯盟,以完全執政的魄力推動了工會法(1935年,禁止企業干擾工會活動與員工的工會自由)、公平勞工法(1938年,制定40小時工作周以及最低工資等規定),才奠定了美國現代勞資關係的基礎。

科技_新資本_產業轉型_technology money_shutterstock_12467626
圖/ shutterstock

崛起的新資本家:科技新富豪

在美國企業界,大家習慣將資本分為「老資本」(有錢人,Old Money),與「新資本」(新富,New Money),前者為美國早期工業造就的豪門世家(如洛克菲勒、卡內基、杜邦、赫斯特、范德堡等),而後者則是美國近代產業造就的新富豪。

美國老資本家的勢力已大不如前,多被新資本家超越。比如說曾風雲一時的世界首富洛克斐勒,其1937年13億美金的財富(相當於今日的2,320億美金,是比爾蓋茲身價的2.84倍),今天洛克斐勒家族的身家估計為80億美金。

雖然其家族在美國仍有相當影響力,但是相對於美國科技富豪的身價,可明顯發現科技新富豪的影響力基礎深厚。

比爾蓋茲_限編輯用_Bill Gates_JStone_Shutterstock.jpg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仍為世界首富。
圖/ shutterstock

科技業新富豪 身價(美元)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900億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 639億
Google共同創辦人佩吉 402億
臉書創辦人佐克伯 553億
甲骨文創辦人艾利森 516億
微軟前總裁鮑默爾 240億
微軟共同創辦人保羅·艾倫 186億
Google前總裁史密特 101億
Paypal、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 115億
Paypal共同創辦人彼得·提爾 22億
惠普前執行長梅格·惠特曼 21億

整理:蕭瑟寡人。

於是,科技業新富豪成了美國政治角力中的重要推手之一。

以科技業而言,由於員工教育程度較高、年齡層普遍較低,且越來越多科技業人才選擇從近郊遷入城市,這些因素都使得科技業的整體政治立場大幅左傾

如果說油業(如科氏兄弟)、金融(如Citadel)、博弈(如Sands)是共和黨與右派的大金主,那蓋茲基金會、惠氏基金會(惠普創辦人)就是民主黨和左派的重要靠山。

比如說蓋茲基金會、惠氏基金會與佐克伯過去曾大力贊助計畫生育(包含墮胎權),而科氏兄弟則大肆金援反墮胎的福音主義者。蓋茲基金會與惠氏基金會也正大力推動全美國各州的統一核心課綱(Common Core Standards),而同時科氏兄弟則是大力推動私人經營、政府出資的特約學校(Charter School)去讓教育當地化。貝佐斯捐款支持同性戀權益,而科氏兄弟則是贊助反同性戀團體

唯有彼得·提爾強烈偏右(包括大力支持川普)、艾利森強烈偏右、而梅格·惠特曼則是共和黨加州州長候選人

PeterThiel-Paypal共同創辦人-20150217-蔡仁譯攝(6).jpg
彼得·提爾在此次總統大選中,公開表態支持川普。
圖/ 蔡仁譯攝影

根據OpenSecrets政治獻金統計報告中各大企業的員工、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以及企業捐款數字,可看見微軟保持中立(民主黨與共和黨各半)、甲骨文為鐵紅(共和黨)、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為鐵藍(民主黨)。

但若深入了解美國科技業大老的政治傾向,會發現大家的政治面向都還挺複雜。雖說比爾蓋茲、佐克伯個人對於左傾的非營利組織和慈善機構捐款毫不吝嗇,但若仔細看兩人的政治捐款,會發現他們對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捐款各占一半,比爾·蓋茲稍偏藍佐克伯相當中立。而馬斯克個人兩方都捐史密特稍微偏紅保羅·艾倫兩邊都捐

由此可見,許多科技業大老即使作風多偏左,但其政治獻金分布,教人推想應該是以國會遊說為目的,而非出自個人政治意識形態。

以目前情況來看,美國科技業的左傾立場仍會是制衡一些傳統企業右派立場的重要力量。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800至1000字,兩天內會回覆是否採用,文章會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