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內容凝聚向心力  網站就能活
靠內容凝聚向心力 網站就能活
2008.09.01 |

「到廟裡參拜,多少會添些香油錢吧?如果能捐款保護環境,不是更應該做的嗎?」致力於環境保護網站、環境資訊中心創辦人陳瑞賓,一語道破非營利組織的生存法則──說服認同理念的人贊助。


要透過網站募款,和面對面地溝通說服大眾相比,因較為疏離,所以難以達到效果,因此具有募款需求的網站,必須在內容上特別用心。仔細看看非營利組織所經營的網站,以陽光基金會、羅慧夫基金會、罕病基金會等醫療類型來說,多半是病友案例分享與相關議題的新聞,以溫情訴求推動募款。另外也有以活動為主軸的推廣方式,如世界展望會「飢餓三十」活動,網站內有活動影音讓網友更有參與感;以傳播概念為主的環境資訊中心,運用理性知識的傳遞樹立形象;主打身障族生活資訊的行無礙生活網,則以活潑實用的起居資訊凝聚人氣。

關心環境保護議題的陳瑞賓,經營網站已有八個年頭,目前每月固定募集到的善款約五萬元,不定期個人小額捐款約二到十萬元。他直言第一次看到網站就捐款的人很少,一個民眾從知道他們團體到實際捐款,平均要花上一年半的信任養成期,「有網站就是一個增加說服力的方法,朋友如果看到網站一直還有在運作更新,資訊也還不錯,就會比較相信我們。」

有網站就能增加信任感

既然可透過網站增加信任感,那麼社群的運用就顯得格外重要。以行無礙生活網來說,關心身障族可去哪旅遊、吃飯,已讓網站人氣指數上升。長期設定的「台灣行無礙」專區,讓全民上傳照片,指出哪裡輔助設施不安全,並由站方反映相關單位改善,密切深度的交流方式,讓網友持續創造話題與流量。環境資訊中心則是採用招募志工凝聚向心力,目前網站約有三十名志工,主要協助國內外環保新聞的搜集,在站方的培訓過程中,不僅達到推廣宗旨,也提升不少網站文章點閱數。

值得注意的是,要將網站推廣給社會大眾知道,累積知名度顯得非常重要,也就是網站行銷。對網站來說,參加各類大小網站競賽即是免費行銷,如華文部落格大獎、網際營活獎、.tw新人王網站設計大賽、Ideas Show⋯⋯,活動進行期間,可坐上主辦單位對媒體宣傳的順風車,如果網站服務具話題性,將有機會帶來大篇幅報導。而且有些獎項設有獎金或補助金,如網際營活獎就有單項計畫達六十萬元的實質幫助。另外,站方也可不定期用專案方式申請社會團體補助,行無礙生活網創辦人許朝富指出,行無礙生活網過去三年,得到聯合勸募贊助一位專職人員的人事費,今年則另外申請到網站改版的補助金,對網站營運助益不少。

鈔票以外的資源協助

有收入幫助生存當然好,但有些協助則是虛擬的,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副規劃師羅至善表示,創新所目前與幾家企業合作,例如雅虎奇摩、中華電信、yam天空、So-net等,請他們贊助一年為期的頻寬,再與網際網路協會合力選出輔導網站,每年有兩到三次徵選活動,名額不限,提供這些輔導網站免費頻寬。

曾受惠此專案的地圖日記執行長郭書齊說:「得到頻寬贊助,對網站來說非常重要。」畢竟頻寬費用對未獲利的網站來說,是一筆無法避免的固定開銷。

此外,創新所主辦的Ideas Show,讓需要資金的網站在展演會場中認識國內創業投資者,尋求可能資源,也將更進一步協助優選網站團隊,前往美國參加全球網路選秀大賽Demo,有機會認識國外創投,不論是對新創網站或非營利網站來說,都是鈔票以外的有力協助。

個人小額捐款、社會團體補助、政府獎勵資源,是非營利網站的運作本錢,在有價值的內容支持下,或是話題引導出來的社群凝聚力中,或是參與大眾活動得到的知名度光環,都能讓募款效果加倍,也能讓網站達到它們預設的存在意義,這套模式不僅在非營利網站中得以運行,對於新創網站也是足以模仿的模式。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台灣設計展已自10/10起正式開展,展期至10/26於彰化市、鹿港鎮、田中鎮及田尾鄉等地開展,其中將設計手法運用在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亦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核心。設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的《圓未來之行》,以清晰脈絡梳理彰化的城市發展,並將彰化縣政府當前如何以均衡及複合的設計,將城市規劃中的「交通」、「建設」、「生活」三面向呈現進行中與已完成的政策成果,並透過互動裝置與參與機制,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展場,觀看這些政策如何以設計的語彙被轉譯為可理解、可感受、可參與的日常溝通。

交通路網連結城市脈動,居民日常與幸福共行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縫線,是均衡發展的骨幹,路網密密織入、層層堆疊,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串成同一張布面。於《圓未來之行》的「轉譯之間」,我們以交通破題——〈彰化交通脈絡透視圖〉以多層透明壓克力承載各級路網,透過疊印與透視產生視差,清楚呈現城市交通的經緯關係與節點密度;〈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則以光為媒介投影於城市模型,演繹彰化未來的重要軌道規劃與重點核心發展區域的建設願景,沿著大埔截水溝的堤岸風景前行,輔以東西南北向的完善路網,八大生活圈的樞紐轉運站串起城鄉間的交通脈絡,引擎發動,感受彰化這座「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節奏與脈動。

彰化1013_2
〈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以光雕投影演繹彰化的未來規劃。
圖/ 彰化縣政府

建築與空間疊加複合,跨齡共生,城市共享

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新生與既有的空間疊加再生,乘載著居民歷史記憶的老屋經過修繕,化身文創基地、創業場域與周邊社群連結,〈時光新生所〉記錄著重獲新生的老屋翻開世代新頁的重要時刻。

彰化1013_3
〈時光新生所〉透過翻牌互動比對老屋今昔差異,喚醒封存的時光。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隨著城市蓬勃成長,為能回應隨之增加的跨世代居住需求,〈宜居共築所〉展示共居的設計實驗成果,伸港基地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回應居住正義、社區韌性等多重城市課題,也讓彰化青年可安心回鄉成家。

彰化1013_4.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全國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在新生的城市建築中隱藏著許多設計巧思,〈未來綠學園〉邀請民眾以擴增實境方式探索鹿江國際中小學這座綠建築的永續設計,校園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教材;〈無形設計所〉則透過電控薄膜揭開日常表象下的設計智慧,鹿港洛津國小的操場、地下停車場身兼蓄洪池機能,同時承擔運動、停車與防洪安全三重角色,風雨時成為守護社區的暗線,平日則回到居民的生活日常。

宜居生活源自安心信賴,健康照護與共融設施完備,滿足全齡需求

生活的幸福感,來自各世代都能感到被照顧、被守護的安心與自在。〈全齡照護網〉以大型 LED 牆面呈現全國首創的長照大樓,將托嬰、長照與社會福利整合為一體,成為在地支持網絡的核心據點,也成為最貼近民眾需求的務實設計成果。〈活力共享場〉把運動帶回日常,呼應彰化「八大生活圈運動館」計畫,邀請觀展者當場伸展、啟動身體;各地共融公園則以「共融遊戲」回應跨齡需求,透過無障礙動線與共融遊具,包容不同能力與世代,在〈無界共融園〉票選最期待的共融遊戲場主題,邀請民眾攜手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共融新天地。

彰化1013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整合式長照大樓提供各年齡層的完善照護服務。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到《圓未來之行》一同書寫新彰化的現在進行式

民眾是主詞,是這座城市的主角,既感受也形塑城市;交通作為連接詞,串起人與城市,連接起可能性;建築是名詞,乘載各式機能,讓各種需求的滿足具備指向的所在;而生活化為形容詞,傳承著文化底蘊,透露著溫暖照護與人情味。至於動詞,正是此刻我們發生的行動。

彰化1013_6.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訪《圓未來之行》,欣賞彰化三百年的城市紋理。
圖/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是一個正在被書寫的長句,此刻的每一次到訪、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她強調,《圓未來之行》不僅是一場體驗活動,更象徵著縣府與民眾攜手共創城市願景的過程,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書寫屬於彰化的未來篇章。
展覽資訊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