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化」的這群人被稱呼為「宅世代」,在金融風暴與失業率攀升的引爆下,「宅世代」的稱號越來越響亮,似乎屬於「宅世代」的人越來越多,是否真的如此?
宅世代比率逐年增加中
東方線上利用E-ICP2007~2009年版資料庫提出兩個宅世代研究假設:
假設一:假設宅世代是指常上網或常打電動者,過去三年來,這群人比率從2006年逐年增加至2008年45.9%(見圖2);
假設二:假設宅世代是常上網或常打電動且可能會去漫畫店、網咖或DVD出租店者,近三年來,這群人比率也從2006年逐年增加至2008年24.9%(見圖3),因此可得知台灣民眾休閒活動不僅宅化且宅世代比率是逐年增加中。
宅經濟興起
宅世代所引發的經濟活動被現在普遍媒體稱呼為「宅經濟」根據理財周刊指出台灣有七大行業是宅經濟的代表行業,包含快遞宅配、線上遊戲、消費娛樂、線上音樂、網路通訊、電腦相關設備和通路業者。
從去年中開始,台灣股市一片大跌,只有少數類股宅經濟類股不跌反升,以遊戲類股中的中華網龍、遊戲橘子為例,不僅營收較之前同期成長,股價也看俏。根據東方線上E-ICP資料庫研究,常玩線上遊戲者以13~45歲者為大宗,以這群人作為研究目標,可以發現雖然常作活動與嗜好為打電動者,比率並無明顯成長,但最近一個月玩過大型線上遊戲比率過去4年來卻是逐年成長(見圖4),顯示線上遊戲的確越來越受到歡迎。
根據東方線上E-ICP2009年版資料庫顯示,宅世代對於快遞/宅配/宅急便、電玩遊戲、數位音樂等使用率與購買率都較其他人高,除此之外,在平均擁有行動電話支數、平均家中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台數、電子字典、PDA、數位相機、MP3/MP4、GPS衛星導航等科技商品擁有率以及使用無線上網比率宅世代都較一般人高,可再次印證宅世代的科技工具使用程度很高,因此隨著宅世代的成長,所引發的經濟活動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
更多文章請至東方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