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四年,頌揚在戰場上為國捐驅父親們的爸爸節,在上海發起了。
到二○○九年的今天,父親節的意義已經變成是感謝父親,維繫家庭中每一分子的節日,子女們會對父親做些表示,但到底子女們和父親們有多重視這個節日呢?
根據「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資料顯示,只有36.3%的人會在父親節送禮物給爸爸,而男性會送禮物的比例則更低,只有29.3%,為什麼大家都不如重視母親節一般重視父親節呢?
**工作、家庭觀離間了父子情 **
台灣工作時數世界第一,爸爸們都努力工作,為養妻活兒辛勤一生,但卻忽略了家庭,致令與子女的關係不夠好,感情不夠深厚,子女故然不太重視爸爸的節日;另外,家庭觀念也是原因之一,在會送父親節禮物的人中,有51.8%的人在與家人團聚時感到滿足,比沒有送禮物給爸爸的高出8.6%,而有送父親節禮物的人中有88.3%會參與家中大小事務,比沒有送禮物的高8.9%,以上均顯示沒有送禮物的人家庭觀較有送禮物的弱;再者,爸爸自己亦不太重視父親節,只有28.1%的爸爸有送禮物給其父親,那當然沒有像媽媽一樣明示暗示要收到禮物,他都會說不用慶祝,子女們當然是乖乖的聽話了。但爸爸的心態,有時就像小孩一樣,喜歡別人重視、認同,就是說,節日時向他表示對他的重視,他的心還是甜的。
**想要爸爸開心,最重要理解爸爸們想要什麼? **
送禮物的目的是想爸爸開心,要達到目的就要先知道老爸想要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會有送錢最實際的想法,尤其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送錢的比率也相對上升,但金錢真的是爸爸想要的嗎?台灣的工作時數為世界之冠,有59.4%的爸爸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身體情況亦不如從前,忙碌工作之目的是為了讓家人有較好的生活環境,故家人的認同是爸爸的最大動力,有87.1%的爸爸希望在生活或工作上得到肯定;而在緊張的生活環境中,有很多爸爸都希望可以忙裡偷閒,有80.1%的爸爸同意為了享受休閒,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有65.1%的爸爸在假日時喜歡到山中或海邊渡假,舒緩心靈的壓力;但有44.1%的爸爸會因為寂寞,而去找朋友吃喝玩樂,而只有30.4%的爸爸會在此時說出心裡的話(見圖1),亦即有69.6%的爸爸在感到寂寞時去找朋友,但沒有訴說出心底話,所以爸爸們是收藏著許多心聲的。
**家庭的橋樑,媽媽應記一功 **
爸爸為家庭辛勞一生,他們內心壓抑著很多不能說的秘密,若能為他們釋放出心裡的壓力,對爸爸來說,是一份不錯的禮物。在此時,因為有64.8%的爸爸覺得關心配偶比關心子女重要,而有高達89.6%的人認為要順從父母,所以說,在爸爸和子女心中,媽媽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丈夫的溫柔,對孩子的仁慈,畢生創造溫馨家庭的媽媽,是父子之間最完美的橋樑,她擁有維繫家庭的向心力,能把子女和幫爸爸慶祝父親節兩個元素拉在一起,將家庭的因子力量聚集起來,形成對爸爸最好的鼓勵。而子女對爸爸深厚的情感,就只蘊藏在皮下的淺層,只需稍加刺激,就能激發出來,而媽媽的鼓勵則是最奇妙的催化劑,例如媽媽與子女一起為爸爸規劃一兩天的短期休閒旅遊,陪伴他去放鬆緊張的生活,讓他感覺到他也受人重視、尊重的,他並不寂寞,那可比金錢來得有意義。
更多文章請至東方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