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一九六○年代中葉到一九七○年代末葉的X世代,在職場上載浮載沉也有一段時日了。如果他們還記得,小時候的國文課本曾經有過這樣一篇文章:「天下常 有同名同姓的人。台灣省有一個孩子,叫蘇小海,同時江蘇省有一個孩子,也叫蘇小海。兩個蘇小海的年紀差不多,都在十一、二歲左右。但是兩個孩子的命運完全 不同:台灣省的蘇小海,生活在富足康樂的天地裡;江蘇省的蘇小海,卻不幸生活在匪偽政權的壓迫折磨之下⋯⋯。」
才在二、三十年前,台灣的學生曾經相信,或者至少有部分人相信:住在三民主義模範省的蘇小海,日子就是好過多了。
不 管現在開始面臨中年危機的X世代,當年相不相信書上的說法。三十年之後,兩岸的蘇小海長大了,明眼人赫然發現,不管過去如何如何,現在好像是中國的X世代 看起來好過多了。現在是中國經濟扛霸子的X世代,未來比台灣的X世代前景光明璀璨。甚至遠赴中國工作的台灣X世代,日子看起來也比留在台灣的X世代好過多 了。當然這些看起來在事業上彷彿混得比較好的人,往往是用家庭兩岸思念的淒苦日子換來的。
過去十年間,台灣的薪水幾乎沒有增加,升遷的機 會更是少之又少,當退休年齡由六十歲提高到六十五歲時,未來的機會更加渺茫。去年的一場金融風暴,除了憑添許多失業人口外,原本最熱門的電子業跟金融業, 也被打回人間。蘇小海們除了擔心自己之外,也要擔心蘇小小海的未來,一整個就是焦慮與哀愁。
中國X世代的蘇小海,日子就像倒吃甘蔗,或許 他們的確有過艱苦的童年,但是過去十年,因為資本源源不斷流入,因此在崗位上一年升一級的大有人在,薪水就更別說了,現在就是十年前的十倍。看起來經濟還 在擴張期,每個人都對未來躊躇滿志,散發的自信,只能在台灣X世代的前一世代──嬰兒潮世代上看得出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就算簽定了MOU或是ECFA,也只對大老闆有較大的影響,台灣的X世代,未來究竟還有什麼選擇?
第 一個選擇可能是替中國人工作,因為未來唯一還會在台灣大規模拓展的,也只有過去被拒於門外的中國企業。另一個選擇,就是接受自己不是中產階級,而是中下階 級的事實。承認目前的工作沒什麼前途,選擇轉業。雖然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其實待遇跟目前可能差不多,但是工作得更有尊嚴,而且可能剛好碰上台灣還有 機會的文創與宗教等領域。
無論是投向新的選擇,還是堅持原有的道路,一場颱風的確吹掉了X世代的帽子,露出了他們的白髮、禿頂,還有集體焦慮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