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產業在經過2009表現突出的一年後,今年又將呈現什麼樣的發展局面?國內各大遊戲廠商紛紛認為,去年看到台灣自製產品的實力爆發後,2010年是台灣遊戲產業的關鍵突破時刻,將藉由高品質的自製遊戲跨入全球市場,樂觀看待今年遊戲產業的表現。
受本屆國際電玩展之邀,國內遊戲廠商CEO們齊聚一堂,由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擔任主持人,智冠科技董事長王俊博、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鈊象電子總經理江順成、華義國際董事長黃博弘、茂為科技執行長林一泓等人,則分別從經營者角度,探討台灣廠商的競爭優勢及下一個致勝關鍵。
經過多年發展,台灣的遊戲產業終於在去年開花結果,不僅遊戲登陸海外的授權金屢創新高,網龍更在打敗眾多公司,登上股王寶座。「今年是很重要乘勝追擊的時間點,我們要大步走出去,」王俊博表示。從國外遊戲公司紛紛願意以高價授權金取得台廠自製遊戲的現象來看,代表台灣的研發實力已備受肯定,今年更要藉著高品質的遊戲,走出台灣,揮軍全球市場。
「每一個廠商都在想全球化佈局,因為台灣市場小,走到國際,天空跟能見度都會擴大,」劉柏園預估,經過去年遊戲市場的洗禮後,台灣自製產品的爆發力在今年將會出現。
黃博弘分析,目前遊戲產業還是處於割喉戰的狀態,國內維持每年15%的成長,國外則有上百款產品在搶市場,對於二線的遊戲公司而言,如何找到切入點很重要,「走出去要看研發能力,因為不能拿別人的武器出去打。」林一泓觀察,雖然目前歐美與日本等地,線上遊戲的風氣較不興盛,但遊戲產業正在轉移,線上遊戲未來有非常大的商機。
王俊博表示,除了各家遊戲廠商都垂涎的中國市場外,俄羅斯、土耳其跟歐美也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不過江順成提醒,「產品做的好比做的多重要,網路化後,效益是十倍,甚至百倍,但品質要先有競爭力再談行銷。」
面對全球市場,劉柏園認為台廠會面臨三個挑戰,首當其衝的便是遊戲內容。雖然目前中國式題材可以有一塊佔有率,但當跨入全球市場時,如何因應當地文化做出調整很重要,因此找當地夥伴合作,修正遊戲內容是不錯的方式,「文化這塊無形的牆比肉眼看到的牆都還要高,與其跨越它,倒不如請牆裡的人開門。」江順成則建議,雖然兩岸較能接受中國風、武俠類的遊戲,但並不表示只能開發這類型的遊戲,只要聚焦在某一類型,做精、做久,也會有成功的機會。
第二個會面臨的挑戰是,每個國家的銷售方式、通路差異非常大,一定要花時間去了解當地的消費習慣與玩家習性。第三則是公司內部的管理問題,當一個企業在多文化、多語的架構下,管理會受到非常大的衝擊,「雖然前線戰士很重要,但也需要後勤補給,」劉柏園表示。
對於如何進入國外市場,CEO們則各持不同意見。黃博弘認為可以透過購併方式,直接透過當地公司進入海外市場。劉柏園與江順成則表示,透過資本手段亦無不可,但真正的挑戰卻在買下公司之後,如何讓新團隊快速融入原本公司的文化與目標,或是讓新團隊持續保有開發熱情與創意,如果沒有好的管理能力,購併風險很高。
王俊博則認為,與其投資在國外的團隊上,不如花心思培養國內的研發團隊,尤其遊戲產業更需要在失敗中學習,「要讓團隊成長,而不是用錢把團隊挖過來。」他相信以台灣研發人員的創意與世界觀,絕對可以製作出全球玩家都可以接受的產品,讓台灣成為未來遊戲產業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