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在Apple App Store裡擠滿了超過30萬個應用程式(好~我知道裡頭只有20多萬是活躍的,但這基本上沒什麼不同),而Android裡頭也塞上了10萬個形形色色 的應用程式;不論是前者或者是後者,在茫茫的應用程式海裡頭,如果幸運的話,您像Angry Birds一樣,有不錯的遊戲內容,搭配上Chillingo這樣的優秀發行商(嗯,已經被EA給收購),就可以在App的世界裡大放光采。
(photo by somegeekintn)
但不幸的是,通常單打獨鬥的個人開發者,是沒有預算的,這時您可能可以參考一下今年1月時的這篇文章「如何讓您開發的Apple App被看到?App開發者必修的入門PR課程」,也許可以寫信給一些大型的歐美手機應用程式的介紹網站碰碰運氣。在今年8月的時候,我們也曾經提供這篇文章「2010行動開發者們遇到的4大挑戰」,其中提到的,正是我們上述所點出的問題:
現在開始有人做起了賣牛仔褲的服務,也就是協助推廣應用程式的服務。第一種就是發掘應用程式與推薦的新公司,比如說 Apppopular、Appolicious、Appsfire、Apprupt、Chorus、Mplayit 與 Yappler,這些公司協助使用者,偷過自己過去的選擇或朋友圈的推薦來發掘應用程式。而另一種是像Ericsson的白標商城(店中店)型式,針對特 定的族群提供一定數量的應用程式
從此看來,此一報告提出的觀點是,應用程式的行銷與銷售服務,才是今日最大的機會;因為應用程式的快速增加,遠遠超過人們目前可以發掘的速度。
在台灣,我們慢慢可以發現一些應用程式的推薦網站或者是部落格,前者您可以參考「iApp」,而後者則當屬「FuniPhone」部落格,以每天一文或者是多文的方式,介紹免費或者是付費的iOS應用程式,相當正規的介紹型網站。
根據Nextdoor創辦人Happy的經驗談,如果一般的應用程式要進入到中國大陸,其最大宗將不是透過官方的App Store,相反的,最有效率的方式則會是透過91手機娛樂平台或者是威鋒網這樣的灰色網站,透過這些特殊的傳播管道,始有更大的宣傳及擴散效果。
這當然又跟我們越獄後常用的iOS非官方App下載平台「Cydia」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2009年8月份時,Cydia上線滿4個月就賺進25萬美金營收,其後就再也沒公開過任何數字;而根據今年九月的新聞,「Cydia」已經可以將其主要的競爭對手「Rock」給併購下來。在合併之後,該平台上共擁有21,000個應用程式、主題佈景等。另外一方面,Rock在被併購前,員工一共只有9人,從2009年 3月至2010年9月的總營收則為330萬美金。
撇除開這些灰色地帶以及正規的每日一文的累積堆量方式外,還有沒其他的作法呢?
在數天前ReadWriteWeb就報導了國外幾個應用程式推薦網站, 包含了AppleStoreHQ、Appolicious、Chomp、Appsfire、Smokin Apps,其主要特色是通常都不會只有介紹 iOS (iPhone、iPad)應用程式,通常還包含 Android的應用程式,通常這些國外的網站都可以因為使用者透過該網站轉介至App Store上獲得轉介金(但不適用於台灣地區),網站上通常還可以視編輯潤稿費以及廣告費獲得更多的收入。以下是這些網站的簡單介紹:
該網站目前提供包含Android 、iPhone 、iPad在內的應用程式,最近也推出自己的Android App,比較大的特色是他會搜集網路上曾經提及該應用程式的新聞報導、評論、Twitter上提到該應用程式的推文,而不是產出自有的內容。而根據RWW 上面的資料,如果開發者在AppleStore HQ上頭進行行銷活動,可以增加最多到6倍的下載量。(但不確定是僅就該站上的表現,還是整體iTunes上的表現)
與美國Yahoo!有合作關係的網站,(您可以注意到,台灣雅虎也慢慢把一些手機相關頻道放到第一排中),推薦的應用程式範圍也包含Android 、iPhone 、iPad,但另外還有Yahoo有關的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以在站上追蹤他們的朋友安裝了什麼應用程式,並依照使用者及朋友安裝的應用程式,來進行推薦。
根據訪問該站CEO的結果,進到該網站後,10%的人都會下載應用程式,跟上述網站一樣,一旦能夠進到他們的推薦專欄裡(他們亦保證其中不會有置入性行銷文),通常可以為新的應用程式創造10~15倍的下載量,聽起來非常驚人。
網站的部份相當簡潔,做得非常像是一個應用程式的搜尋引擎,可以針對使用者的喜好,推薦給使用者應用程式。他們同時也提供手機的應用程式,裡頭的原理也是同樣透過自己以及朋友的喜好,看看別人裝了什麼,進而評分、給予推薦應用程式。背後有創投公司給予金援支持。
可以在站上追蹤應用程式的價格變化(筆者亦推薦另一個類似的服務Appshopper),觀看其App在Facebook上被按讚的次數等,也提供手機上的App,而其站上的App評論以及新聞則也是利用聚合的方式,導引到其他網站裡觀看。
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小的推薦網站,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簡單的CMS系統所架設的,但它的覆蓋應用程式平台較多,包含iPhone、Adnroid、黑莓 機、Nokia、Palm以及Windows Mobile的應用程式。根據RWW的報導,它剛出售,所以處於過渡時期,但想像一下,連這樣類型的網站都可以售出,您就知道這個推薦市場是多麼的有趣了 吧?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網站/應用程式外,如果您還有知道或者是推薦其他類似的平台,也歡迎留言讓大家知道。
(原文轉載自Inside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