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常常會說,他想要創業或從事與眾不同的職業,但是需要先想到一個很棒的點子。只是你曾經注意過嗎?最成功的企業家們,通常都不是先想到絕佳點子才開始創業,而是在白手起家的過程中,才發現了這些好構想。
就拿Google來說,搜尋引擎界的龍頭一開始,也只不過是為了改善圖書館搜尋效率的一個專案,是因為後續一系列的發現,才造就了今日革命性的商業模式。Pixar皮克斯一開始是一家從未成功找到市場的硬體公司,是因為製作許多短篇電影的積累,才邁入了數位動畫電影的領域。Twitter原本也是一家找不到方向之podcasting網路廣播公司Odeo的編外專案,是因為採納了員工短訊構想,結果Twitter才因此誕生。
由以上例子可知,事實是大多數企業家都在還沒有偉大點子的時候,就著手進行創業,接著才發現了好主意,或是如果一開始就有絕佳構想,通常在一邊執行的同時,很快會發現其缺陷並改造。Pixar是在製作了數千支短片之後,才有辦法發展出一個好的電影腳本,HP共同創辦人Bill Hewlett也發現,HP必須在產品上做出100次小型嘗試,其中才有6件能夠真正有突破性進展。這些小型賭注通常是負擔得起又做得到的方式,讓企業能夠認知問題與機會,以準備未來要進行的豪賭。
當然了,每個人都希望能豪賭一場,只是這些所謂的偉大點子通常都不是在解決正確的問題,包括Google Wave和曾經是全美最大且資金雄厚的網路雜貨零售商Webvan,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研究生商學院教授Saras Sarasvathy,專精於針對企業家決策的研究,她也指出經驗豐富的企業家,通常傾向事先決定可負擔的損失為何,而非計算期待的獲利,因為下一個可以賺大錢的點子實際上是難以預測的。
矽谷創業和創投圈的急速轉變也反映了這些現實,像是Y Combinator、Lean Startups、Customer Development model、以及某些天使投資人,現在都傾向以小額投資哲學計算可負擔的損失,以嘗試幫助企業家們盡可能地以成本低又快速的重覆方式,來尋找有用的問題。
可想而知的是,傳統與新興創投公司間不同做法的辯論是少不了的,不過現在隨著每家Y Combinator投資之創業公司,都將額外獲得$15萬美元的資金,每個人應該都看得出來,遊戲規則已經逐漸改變了。